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能否有个老龄人才工程

已有 3569 次阅读 2010-6-11 06:27 |个人分类:民生问题小议(10-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老龄人才工程

能否有个老龄人才工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0611日发布

 

在新近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集中规划的是在职人才。纲要规划鼓舞人心,仅仅启动重大人才工程,就有12项之多:(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二)青年英才开发计划,(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五)文化名家工程,(六)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七)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九)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十)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十一)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十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http://news.sina.com.cn/c/2010-06-06/211420422500_2.shtml)但是似乎没有涉及这些人才退休后的管理和作用的发挥。

 

人才培养和成长具有个体性和累积性,有些学校和研究单位为宣扬本单位培养人才的巨大成绩,往往列举自己培养了多少成就杰出的人才,然而在这个单位完成学业或工作过与他个人的成就完全归之于该单位的培养并不是一回事情,老实说这是极难界定的。这里有教育、社会、单位、家庭,尤其是个人努力等各种因素的综合。现任中科院长曾在我的母校复兴中学就读一年,如果论资排辈,我该是他的学长,你能说他是复兴培养出来的中科院院长?

 

人才的成长变化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变性,一个人才多年积累的知识不会因他退休或条件的变化而根本不再存在了,工作条件变了,但是他所拥有的知识没有也不该变成废物,这就是很多有用人才退休了,原在职单位不用了,甚至当作累赘和包袱,巴不得早日将他们扔给社会,但是他们依然自强不息,退而不休,条件变了,学术研究的精神和实践不变,继续作出新的奉献,有的退休人员在退休后的学术成就并不亚于退休之前。

 

在老龄化社会日趋发展和强化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一些历史悠久的学术单位退休人员和在职正式编制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3/52/5,可以预期在规划纲要后期2015-2020年间说不定在编和退休人员相差无几,这些退休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高成果者颇多,说他们是宝贵财富一点不错。这些宝贵财富为年轻人让路,人才管理部门如何有效地发挥他们退休后的作用却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把他们完全推给离退休干部处来安置并非良策。退休人才没有也无需与在职人才争夺各类现有资源,但是人才管理部门需要为退休人员开辟和分配新的继续奉献学术事业渠道和资源。这股学术力量不能小看,在个别领域甚至远超过在职的,例如有的学者退休后,该单位再无人接班,这种做法等于因人设课,狗熊掰棒,无可持续发展可言。

 

依笔者浅见,惟有对在职的人才规划加之退后的人才规划才是全方位的人才规划,也许这样也就不存在在职人员担心有些临近退休年龄的人赖着职位不退,或者退休后继续强占在职饭碗的资源争夺问题。笔者建议有关当局在茶余饭后拨冗为退休人才搞个老有所为工程规划,可以皆大欢喜,更加和谐。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334252.html

上一篇:人才管理要克服行政化、“官本位”,还要克服特殊化
下一篇:中国老龄化问题谁来管?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