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3-IBM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努力揭开更多原子核的秘密

博文

论道(6):大道无形

已有 3845 次阅读 2008-8-31 16:14 |个人分类:我思故我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老子在《道德经》中虽然不断的阐述对立两方的存在和转化,但是老子的用意是从众多的对立面中来感悟道的存在和功用并以此反观圣人制度的可行性和作用。而在众多的对立面中,无和有之间的相生相成最为根本,而无比有更为根本,道体现为各个对立面,而我们从每个对立面中都可以感悟道的真谛。

在老子的那个年代,我们对世界的感悟是和今天很不相同的。今天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实验设备,因此对于世界的理解也已经不再局限于五感。但是老子的那个年代,对于世界的总体的认识依然是近乎平面的,静止的,即使是运动也是“常”的体现。因此在古代也难以区分外界和自身,缺少大环境的变化,就会使我们的感官在整体上有一种凝固的感觉。能够突破五感的桎梏,感悟世间的存在状态和变化趋势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而老子能够把持这些对立面的存在和转化,而从新感悟到所有运动的静止的、永恒的一面,他的智慧只能让人仰视啊!

在《道德经》的前三章(按照常见的分章标准来说的)中,老子给出了自己哲学的主要的想法。所有的一切都是道的体现,道是一切的根本,我们需要从对立的两方来感悟道的存在和功用,它是一切的对立面的统一体,最根本的是无和有的统一,是过去和未来的统一,表现为现在的一切。而万物依道而存在,人类的社会是道的一种体现,如果按照道的方式来作为社会就可以长存,否则就会消亡,天下人是道的根本,圣人制度是为了天下人的制度。可见从境界上说,老子的理念是比马克思的哲学体系还要深远的,但是由于受到那个时代的局限,很多东西还无法认识清楚,所以学说体系近乎是在感悟和叙述,而不是论证,无法做到彻底(可能今天也无法达到)。这几乎是那个时代产生的哲学观念的通病,虽然感觉起来圆润通彻,但是几乎都是自言自语,平常人是不明白在说什么的。

道是超出五感的存在,也不是近代科学可以论证的。这一点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逐渐阐明。因此说大道无形,看不见也听不着,于是老子用了大量的比喻、类比的手法来告诉我们道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因为道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反观,所以这样的世界也难以用现实的事物来说明。比喻的手法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所以说每个人看《道德经》看到的都是自己的道,也许这就是智慧的奥义吧。

老子向尹喜论述完了自己的主要观点以后,尹喜对于道的兴趣大增。于是不断和老子就各个方面进行论道,感悟道的存在,体悟圣人制度。于是尹喜进一步请教老子“道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子于是回答说:“就像我刚开始所说的那样,我们是不能按照一般的道的意思来感悟它的,也不能按照我们感知到的一切来感悟它的。道的存在空虚无形,但是它又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宇宙的根本就是道啊!太深远了!总是若有若存的样子。我也感受不到它从哪里来,但肯定是在天帝的前面的。由它所化的天地不为万物所动,感悟它的存在的圣人,也不会干涉天下人的生活。在一切事物之中,它就好象一个风箱一样,空虚但不是枯竭,发挥作用而令万物越来越多。如果不按照道的方式去行为,虽然作了很多事情,却反而越做越糟,还不如什么都不做的好。”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701-36819.html

上一篇:论道(5):聪明反被聪明误
下一篇:论道(7):天长地久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