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研究所来说,公文写作常常不受人重视,因为科研人员总认为,把一件写清楚就是了,没有什么难的,全是花拳秀腿,你以为是政府工作报告或者外交辞令呢呀。而管理部门的人也认为面对全是高知,哪里还看不懂那几行汉字。可公文还真需要琢磨,若不认真,还真是会让人读出文后的故事,而这并不是你想表达的。
日前见到原单位写了一则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近期人事处对各部进行关于人事人才工作的调研,调研提纲如下:
1、在现有的条件下,青年科研人员最需要什么样的激励机制或政策?
2、影响青年科研人员在职研修学习及出国留学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3、计划设立教育津贴资助科研人员在职研修学习,您怎么看?
4、为吸引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招聘将采用个性化的招聘实施方案,您认为怎么样?
5、针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您有什么好建议?
6、您认为青年科研人员流出的深层次原因有哪些?
文字上的事情就不说了,只说这个内容。
这个通知一发,很多人都电话过来,关心的人有之:在问现在年青人流出的很多吗;窃喜的人有之:想走的走不掉了吧;幸灾乐祸的人有之: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事后高明的人有之:当年我就说了,现行政策有问题。
我自然也是关心原单位的,便打电话回去询问。一问才知,这只是一个年度计划,不针对第三方,早在年初时就计划了要制定一系列的鼓励年青人的政策,并不是临时起意。只是恰逢离职季,便引得众人议论汹汹,围观者众多。
可这个通知确实有些问题,关键是在第6条,前面诸条(不计关联性不高的第5条),都是针对年青人快速引进与成长的正向政策,满满的正能量,可第6条一加,给人的暗示便是有很多人流出了,为了刹车才要讨论前面那些政策,使得整个政策看上去是一个临时措施。
估计是临时工加上去的,但给了人遐想的空间,甚至以讹传讹的讲年青人如何领导层如何。想来这是通知起草者事先所未料的。所以公文的写作一定要中规中矩。
当然了,荡开一笔去说,就算真得是临时措施,更要传递积极平和向上的精神,避免这种对困境的暗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2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