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ndw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rlindwh

博文

[转载]上海译协举办2014年德语专业学组交流活动

已有 1331 次阅读 2022-5-15 14:56 |个人分类:德语教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上海译协举办2014年德语专业学组交流活动

2014年09月11日 14:17

image

image

  9月3日,上海翻译家协会德语专业学组交流活动在松江举行。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译协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德文系主任魏育青,资深翻译家韩世钟、袁志英、黄明嘉、桂乾元、曹乃云、陈钰鹏等二十多位会员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德语系副主任陈壮鹰以“诗韵与审美——评德语诗歌翻译”为题,和大家分享了他在德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对德语诗歌翻译的一些心得。他认为,对诗韵的掌握程度关系到翻译中用词的选择,不同时代的德语诗歌,押韵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德国的当代诗歌更注重情感表达;对于不同种类、不同背景的德语诗歌,在翻译前也要进行充分的了解;诗歌翻译不仅要理解原文,更是中文功底的体现,缺乏丰富的母语词汇的支撑,译诗的欣赏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杨劲为大家带来了“特拉克尔诗歌《三个梦》的翻译”的主题发言,她把在翻译《三个梦》这首诗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难点的处理作了详细的阐释,如德语复数的译法,以及用中国古典诗体来翻译现代德语诗歌的思路等。她认为译诗若能达到与原诗在文学和审美价值上的等值,就是成功的。资深翻译家曹乃云以“德语诗歌翻译的选词”为题,充分阐述了语言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现代译者在诗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尽量放开手脚,避免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如诗歌翻译里着重对动词的强调,能够充分显示语言的力量;我国长期以来对外来文化的翻译,大大丰富了我们自己的语言,但是现代语言有很多词汇在发展过程中的错误理解,导致词义与词源造成了偏差,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应当不断有新的突破,剔除糟粕,保留精华。

  青年翻译家沈锡良作了“我的翻译之路”的主题报告,讲述了他自1988年与文学翻译结缘以来,二十多年坚持业余从事德语文学翻译的心路历程和心得体会。魏育青代读了复旦大学博士徐庆对已故德语资深翻译家钱春绮先生的德诗汉译的研究,文中用“悉依原韵”、“以顿代步”、“再现风格”和“注解详细”等论点分析了钱译《浪游者的夜歌》和《浮士德》等作品中翻译的精妙所在,几乎达到了音义融合的意境。与会的其他翻译家也纷纷表达了对德语诗歌翻译的各种见解,大家也对明年德语组活动的主题进行了讨论。

  沈文忠对译协德语学组浓厚的学术氛围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能够静下心来进行这样有深度、有广度的研讨,体现了学组成员严谨的治学精神。同时,他也希望协会在今后的学组交流活动中,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分享交流成果,为培养翻译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空间和平台。

来源:上海译协

http://www.shwenyi.com.cn/renda/2012shwl/introduction/node16103/work/case/u1a6035118.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513148-1338638.html

上一篇:[转载]资深德语翻译家韩世钟病逝 2016.03.31
下一篇:[转载]南京大学德语专业部分名人及民国时期留德校友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