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头两斤”与梦

已有 3524 次阅读 2014-9-26 08:41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文化, 吴方言, 诗词曲语辞汇释, 头两斤

“头两斤”与梦

吴方言中对于估摸钱、物多少的说法不少。比如,估计一堆青菜的重量,可以说,头两斤,毛五斤,六斤模样等等。估计一个物件的价格,通常也有“头两百块”,毛五百块,六百块模样等。其中最通用的说法恐怕是“毛某数”和“某数模样”。“毛某数”表示接近某数,而对于什么数后面都能够加上“模样”,就像普通话中用“某数左右”一样。

而吴方言中对于数字“二”的估计,却有一种特殊的说法。说分量,有“头两斤”,“头两百斤”;对于钱,有“头两分”、“头两角”、“头两块”、“头两百块”、“头两千块”、“头两万”等;对于时间,有“头两分钟”(此处意义非前两分钟,而是两分钟左右,在话语中容易分辨出来)、“头两个钟头”直到“头两年”等;对于长度,有“头两尺”、“头两丈”等。这里的“头”,都只能用于数字二,从来不说“头三百块”“头四斤”之类的。

当然,对于“头某数”的意义,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从下接近某数。如“头两百块”表示接近二百块,比如一百九十几,在这个意义上,它与“毛两百块”基本相同。但是,头与毛的用法还有些小的不同。毛可以用在任何数之前,而且一定是小于这个数目;而头却只能用于“两“之前,另外,在很多情况下,“头某数”可以略微超过某数一点,如“头两斤”只是表示两斤左右,超一点也无所谓。又如假定某乙请某甲去商店捎带买一些东西,带来后,甲要找给乙两三角钱,一时又没有零钱,正在寻找的时候,乙不让甲再寻找了,说“不要找了,只有‘头两角洋钿’,没有关系”。这“头两角”只是表示很少的数目,实际上可能两角多。

吴方言称二十为廿。这个“头”,只能用在“两”的前面,不能用在廿的前面。可以称“头两块”,“头两百块”,绝没有人说“头廿块”,只能说“靠廿块”。可以称“头两斤”,“头两百斤”,绝没有人说“头廿斤”,只能说“靠廿斤”。这里没有似乎什么道理好说,老祖宗这样传下来的。

毛,这个词似乎好解。毛重总比净重多一些,毛五十斤,实际重量不到五十斤。所以,说毛五十斤是说物体重量的上限是五十斤。

靠,这个词也好解。靠十斤,就是靠近十斤,有可能不到十斤。

头,似乎费解。头两百斤,什么意思?头两百块,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头”?想不通。

昨天晚上临睡时还在想这个问题,想想就睡着了。半夜里稀里糊涂的做梦,头两斤……向STO3-G展开……3-21G……,乱七八糟。STO3-G展开……3-21G……,等等都是二三十年来就开始用的量子化学计算里面的过了时的术语,都是专业的东西,好些年也没有去碰它了,也不知道怎么会钻了出来。正迷迷糊糊在这些东西里面转来转去,突然,跳出来一个字——逗,就是它,猛地一下,醒了。拿起边上的手机一看,3:59,差不多4点整,古人的“寅正”。宋代诗词、元曲、明清传奇中经常用到这个“逗”,是不是它?

时间还早,强迫自己继续睡觉,又迷糊到六点钟。起床,洗刷完毕。打开《诗词曲语辞汇释》。找到逗:“逗,犹临也;到也。与投通,参投字条。杨万里《新寒》诗:‘逗晚添衣併数重’。……”。“投”字条;“投,犹到也;临也。……”,在古人那里,“投”有时也假作“头”。

《说文解字》:逗,止也。《玉篇》住也。也都是这个意思。

“逗两斤”,不就是“临两斤”吗?临,迫近也。“逗两斤”不就是马上就“到两斤”吗?不就是“止于两斤”吗?

就是它:逗。

那么,您说,这“头两斤”、“头两百块”等等是不是都应当写为“逗两斤”、“逗两百块”呢?

看起来晴空灿烂,形势大好。

但是,仍然有两片乌云,弄得不好,乌云过来,仍然是个问题。

这两片乌云是:1.为什么只能说头两百块,没有说头三百块的?2. 为什么只能说头两斤,头两百斤,没有说头廿斤?

如果头两斤的写法是逗两斤,即其意思是临近两斤,那么应该有逗三斤、逗廿斤的,可是现在没有,这是一个矛盾的地方。

所以,问题又绕回到原来的地方。

想起来了我的一位祖姑母,我很小的时候,她就被称为“老寿星”了。当然,当时的老寿星也不过七十多岁的样子。她不大说廿,而是好说“二(音ni)十”。过去这样的老人似乎都有这样说法的。现在没有什么人说二(ni)十了,都说廿了。而她说过“头二(ni)十斤”、“头二(ni)十块”这样的话。

为什么不能说头廿斤,可以说头二十斤呢?

有朋友提醒我说“头只在两前。由此我怀疑头的意思是一,不是逗”。这个话开辟一个新的方向。所谓头两斤,是从一两斤发展而来的。

所谓一两斤,从字面上来看,似乎是说在一斤到两斤之间,其实并不完全如此。可能一开始是从一斤到两斤,但是,后来的意思逐渐变化了。如果只有一斤一两或一斤二两,人们不会说一两斤,说一两斤往往是靠近二斤。

同样,没有二斤二三两就称二三斤的。二三斤、三四斤(往往读为仨四斤)、四五斤(往往读为sa五斤,这里的sa实际上是四五连读时四的音变)等等说法,都是往上靠。

所以所谓头两斤,实际上还是一两斤。它与二三斤、三四斤等等,属于用一个系列,是相似的语法。

用一来解释头,问题就可以解决。头一,头实际上就是一。我们小时候就被教育道某某是我们的头号敌人,做什么什么事情是我们的头等大事。过去还有头名状元。这里的头就是一。

一二连在一起,所以可以说头二(ni)十斤,头二(ni)十块。一和廿并不相靠,所以不能说头廿斤。以十为单位,十和廿是连着的,所以可以说十廿斤。

这样,为什么不能够说头三斤之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从词的结构上说,“头两斤”与二三斤属于同一类,而与“毛两斤”的结构不同,“头”在这里并非表示“接近”。

所以这些,都可以用“头”即“一”来解释,而用不着那个远道而来的“逗”了

梦毕竟是梦,转了一圈,梦里的东西还是用不着。可以用现实已经有的办法能够解决的,就不要借助与梦了。

写了这么多,又转了回来。还是写“头两斤”吧。如何?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830905.html

上一篇:是否可以设置对“回复”的回复——对科学网博客的建议
下一篇:国庆说“节”

7 戎可 尤明庆 曹聪 李伟钢 武夷山 nature2014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