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拿到硕士学位之后的选择

已有 3358 次阅读 2013-1-29 06:51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选择, 方向

大学同学带女儿来看望我,女儿已经研究生毕业了,拿到了硕士学位。那么她再要干点什么,当母亲的总拿不定主意。当然,这并不是说,这孩子前途迷茫,所以一片茫然,而是可选择的方向比较多,这才导致拿不定主意。
最直接的就是出国读博士。女孩考上了国家公派出国的名额,是去一个非英语的国家,所以,教育部已经把这帮孩子集中起来学这个国家的语言。这本来是挺好的事。可是当妈的纠结处在于,闺女都26岁了,再出去读博士,拿到学位最快也就30岁了。等到回国找工作,你就是一个从校门到校门的学生,没有任何实践经验,那你要找一个合适的工作岂不是太难了?所以,当妈的希望孩子是不是先不出去读书,而是先找份工作,积累一些经验之后,过几年再出去读书。女孩也在犹豫,她也有这样的考虑。女孩说,她并不特别喜欢做基础理论的研究,喜欢做点应用方面的工作。可是她考上这样一个公派出国的机会又实在不容易,不想随便放弃。
当妈的还有一个想法。闺女都这么大了,这对象的事还没落停。要是出去读书,回来都30多了,这对象恐怕就更不好找了。所以当妈的希望闺女早点找个对象,结婚生子,过消停日子,这当妈的帮助看看孩子,心里就算踏实了。闺女似乎还没有这么着急,还想多学习,也想多做点事,跟当妈的想法也不完全一样。
我的这位当妈的同学过来想咨询我的意见。我大致问了闺女学的专业。本科是学电子的,研究生学的是跟电子有关,但实际上是完全另外一个领域的并且带有应用性的专业。出国学什么还没定。先学语言,然后自己选学校和专业。闺女的倾向是想学计算机。学电子的,再学计算机当然一点问题都没有。只是我不知道,在博士学习阶段,学计算机肯定不是泛泛地学,总得学一个比较有尖端性的课题来研究。对此,当闺女的也不是特别了解。
听完这样的情况,我跟同学说,我刚见着你闺女,对她的具体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如果你要咨询,不如去咨询她们系的老师。闺女说,她们的老师都特别忙,而且她们这一届同一个导师的研究生,人数还算是少的,不过四五个人,而她们上一届的师兄师姐得有十来个。而且导师根本不希望她出去读书,希望她留在本校继续读博士。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她也没法找导师咨询。
但是闺女不希望留在本校读博士,因为她要跟着同一个导师继续读同一个专业的博士,那么她认为她们这个专业的就业面实在太窄了,将来找工作一定特别难。她不想把自己放在这样一个处境,所以才想着要换个专业。
我听完这些情况,对这娘儿俩说,我只能提出三种可能性,你们自己琢磨,特别是最后还得由闺女自己来决定。第一个,就按现在的途径,出国读书。这条路比较近便,而且前景也比较明朗,做起来没有太多的麻烦。问题就是在于回来后年纪不小,就业和组成家庭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也不一定。如果在国外读博士期间,你碰到一个很好的课题或者项目,而且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这对你回国就业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当然,能不能有这样的机遇也不好说,反正这条路有这条路的风险,你得看你有没有承担这样风险的准备。第二个,在国内读博士,这样可以方便将来找工作,在读博士期间找个对象,谈个恋爱也不耽误,而且机会肯定比在国外在高得多。但是出国学习的事可能性就不太大了。当然,出国的机会将来也肯定会有,只是不会是那种系统地学习。选择这条路,只是对你现在已经有可能出国的机会就要放弃,你能不能舍得,你将来会不会后悔,这恐怕都是问题。第三个,现在在国内找个工作,根据闺女现在的条件,找个好一点的工作不会太难。但是如果像当妈的想像的那样,等生完孩子再出去读博士,这恐怕就不太容易了。家庭、孩子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是有很多牵挂的。一出去好几年,这玩艺儿风险太大。这是一条路,但是是一条很艰难,而且风险极大的路,这也要看你怎么来选择了。
另外,当妈的也希望闺女将来能在高校当老师,可是闺女自己好像在这方面的意愿不是很强,她希望能在应用领域展现自己,看看自己到底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所以就没有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我给人家提出的这三条路,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废话。本来就只有这三条路,这是从可能的和相对比较好的角度来说的。我不过就是先给她们明确了一下。至于到底怎么选择,其实还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得由她们自己决定,特别是由闺女自己来决定。当然,我也不认为我对这些路的明确完全没有意义,闺女自己明白,当妈的在我说出之前,对这些情况是不太了解的。当妈的是做公务员的,对高校的情况不是太清楚。所以我的这些分析,也不过是帮助当妈的提供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而已。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657458.html

上一篇:“天之骄子”的沉浮
下一篇:一次高校组织的合唱比赛

3 吕喆 曹聪 刘淼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0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