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岩石磁学演绎-第三章 尼尔理论与超顺磁

已有 3651 次阅读 2020-2-2 20:4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区别在于运动的速度快慢。

我们现在考虑磁性颗粒的M,它改变其状态的时间尺度问题。

磁能就像一堵墙,或者一座山。M要从山这边到山那边去,有一个时间问题。如果是一只鸟,一下子就飞过去了,这个时间尺度就很小。如果是一个山羊,也会很轻松地跨越这个障碍,但是会比鸟慢一些。如果换成一只蜗牛呢?它慢吞吞地从山脚开始爬,速度慢啊,让人着急。可是,如果给它充足的时间,它也能够跨越这座大山。

为了衡量这个跨越大山的时间尺度,我们引入一个新的时间参数t(弛豫时间)。t越大,说明爬山速度越慢。t越小,则好似鸟儿展翅高飞一样,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务。

t还可以被用来衡量M的稳定性问题。t越小,M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变化状态,很不稳定。如果t很大,显然M就稳定得多。对于地质问题,我们考虑得时间尺度可以高达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那么自然界中的磁性颗粒,其t能否和这个地质时间尺度匹配?

我们还是可以反过来思考。自然介质中的磁性颗粒,常常能记录几亿甚至几十亿年前的古地磁场信息,这说明至少有大量磁性颗粒t非常大,可以达到几十亿年的数量级。同时,有的样品记录的剩磁衰减很快,说明t可能在秒甚至毫秒级别。t的时间尺度跨越实在是大。

另外,我们还不能忘记热能的推动作用。稍微一加热,有了新的助力,爬山的速度肯定会快很多。

所以,我们可以大致猜想一下:

t ~ 磁能/热能

也就是磁能越大,山越高,所需时间越大。而热能越大,就能抵消高山的阻碍,使得爬山时间变短。

同时,t的时间尺度跨越非常大,什么函数才能满足这个特征呢?

我们可以进一步猜测:

t ~ exp(磁能/热能)

如果想把约等于号去掉,我们可以在引入一个常量t0。于是关系式变为:

t = t0*exp(磁能/热能)

如果最初我们真能这么猜测出来,那就是磁学界的大牛!

完成理论系统性推导的是尼尔教授,因为该理论,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t = t0*exp(m0VMsHK /KT),

其中,其中 t0 = 10-9 s

可见tVMs以及HK正相关,而与温度成反相关。但是,t不是简单地与其中单一参数正相关。我们不能简单地说V越大,磁颗粒的t就越大,因为其MSHK可能很小。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约束,比如颗粒为磁铁矿,那么Ms就不变了。如果颗粒的拉长度差不多,HK也就基本相等了。在这种情况下,确实V越大,t就越大。

再说一遍, t越大表明该SD颗粒越稳定,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SD状态,甚至是地质历史时间尺度,否则就不会有古地磁学这门学问了。

根据尼尔理论,我们可以理解古地磁中的几种剩磁机制。所谓剩磁,就是当磁颗粒被外场磁化之后,去掉外场,其整体磁矩并不为零,而是还保留部分磁矩,即为剩磁(remanent mangetization)。

地球磁场在几十亿年前就已经存在。所以在当时形成的各种磁性颗粒都会被地磁场磁化,并以剩磁的形式保留下来。如果t很大,那么就可以一直被保留至今,被古地磁学家研究。

我们发现t对温度非常敏感。随着温度的增加,在一个很小的温度区间内t会快速地降低,也就是在非常小的一个温度区间内,磁性颗粒从稳定突然变得不稳定。

我们还可以反过来理解这个过程。大家都看过火山喷发,大量岩浆从火山口喷发出来,岩浆中含有很多磁性矿物,比如磁铁矿。在岩浆状态,其温度可以高达上千度,远远高于其居里温度,所以此时所有磁铁矿颗粒都处于顺磁状态,无法记录稳定的剩磁。

温度慢慢开始降低,当温度刚好低于TC时,磁铁矿的磁畴开始出现,其磁矩M可以被地磁场磁化。但是,由于温度高,颗粒的t非常小,也就是它们无法保持稳定的剩磁。对于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超顺磁状态(Superparamagnetic)。

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此时的颗粒,其整体行为类似于顺磁颗粒,加场就磁化,去除场就变为混乱(因为t太小)。但是,这又不同于顺磁颗粒(晶格结构被破坏),超顺磁颗粒恢复了晶格结构。如果起名假顺磁(Pseudoparamagnetic),可不可以呢?历史不能假设,先来先得。前人定义好的东西,大家就要约定成俗。

如果温度继续降低,t会在某个很小的温度区间突然增加,磁铁矿颗粒变得稳定,就能够保留被地磁场磁化时的状态。我们把这个很小的温度区间定义为一个特征温度阻挡温度TB

当然最终温度会降到室温,此时,对某些颗粒来说其t已经达到可以和地质历史时间尺度比拟,从而记录了稳定的古地磁场信息,包括古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通过这种降温增加t,从而记录剩磁的机制叫做热剩磁(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TRM)。

是不是样品中所有颗粒都能在地质历史时期中保留稳定的原始TRM呢?

当然不是。我们之前说过,样品中磁性颗粒的t应该服从一定的分布,比如正态分布。有的颗粒t就天生很大,有的颗粒t天生就很小。那么这些t很小的颗粒,它在古地磁记录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因为t很小,所以这些颗粒就会变成墙头草,它们会被随后的地磁场(比如现今的地磁场)重新磁化。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些墙头草是被现今磁场重新磁化的?

现今地磁场总体方向是正南正北,所以这些墙头草记录的剩磁在统计意义意义上一定指向南北,非常好辨认。这种墙头草颗粒记录的剩磁,我们称之为粘滞剩磁(Viscous remanent magnetizationVRM)。

这种VRM也可以被我们古地磁学家利用。第一种非常好的应用就是给岩芯定向。

我们经常要打钻,取得地下的样品。有的钻孔可以深达几公里或十几公里。在打钻的时候,岩芯会发生转动,从而失去了偏角信息。如果不能给岩芯重新定向,就会失去地下很多和方向相关的地质信息,比如断层的走向,应力方向等等。

刚才我们说了,所有样品都应该受到现今地磁场的作用产生VRM。只要我们确定了岩芯记录的VRM,并把VRM的方向重新调整到南北向,就完成了岩芯的重新定向。这种方法在石油开采、地下工程研究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7014-1216656.html

上一篇:岩石磁学演绎-第二章 能量最小原理与磁畴
下一篇:岩石磁学演绎-第四章 SD与SP状态转换

3 刘植 徐义贤 师永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