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天道与人道

已有 699 次阅读 2024-5-3 13:2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如果人工智能翻遍人类所有典籍,会发现所述不外乎天道与人道的相互关系。

道这个字从“行”从“首”,本意是道路。因为道路可以通向远方,抵达目的地,为行走之人提供便利,指引方向,其引申意便为指引和引导。对于宇宙运行的本质规律,老子选择“道”这个字进行代表,比相近的法更贴切。虽然后来我们用叠词“道法”来进一步丰富这个内涵。

老子所说的道,其本质是什么?

人的思想决定于自然的道化与引导。在什么环境下生存,必然受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制约。本质上讲,人类是在借用自然这块舞台进行表演,文明和文化都是其表演的内容,其内涵会具有环境局限性。

古人为什么要研究天象?也就是所谓的自然运行之道?

中华文明的主体处于中纬度地区,这里不冷不热,四季分明,季风气候适合农业生产,规律性非常强。中华文明思想的核心实用价值就是了解并确定自然的周期运转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引,这是存活之本。

我们古人利用的天象非常丰富,从北斗七星到五大行星,到商周时期的商星,也就是天蝎座的心宿二,一颗红通通的巨星,被称之为大火星。主管此星运行规律的人叫做“火正”,在商朝时期这绝对是最重要的官职之一,天下的农业授时全靠他。

地球的自转轴像陀螺一样摇头摆尾地从东向西转动(称之为进动),其周期为2万年。站在地球上,如果活得足够长,就会发现天上的星象整体上从西向东移动。这在短时间内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在千年尺度上,这个变化就非常显著。商时期,大火星在早晨刚刚升起的日子可精准地去测农耕时节来临。到了周后期,大火星由于天象整体向东移动,在东方就是向地平线下面移动,在该开始农耕时,它却处在地平线以下,不能被观测到。等大火星出现时,就已经错过了农耕时节,造成授时不准,天下大乱。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天道勤劳,但是不精准了,社会秩序就需要重新厘定。地球自转轴陀螺方式的运动周期性很强,天道的本质没有变化,变的是肉眼观测的表像。寻找天道的本质,是安定天下的大事。

老子提出的《道德经》其科学来源于其之前的农耕社会总结,并非他突发奇想。按照上面的逻辑,之所以要提出寻找大道,是因为社会缺乏了大道。

缺啥补啥!这个道理是理解很多历史现象的金钥匙。

很多人一直困惑为什么同一时期,印度那边释迦摩尼也在讨论世界运行的本质。老子提出的“有和无”与释迦摩尼提出的“色与空”,在本质上几乎相同。之所以同一时期出现这些思想,是因为同样受到了“天道”对地球的影响,同一时期,受到全球气候波动的影响,两边的社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两者观测到的天象表现形式并不完全一样。

中国地区四季分明,周期明显。所以,老子主张只要找到了天道,好好遵循即可充分利用自然,人不用特别地区和天地较劲,这种说法是科学的,找到周期规律,遵守它。人类不可能改变天体运行周期。

而印度地区处于低纬度,四季不分明,时间周期不具体。四季都有不同的植物开花结果。印度的社会很少能向中国那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四分五裂的情形。所以,释迦摩尼思考的并不是整个印度大统一国家的命运,而更是着手于个人和小社会的运转。他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寻找道的周期规律,而是以天道为基础,去中和人道社会人心的走向。改造的是人的内心。

可以说,老子与释迦摩尼同时看到了世界的虚空和存在的对立与转化,但是其应用场景截然不同,这取决于他们所在的地理和环境和具体的社会形态。

老子发现了事物的正反两面,《道德经》绝大部分的内容都在探讨不同种类的正反两面与转换关系。他崇尚的是婴儿那种纯净的状态。事情做得越多,越会造成正反两面的对立。他采取一种较为消极的策略,为了不让恶产生,就不要做太多善。不让愚昧产生,就不要产生太多的智慧。在老子眼里,智慧并不是一件完美的东西。所以,老百姓不能去智化,而应该达到某种纯净的状态,这样社会才能好治理,也没有那么多嘈杂的思考,引起社会动乱。

在生产力低下的传统农业社会,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好方法。清朝就采取了这种愚民政策,老百姓昏昏呼呼,风调雨顺时,国家昌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好像就是老子所推崇的社会模式。但是,老子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世界并非一种文明存在,当西方列强打过来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一个文明没有办法去说服另外一种文明的采用统一的运行模式,在文明尺度上,也存在着思维对立。除非世界大同。

释迦摩尼发现了世界本来既空的本质,对人心,也就是思维的存在状态进行了厘定,得出结论,想通了世界的虚无本质,自己的存在就没那么重要,去理解世界本源就可得大法。这个思路在当时社会能够被接收,就说明很有道理。老百姓穷苦,水深火热,能有一个让人心静,并通过修行达到彼岸的方式,何乐而不为。

老子的社会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发展。释迦摩尼的内心无为而治,顺气自然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可以说叠加在一起,可以为传统农业社会指明道路。如果上下真的这么一直行动,整个社会的风貌和精神气质也不会差。

可是,农业社会靠天吃饭。老天以万物为刍狗。风调雨顺,社会按照什么思维模式去运转几乎都可行。天下大变,这种无为而治就成为了社会的制约。从无为必须变为有为,等度过难关,自然又会进入下一轮的无为社会,各取所需,各尽所能。这也是后世禅学的境界。

禅学并没有在哲学内容上创新,完全没有超脱老子和释迦摩尼的精神内涵。但是,慧能大师做了形式上的创新,进行了新的组合,禅宗把二者有机地部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适用于超越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即使到了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其思想依旧能指导人生之路。

因此,禅自身也就超越了宗教,自成体系,成为凡人世界一种流行的思维模式。禅在我们取得巨大社会成就时,保持对自然的敬畏。知道取舍,知道放弃,知道如水一样,自然流动,达到老子所说的婴儿状态。

我理想的社会其实就是天人合一。合天道,与宇宙相比,理解人类只能存活于短暂一瞬,真的只是过客。既不能改变物理规律,也逃不脱宇宙世界的包围。同时,我们需要拥有豁达的心境,最终抛弃各种欲望,心情平静但不是死水一滩,以欣赏的态度面对生死。

纵观过去近百年以来人类的成就,日新月异,但是执着于获得。更高更快更强成为目的,这个不是道。社会物质化,或者用物质去衡量,舍弃了至少一半的心灵世界,而后者才是做人的根本,与世界可以抗衡的根本。

自然对宇宙的雪雨风霜是对地球的历练,人生百态是对我们个人的历练,其目的都是让我们适应这个环境,通过动态的过程去理解正反相互转化的两面,与我们来说都重要。

明天如朋友般

带着灿烂的微笑而来

满身携带阳光和雨露

大地可以开始耕耘

 

朋友如今天般

带着绚烂的朝阳而至

满身铺满华彩与琉璃

生活可以开始开怀

 

朋友与今天

于清晨告别

那颗大火星藏于地下

我用篝火点亮前程

道依旧在那里

朋友

我和你挥手

内心纯净得还是那个玩耍的孩子

在这个园子里

遥寄过去

展望未来。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32493.html

上一篇:四月的渐悟与顿悟
下一篇: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1 汪运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