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由《心经》到佛教的发展

已有 445 次阅读 2024-4-27 09:4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心经》的心,不是简单的个人的心,也可以理解为佛法的精要。了解了心经,大抵就知道了释迦摩尼最初的想法和最根本的想法。

《心经》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去了解宇宙,以及人能否去理解其本质规律。读《心经》时,我很感动。并不是源于我的心对其内容共鸣,而是感叹古人在那么久远的时候都关心人与宇宙的关系,视野何其开阔。而我们现代人则被遮蔽了心眼,开始只关心自己,向内窥视和发展。

宇宙很大,我们到底能了解其本相吗?

我的答案是不能。或者不能完全了解才是真谛。这其实符合《金刚经》的原理。但凡你说了解了,你肯定错了。所以,我觉得《金刚经》和《心经》描述的最终的真理,其实就是一个无限收敛的极限值。我们无穷逼近,或者可以猜到最终的结果,但是无法去一一遍历。太阳系都没办法飞出去,靠天文望远镜(人类拓展的五蕴之一—受)来感知宇宙,可得知大概,离真实还相差甚远。至少宇宙深处的景象已经不是现今的景象,而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年前的虚幻。

即使宇宙这么大,并不能阻止人类圣贤去思考,用自洽模型去解释。这种精神,而不是说法,才是后人前仆后继需要学习和集成的核心要点。

我猜想,现今观测的130多亿年的宇宙全景,应该可以达到佛祖当时的预设。在这个宇宙中,如果没有一种智商去认知它,宇宙确实有些寂寞。可是,宇宙关心人类的思维吗?毕竟和一百多亿年的默默演化相比,人类不过近万年以来才对宇宙有了认知的热情。这还是取决于人类的实用主义--利用宇宙赠送的波动规律以及体现出来的时间轮回。春夏秋冬,四时风景和天象不同,成为人类借此进行授时,指导生产的工具。

民以食为天,宇宙规律为人类提供了节奏。人类文明也在宇宙规律的控制下,逐渐进化。当有了物质结余,有些人开始闲下来时,突然发现,还有一个内在的思想世界还没开发。而这个思想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文明的大爆发。没有一种文明的根基不来源于对宇宙的思维和思考。因此,文明的程度高低其实就取决于对宇宙规律的精确认知。

《心经》中的“五蕴”(包括色、受、想、行、识)。色代表着一切实在和虚的物质,受就是感触和感受,通过身体各种器官来感知世界,接受信息。基于这些信息,我们的神经和大脑开始处理,涌出了想法。基于这些想法,来反馈身体,作出反应。把前面四蕴形成的内容积累起来,形成了标准,为后续迭代提供模型,加速算法运行,提高效率,即为知识。

这种识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千百万亿年以来,在进化过程中,固化在基因里的知识,叫做本能的识。另外一种是后天习得的识,叫做知识。前者的反应最为迅速。而后者的习得需要通过五蕴不停地循环,加以强化,才可能达到真知识。这就像一个炼钢的过程,通过反复折叠敲打,最后才能成钢。

《心经》中的逻辑就是,外部一切事物其实是虚实结合,色空一致,不生不灭。因此,基于这种物质世界产生的识,必然也就遗传了这种特性。在这一点上,前者是主因,后者是共振的结果。最终应该达成一致的频率,也就是天人合一,无宇宙无我,修成正果。

可见佛的最初本意是让人了解天的大道。这自然会派生出很多好处。这么大的道理都通晓了,那么人间的小道理自然也就化解了。对于人间的苦难,自然也就可以用平常心对待,最终体会不到痛苦,反而会转化为修行的动力。在这一点上,很多宗教走上了极端。比如,在电影中,我们看到基督教徒用带刺的鞭子抽打自己的后背,鲜血淋淋,以此来达到顿悟。这种方法也曾被佛祖描述,曾经被人刀割身体而不慌乱。也乃至于很多学佛之人,在遭受身体创伤的痛苦而不能自持时,感觉自己的修行完全不到位。其实,有几人能做到关于那样刮骨疗伤而自得其乐。也有几人能像粟裕将军那样,做眼睛手术不用麻药。

我们发两个心灵之问:“当初佛祖会认为,有多少人能修成佛?”

佛祖认为,一切人都有可能修成佛。佛法就在心中,只是一般人被蒙蔽,无法见光日。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修行。

第二个问题:“修行需要特别的仪式和场所吗?”

按照我的理解,佛祖并不认可僵化的教条主义。并没有说,一定要到特定环境里才能修成对世界认知的大法。

修成正果,带给人无边的平静。可以免除思想上的一切痛苦。再加上轮回的吸引,在求佛的背景下,很多人倾向的则是后者。

于是,佛法建立时的初衷必然会自然分流。

可以说,只有少数有悟性的人才能真正去体会佛法的内涵,去认知世界之大,以及去空无的真谛。也只有少数人才能最终撇下自己一生的修为,认知自己的渺小。但是,对于大众来说,大家只关心一生的平安。

佛法的高深,以及不可说的特性,也必然造成日后的多重解释,为不同门派的诞生打下基础。在这一点上,佛祖的管理才能并不特别高明。这一点,我在前面的文章找那个提及过几次一些案列。比如,铁血宰相俾斯麦,他对国际政治非常熟悉,在他的管理下,用一个国家来制另外一个国家。这套玩法太过复杂,只要他一下太,后续者就搞不定,世界大战也就爆发了。

其实,《心经》和《金刚经》里面已经澄清,法无定法,万事都在变。更不用说外在的组织模式。

佛法修行被形式替代,成了后续很多朝代的模式。到了南北魏国时期,据说寺庙法中的僧众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这就本末倒置,把主要精力放在数量上,而不是佛法钻研上,造成对佛法的理解逐渐分化,世俗化。

普度众生,并不是让大家生活都顺心快乐。普度众生的真正含义是让大家打开遮蔽心灵的阻挡,让内心的佛法,也就是对宇宙的理解跳跃出来。当更多人把修佛当成人生本质幸福的源头时,就已经偏离了修佛的初衷。

世界在前进,人类知识的积累,让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具体。很多高深的佛法大师也开始用量子力学来解释空色的和谐统一,了解了最底层的虚无是不定形态的能量态,知道了宇宙确实无限大,也知道了一滴水中数不清的微生物。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完成了古人与现代人之间思维的一次融合和传递。

对思想和意识的深入研究,也让我们了解了人是如何去思考,获得信息,反馈这个世界。对“心”、“意识”这种抽象概念的研究,对抽象的色研究,提升了对自我的理解。

人类整体上到如今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其实属于哺乳动物,其生存意义和其他生命其实没有二至。只不过人类发现了时间流逝的概念,用文字和语言记录了历史变化,有了过去和未来的展望,内心产生了时间方向的幻觉。其最大的恐惧就是对生命消失后的恐惧。

佛学确实帮助众生平息这个恐惧,用轮回学说展示了未来。这个作用其实挺好,科学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数字时代来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记录人类意识,数字化人的出现,是否部分解决了上述问题,不得而知。在人的演化中,其实已经把身体代表的“物理我”和精神代表的“意识我”合二为一。就我个人而言,跳出我身体的数字意识,哪怕再能模仿我的思维,甚至记忆我的过去,我也不会真正把他当成自己,更倾向于是一个数字玩具。

意识能够转移,其结果就是意识可能并不值钱了,因为可以有很多个拷贝。一大堆自己的意识拷贝,相互之间看不上,争吵来争吵去,其实就像佛一样,已经从一个初始,分化成独立的单元,虽然都叫佛法,但是,加了前缀以后,都是独立的备份,各自朝向给的方向发展。

我站在一群自我意识的备份中间,大手一会,随他们而去。但是,告知,任何一个独立拷贝都不能代表这个藏于身体中的本我。我就是我,独一无二。

微信图片_20240427114155.jpg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31631.html

上一篇:“金刚佛”与“楞严佛”的对比
下一篇:《法华经》中的逻辑分析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