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法华经》中的逻辑分析

已有 1002 次阅读 2024-4-28 15:0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法华经》全称为《妙法莲华经》,也被简称为《莲华经》。这是佛祖晚年对佛教的最后嘱托和总结。目的是要解决佛祖几十年传教过程中,一直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这次集体宣讲,为后继者提供了发展方向。

这部《法华经》主要解决如下几个还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或者是棘手的问题。

首先,任何事情的成长都需要时间和阶段。在事业成长过程中,为了发展,一线工作者经常会根据情形,采取一些灵活的范式。对于佛教来说,就分化出来好几种修佛的方法。这些其实很正常,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事而为。但是,这种分散的发展模式也会对整体事业造成冲击,思想和思路不一致,必然会造成内耗。

讲《法华经》时,佛祖已经认识到世间来日不多,为确保佛教有战斗力统一发展,必然要先统一思想。佛祖采取的策略是,提出“三乘方便,入一乘”。三乘包括声闻乘、缘觉乘、以及菩萨乘。这几种方法都可看做权宜之计,为了让不同层次的人入门而采取的方便之门。但是和真正的佛法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真正成佛,就必须修习大乘之法。

但是,如何来进一步协调小乘之法和大乘之法呢?

佛祖采取了Tenure-track制度。采用小乘之法修行的人,精进到一定程度,等于先入Tenure-track的状态,修习了大乘之法之后,再转为Tenure。这等于不浪费了之前佛众的精力,又给了进阶佛门的阶梯和前进的方向。

如何才能团结身边的力量,在佛祖灭度后,继续执行自己的方针?

佛祖的策略是大规模及时授纪,给与褒奖。但是,这并不是现场兑现,而是需要这些被授纪的菩萨等继续推进事业,等待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成佛。这种大规模授纪一方面稳定了现有人员的心态。但是弊端也很明显,这和封建制分封的效果是一样的。这么多后世佛,相互之间如何协调?这一点佛祖并没有言说。这会进一步造成佛教的后续分裂。

第三个问题也很严重。佛祖声称的时间动辄万亿年计,讲一个法都需要十几个小劫那么长的时间。而佛祖真正在民间传教不过几十年,这个时间尺度差距太大。这个问题不解决,很难说服后世普通大众相信这些陈述。佛祖给的说法是,如果不灭度,普通民众会产生审美疲劳,就不会珍惜佛祖。所以,佛祖就暂时先消失一下,但是不会真正灭度。会在暗中继续定看着大家进行佛教事业。这个说法站得住脚吗?显而易见,有牵强附会的嫌疑。

下面一个问题也值得思考。在所有被授纪人中,有一个特别的案列,就是龙女。作为女儿身,绝对不能被授纪。可是,龙女家世显赫,又能拿得出天价之宝来布施。我猜想,佛祖也不得不给个人情。龙女不是普通的女性,并不能代表佛祖开化,让女性可以加盟。后世的态度其实也表明,女性是被排斥在佛门之外的。而且,佛祖也采取了一个权宜之计,把龙女变为男子,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佛了。其实,从实操角度来看,这很可能给龙女家族一个称号,可让家族男性来顶替,大家皆大欢喜。

在《法华经》中,可以看到佛祖对后世的安排,以及心中的忧虑。一再强调要坚持。只要坚持,就能成大法。蔑视大法,就会获得各种孽报,包括眼瞎、腿瘸、口臭、一身病等等。在这次讲法中,佛祖明显延续了基督教中天父的概念,把自己比喻成佛众的父亲,其他人是儿子。教义上的一些内容相互借鉴,在宗教早期发展中比较常见,好的方法大家都可以用。

读《金刚经》,可以感觉感觉到佛祖创业之中的豪情,事业的开阔,否定一切,包括自己说的法。这个时期的佛祖,我非常喜欢。到了《莲华经》,这个佛祖已经经历了一世,面对佛教的后续发展忧心忡忡。他心知这些聪慧的弟子,在他灭度后,一定不会相互支持。于是可口婆心,让大家只相信他说的话,这与《金刚经》中的那种开放精神背道而驰。事实上,这些弟子们在第一次佛教集结时,就开始相互内讧。尤其是都要成佛的摩诃迦叶长老和阿难尊者之间的斗争最为激烈。

从一个地质气候学家的角度来分析《莲华经》中对一个国家地理地貌的描述,可以发现佛祖对于国家地理的平坦,没有丘陵和高山非常看重。这反应了当时的交通不发达,对于传佛有巨大的阻碍作用。于是,地势平坦,成为佛祖心中理想之国的首要因素。其二,把没有女性作为另外一个重要的考察标准。是典型的男儿国推崇者。这再一次印证了,佛祖并没有真正重视女性。

总之,《莲华经》是一本权宜之计的经书。佛祖打破了自己早期的开放心态,使得后期佛教注重形式,真正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弄清楚的人,越来越少。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31835.html

上一篇:由《心经》到佛教的发展
下一篇:四月的渐悟与顿悟

1 刘鹏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