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2):技术传播知识

已有 5353 次阅读 2010-10-22 09:09 |个人分类:科技|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知识, 技术, 科技黑箱, 传播

吕乃基

人类的进化在有文字后的几千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充分说明知识积累的重要性。然而,知识的积累性也带来问题,那就是知识的学习。动物受教育的时间成本与其在进化树上的地位成正比。进入人类社会后,儿童要接受越来越长时间的教育才能达到知识的前沿以创造新的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人类可能付不起受教育的时间成本。研究表明[i],从1620世纪上半叶,科学精英最佳创造年龄从25岁延至37岁,表示科学创造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在增加。比较诺贝尔奖颁奖百年获奖者的年龄,发现理科增加了近10年,而文科大致不变。

获奖学科

物理

化学

生理和医学

经济学

文学

和平

第一个十年平均年龄

50.9

52.2

56.1

65.0

66.3

67.3

第十个十年平均年龄

61.5

63.7

61.4

65.4

65.9

59.8

如果沿着目前(特别是中国)的教育模式继续下去,人类是否会终身沿着前人走过的路攀爬却达不到顶点?这就是知识的积累性壁垒。

科技黑箱不仅能应对知识爆炸,而且有助于克服知识的积累性壁垒。在消费者看来,科技黑箱是能满足特定需要的商品或服务,消费者仅知道或关心其价格和功能,而对其究竟如何制作出来并能满足需要或不求甚解,或不感兴趣,或无从得知,或难以理解,如同面对黑箱,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合目的的结果。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其传播知识的特点是广泛性、实践性和隐蔽性。首先是广泛性。科技黑箱使得每一个消费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就是它背后的知识。消费者无需学习其中的科技原理和制作过程。试想,是否有可能要求全世界使用电脑者都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所以科技黑箱就是人类的“获得性遗传”。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计算机天才、黑客等等的年龄越来越小,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芯片上复杂的凝聚态物理学,然而却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年青的相对“无知识”(这些知识已被集成于科技黑箱之中而为他们所共享)的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落后地区和国家的赶超提供了机会。对科技黑箱的消费,就是集成于其中的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科技黑箱的发展与科技革命紧密相关。每次科学革命就在于使人类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发生跃迁,随后发生的技术革命则将所获得的新知识集成、“封装”于科技黑箱之中。如果说科学革命在于少数科学家掌握前所未知的知识,那么接踵而来的技术革命则把这些新知识封装于科技黑箱之中,为广大的消费者共享。在此意义上,科学在于发现知识,而技术则传播知识,然后更多的人在科技黑箱所提供的共享知识的新的平台上从事新的发现和创造。波兰尼将知识区分为编码/显性知识,以及意会/隐性知识。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建立于隐性知识基础上的古代技术是“隐性”和“嵌入”的技术,为特定的人针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场合使用,他人难以习得。近代科学革命后的科技黑箱则建立于编码知识的基础上,是“编码”技术,正因为此,所以容易学习,普遍适用[ii]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为消费者广泛共享之时,也使这部分编码知识(其他知识的情况有所区别)因共享而贬值甚至遗忘。还要不要学习已经贬值,被集成于科技黑箱中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如何看待“三基”特别是基本理论?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必将对教育,特别对中国现有的教育产生深刻影响。此外,由于消费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而科技黑箱的这一特点无疑使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由此可见上文所提及在使用高层——人机界面愈加友好——科技黑箱时,规范的重要性。

通常的观念是,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建立于接受者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科技黑箱传播知识则无需这一点,只需操作便可。由可理解到可操作,由此给传播理论提出新的课题,同时也开辟新的道路。有了科技黑箱,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这就是科技黑箱传播知识的实践性特征。

最后是隐蔽性。科技黑箱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究竟如何做到这一点,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晓,并未真正理解其中的知识。看来是消费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是通过消费者的这种“不知情”而对其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人问:科学和技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门,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不是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iii]?科学技术的这种影响正是源于科技黑箱的这种“隐蔽”的知识共享方式。

被隐蔽的还有生产方以其特定的价值观所作出的一系列选择(固然,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其中,但越来越受生产方的诱导)和相应的体制。因而不仅是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背后的人打开了这扇或那扇门。在此意义上,科技黑箱毋宁是生产方的对象化。生产方通过科学技术,将其意志、爱好和所拥有的知识,以及社会关系等投射到科技黑箱之中。由于对科技黑箱消费也就是知识的传播和共享,于是在消费中,被对象化于科技黑箱中的主体再作用于消费者。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生产方的影响。

在这样的知识传播中还存在特定的隐患。你只需按一下按钮,剩下的由我们来做,这是一家企业的广告词。“我们”是谁?消费者真的放心把事情托付给“我们”吗?——如果还要无休止地打那么多的“补丁”,甚至还留有“后门”。

此外,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科技黑箱如针灸等是先人传承给我们的知识宝库,其中蕴藏着无穷的有待破解的知识之谜。当现代人面对出土文物来历之费解,技艺之精美,所指之深邃而苦苦思索时,就是在与古人对话。远古的科技黑箱告诉我们,祖先的生存状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命奥秘和天人合一。经由这些科技黑箱,历史通往未来。



[i]卜晓勇,中国现代科学精英,博士论文,导师:徐飞。中国科技大学2007

[ii] 荣雄,硕士论文,英国的法律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导师:吕乃基。东南大学2006

[iii]转引自Kranzberg .世界科学[].1984.1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0844-375784.html

上一篇:大陆与香港的边界——写在深圳特区30年庆典之际
下一篇:咱们的……

1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