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机构库在哪里?

已有 4687 次阅读 2011-8-9 10:57 |个人分类:学海泛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数字图书馆, 机构库

    读武夷山先生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471536),文末“台湾大学跃升为世界第7位,令人吃惊。大陆最棒的仍旧是厦门大学,位于世界252位,比上一榜还要靠后。再问一次,那些口口声声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内著名高校,你们的机构知识库在哪里?”笔者留言:国内有关机构知识库的论文倒是丰富的一塌糊涂。 题名中含“机构知识库” 203篇;含“机构库”52篇;含“机构典藏库”3篇。2004年以来,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曾做、在做或者计划做“机构库”建设,笔者认为属于特色数据库建设范畴,种种原因,不少建设项目要么默默无闻,要么虎头蛇尾,要么昙花一现……武先生的回复是:“做实事的少。(机构知识库)不作为特色库,而作为OA潮流的一部分看待较好。”
    武先生博文,邹晓辉先生评论:“开放知识库的建设是需要智慧融通融合才行的。只有资金并不能保证就有足够的知识和智慧可以拿出来开放或与人分享。我一直使用国际上的一些很好的开放知识库(其中也包括话语的那一个),我的感觉是:网上开放的这些知识库背后的人才,尤其是他们开阔的胸怀。这是只有小农意识的人或机构所无法想象的。为什么国内几十年出不了诺贝尔科学奖、菲尔茨和沃尔夫数学奖、图灵计算机科学奖这样的顶尖人才?这不仅仅是钱或有无经济资本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关键是对待独立创新人员的态度和如何真正地关心并扶持他们的问题。 ”
    有一名网友针对我的留言匿名评论:“1.机构库必是以‘自存储’方式收集资源,本质上是一个交流平台;2.机构库在内容上未必有特色。因此,机构库与特色库应是两个概念。”我的回复:“
关于机构库是什么的问题。楼上认为是交流平台,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OA(开放存取)。个人以为实质依然是“特色数据库”,因为其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与特色库建设是一样的,使用范围也是基本一致的(比如局限于校园网范围内)。当前的机构库距离OA有很大距离,知识产权问题的处理是若干高校机构库建设的一个瓶颈。”
    关于机构库,出于研究兴趣(数字图书馆)及实际工作(具体的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需要,本人自从2004年起,进行过持续的关注与思考(参见文末“相关资料”)。笔者以为,台湾地区机构典藏的研究与实践可以说是以台湾大学图书馆为首。这些年是我们大陆地区的首选“研究对象”,甚至可以说是大陆地区机构库建设的“标杆”。他们发展至今天,也是充满艰辛。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会这样表述:有计划、有协作、真持续。而且可以进一步形象理解为那是台湾地区“高校图工委”工作成果。大陆机构库实践真的“冷”吗?图谋存疑。先从概念说起,机构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甚至没有统一的“称谓”。台湾地区至少在实践层面算是高度统一,统称为“机构典藏”,大陆地区的机构库呈现形式可以是千姿百态,比如高校文库、学位论文数据库(本校)、若干以高校本身的研究产出为数据来源的特色数据库等等。据笔者观察及与同行的交流,有不少高校在机构库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其中不乏实实在在作为的,在踏踏实实地循序渐进),或者打算有所作为。大陆机构库实践之难,已有许多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作为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一部分,机构库的建设:需要主管校长的支持;需要图书馆领导(班子)的支持,馆领导频繁更迭,持续发展多成幻影;需要培养业务骨干,依赖业务骨干,“一个萝卜一个坑”岗位设置基础之上,还需要有意识的养成能胜任研发任务的特别“战斗队”或“工作组”。各省的图工委、教育部图工委、各级图书馆学(协)会乃至其它主管机构能够提供些指导和帮助,那就更加给力了。
    机构库建设面对的系列问题包括:法律问题;知识产权问题;软件产权可通过采用开源系统解决;资源内容产权,必须由机构仓储建设者与资源所有者达成协议;资源内容是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机构保密隐私等问题;建议由机构的相关人员负责对资源内容进行审定;质量控制问题;人工控制机制;软件自动控制机制;费用问题;在建设平台之前,应有明确的资金支持计划;联合建设机制问题;建立机构与图书馆联合建设、共同管理机制,合理解决机构知识产权、隐私保护等问题等等。
   大中华地区机构库建设方面表现最好的是台湾大学(53位)。“台湾大学于2007年9月开始机构典藏的校内推广,目前可检索到的全文数量为43474篇(根据2009年12月6日OpenDOAR,台湾大学文献总量136252条,TAIR文献总量为439918条),台湾大学机构典藏网站2009年10月流量统计总量55010,直接流量5%,搜索引擎89%,推荐链接网站6%。”“我国大陆地区存在问题:(1)技术上,机构内部存在多个异质系统,系统之间的信息难以交流;在开源软件的汉化及二次开发中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标准。(2)资料建设方面,研究人员的参与度不高,使机构典藏成为“空壳子”。他们主要受著作权问题影响,无法公开著作;对搜集系统不熟悉,不愿使用;数据太多,没时间且不易整理;没有意愿,也不知上传到此系统对本身有何好处。另外数据的长久保存问题也会影响机构典藏的发展。(3)发展机构典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经费,此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无法前进。”(参见:黄和通.台湾地区机构典藏的发展和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53-61)
   有一教学型高校(二本)也欲赶时髦,上“机构库”项目。笔者认为缺乏可行性。SPARC高级顾问、机构库权威专家Raym Crow认为,机构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是学术机构为捕获并保存机构的智力成果而建立的数字资源仓库。它有两个重要使命:一是克服现有学术交流模式的弊端,实现研究成果的开放存取;二是长期保存机构的研究成果,并借此体现机构的学术声望、学术水平和社会价值。而该校的实际是高水平研究成果相当匮乏(检索建校以来SCI、EI收录成果可见一斑),而每年较为丰硕的中文期刊论文,大多不足以代表作者本人“学术声望、学术水平”,作者本人愿意提供给机构库收录的为数不多。这些年学术不端成了热门话题,笔者曾同一211高校正在实施机构库建设的同仁交流过,即便是一些学术声望及学术水平较高的严谨的学者,也有所顾忌:除了一些成果并不希望“学术交流”(尤其是同小圈子的竞争对手交流)外,还担心稍有不慎成为众矢之的。
此外,笔者留意到,比如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通过“机构”检索,可以显示该系统内收录的发表论文、科研成果等。这类系统提供的是商业服务,不是OA。我们的现状多为“所建设的机构库局限该机构内使用”,如此这般,由图书馆主导的机构库建设,几乎是多此一举。
    机构库在哪里?希望梦想早日照进现实。
相关资料
1 机构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学习.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12737469.html
2 机构库学习资料.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14468180.html
3 关于机构库的学习与思考.
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55452632.html
4 世界机构知识库最新排行榜.http://libseeker.bokee.com/viewdiary.58203603.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473366.html

上一篇:寒门子弟也有春天
下一篇:教育部项目申报记

3 武夷山 研学交流 张奎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