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已有 4788 次阅读 2012-8-19 20:01 |个人分类:On Culture|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border, 中国人, 联合早报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中国人所说的面子并不尽然是指的“脸面”,也而更多地就人的一种类乎尊严的东西。前些日子《新加坡联合早报》发了一条新闻,说是一群大陆人乘台湾的飞机在香港下飞机时和机组人员发生了纠纷。原因是这群大陆人里有人在飞机降落时打手提电话,遭到了空姐的制止。据说当时空姐的态度很严厉。“威胁”说要报警云云。这样的态度实在使那些大陆人下不来台。似乎“面子”上也真的挂不住了!所以他们就在飞机降落之后,一起占据了飞机长达一小时之久,要得就是挽回“面子”,讨个说法。但遗憾得是尽管义正词严地讨说法,挽回丢掉的面子,但无论是台湾的机组人员还是香港的地面工作人员都不领情。坚决不给这群人面子。这是说的一些人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做出不理智的傻事的例子。 其实面子并不能重于一个人的尊严。人的尊严才是最重要的,而尊严的维护和面子上过得去过不去并不是一码事。有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宁可丢面子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是相反,为了面子而不顾自己的尊严。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死要面子,活受罪”。大意是说,我们中国人往往可以为了脸面而忍辱负重。宁可自己吃大亏,吃闷亏也要在面子上过得去。似乎这样就使自己在周围的人中有尊严,被人看得起,有“面子”!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很多时候会使人不得不放弃为人处世的一些需要坚守的原则。而失去了原则得到的面子可以说是一文不值。不仅如此,以牺牲原则而得到的面子必然会使社会凭空具有了一种“虚伪”,不仅危害人与人之间的关互信,而且也必将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前些年报纸上说,在许多贫困的农村地区,凡是婚丧嫁娶的一定要大大地操办一番。说是人生大事就要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的。没有经济能力不打紧,为了脸面可以全家举债。要得就是“人有脸,树有皮”。不仅如此,在很多的地方类似 “婚丧嫁娶”这些事的处理都近乎早已成了人们行事的规范和原则。其实这实在是很得不偿失的事情。以至于最终影响了自己将来的生活和事业。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仅局限在中国的农村,几乎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里都把面子看得很重要。比如说,现在的城里人很重视子女的学业。总盼望着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龙成凤”长大了有出息。而遗憾的是,有很多人误以为出国留学就能使自己的孩子成为真正的人材。
  为了能够送子女到国外留学,一般的家庭都是靠省吃俭用积攒学费和生活费。但结果又如何呢?
  我在国外一所著名大学长期从事研究和教育工作,见到和接触了不少来自中国的小留学生们,这些孩子有的是考上国内的大学而放弃不上,赶到国外读预科,或者是本科;而有相当一些其实是在国内高考落榜而自费来国外读书的。据笔者了解这些孩子由于年龄偏小的原因,很缺乏生活能力和经验。缺乏必要的自制力,很多表现不合常理,有的甚至于使人啼笑皆非。比如有的孩子在教了高昂的学费之后心疼,又一下子难于适应国外陌生的生活环境,有的由于语言原因而跟不上课程的进度。面对这样的尴尬,有相当多的孩子们不是千方百计地想对策,努力适应。而是采取了很消极的应对方式。多以酗酒,玩游戏,或者很多人干脆就同居。我曾见过其中的一些孩子可以说是吃喝玩乐嫖赌抽样样都沾,可却莫明其妙地深夜到菜店的门外拣人家扔掉的过期的蔬菜。说是可以节省开支。鉴于这样的情况,我还是不得不奉劝某些家长在送自己孩子去国外求学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行事。否则最后将可能是事与愿违。去年我回国探亲,接触了一些送孩子到国外留学的家长,才进一步了解到这些家长其实并不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国外的真实状况。很多还以自己的孩子是留学生而沾沾自喜。我觉得这无论如何都是很不幸的事情。这样的家长其实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于此同时,我也常常看到街坊邻居间为孩子考上的大学的知名度而攀比的。比如自己的孩子考上了普通大学,邻居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自己觉着丢面子。而考重点大学的孩子看着考上普通大学的孩子,觉得自己很有面子,而对方没有面子。这还是说那些能够考上大学的,如果没有被大学录取,或者干脆就是考试失败了。这还用说吗?!那简直是大逆不道的没面子了!其实坦白地讲,我觉得一个人成材与否是很复杂的,原本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决定的事件。不仅和接受学校教育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事实证明预测一个人的成材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就拿今年的诺备尔化学奖得主日本的田中耕一来说,田中并没有硕士和博士学位,只是一位本科毕业生。更不是什么经典意义上的化学家,而是一名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但就是这个田中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踏实工作一举夺得化学科学界的最高大奖。真的令许多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业内化学家大跌眼镜。

  其实很多这样的例子都在提醒人们过去的所谓“三岁看老”的观念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此外,很多国人除了把尊严和面子常常混为一谈之外,好多的时候还把所谓的“名份”也看成是面子。在心理学上人们喜欢看重“名份”好象并没有对错的问题。但是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把名份和面子混杂就不对了。眼下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喜欢“炒”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很多的普通大学都争着抢着聘请两院院士兼职,有的说白了就只是在他的单位挂个名而已。于是乎就出现了一位院士一下子成了好几个单位的公共财产的情况,结果院士就成了摆设,成了某些单位装典自己脸面的“花瓶”。
  而这种挖空心思地炒院士原因其实说出来很简单,就是希望靠着这些院士的名份儿为自己的单位挣面子。以图在科研经费,招生的时候好借机会进行炒作。其实这样做不仅毁了那些两院院士,而且一旦被人看破门道之后,也会是落个与事无补的下场。更严重的是这样做还会引发浮躁的学风。

  其实在国外的名牌高校里,国家科学院士可以有很多,但这些人并不会获得比一般的科教人员优越的待遇。因为院士的桂冠充其量只是对一位科学家过去的成绩肯定,并不表明此科学家凡事高人一等。其实何止是一般的科学院院士,就连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并不享受高出一般科研人员的特权和待遇。人们对这些做出成绩的同事大多是出于内心的敬重,而不是违心地恭维。我有三位皇家学会会员(科学院院士)的邻居,两位是国家级的,一位是地区级的。其中一位还具有爵士头衔。但是大家与他们打交道都是直呼其名,同样这些人与我们也满是对等。也从来没有觉得他们什么时候会摆出高高在上的谱儿,大家对他们的尊重也从不缺乏真诚。

  05/11/02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8980-603831.html

上一篇:听!那是谁在说话?!
下一篇:重回爱丁堡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