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言相顧 學亦有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OLAND 三年插隊,四載學工,北雁南飛,奔忙西東,文有一籮,業無大成

博文

“韓戰”或該這樣做結語

已有 1897 次阅读 2012-2-14 18:45 |个人分类:时报时评|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方舟子, 韓寒, 韓方之戰, 邏輯, 結語

“韓戰”或該這樣做結語

曲津華

 

小韓“引發”的文戰,曾經如火如荼。其波及之廣,可謂空前;其議論之雜,也屬少見。綿延月餘,各方混戰,萬言竟現,卻難見深刻的總結之作。本文試做幾點,以供分析,或分享:

韓戰之焦點,在於:質疑!——可否質疑、如何質疑、如何對待質疑、如何旁觀質疑。這焦點夠多了,快不成其為焦點了。其實這幾點都很重要。

羅列幾條,來表明本博的無傾向性旁觀之觀點:

第一, 質疑不僅無錯,更應鼓勵,因其為社會、人類進步之動力;

第二, 質疑為學習型人群之時時所必需,因有所學必有所思,有所思必有所疑,有所疑必有所解,有所解才有所得;如此循環,才有進步;

第三, 人人可受教育,故人人可有文識,人人皆有文存,也必人人可讀他人文字。所以,人人文字皆可被考、被疑,概莫能外;

第四, 名人之被疑,更應歸為常態。因名人之出名,完全取決於其自身,也受用於自身。出名與被疑,是硬幣之兩面,不可或缺。名人應其名,理應對社會進步做更大貢獻;而名人若作奸犯科,其危害亦巨大。故對名人之質疑,皆在情理之中。

第五, 對名人的質疑,實為對名人的愛護,非仇視名人之舉。小處被疑,能正視并改之,好過以後有大錯被揭出。故名人應該歡迎人家的質疑,若一身正氣,當可借此提高關注度,何樂而不為?

第六, 名人要戒驕戒躁,要深刻認識到質疑隨時就可發生,這就要求名人嚴格自律,說話、為文都要真誠和謹慎,以做自保。如此,對非名人也是很好的示範;再如此,社會就會多一些美好。

第七, 有一群人認為,要是開了“質疑”的口子,以後任何人都會因自己作品被質疑為“代筆”而受傷,社會將大亂。這其實大錯特錯!這些人的思維欠缺邏輯性,顯然是中國大陸學校不開設邏輯課的惡劣結果,他們都是無邏輯思維的受害者——他們設想的人人被質疑的情況根本不會出現。他們之所以搬出這個理由,或者是思維無邏輯性,或者是要搞亂輿論,好渾水摸魚。

第八, 質疑,主要是公開質疑,也是一個風險不小的行為。被疑者自認受傷,那質疑者就輕鬆嗎?沒有理據的質疑,會招來世人的恥笑;質疑錯了,更會被人鄙視。這樣看來,誰會無來由地“亂質疑”他人呢?

 

千言萬語了,趕緊彙成一句話:質疑是個好東西。

 

看眼前,小韓是輸了這場文戰(不論法院如何判),是壞事——只怪其自身應對不當;

看未來,小韓會從中受益(他可從中汲取教訓,避免犯更大的錯),是好事——他會更加努力進步,更謙虛做人。

 

P.S. 小韓在文戰未竟之下所發的新博文《讓一部份人先選起來》,寫得不錯,繼續努力。

 

2012-02-14



https://m.sciencenet.cn/blog-247430-537405.html

上一篇:“韩戰”或該這樣看
下一篇:中國中產的“標誌”?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