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从表砖土坯房到生熟石灰

已有 672 次阅读 2024-5-25 11:09 |个人分类:散文广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孙老师的文章科学网—农耕与土木 - 孙南屏的博文 (sciencenet.cn))勾沉出来我的一些记忆。表砖土坯房,我住了二十年。我出生在表砖土坯房时,房龄已经二十年。表砖土坯房的墙体主要以“土坯”建造(有的地方,叫做干打垒?),表面有砖。墙的基础,用比较规则的青石条构筑(有的人会窃取、抢劫他人的)。虽然故乡距离太行山不过20华里,青石板还是比较贵的。墙的 土坯和 砖的 土坯,制作程序不一样。可是都离不开打击泥土。打击泥土,令其结实。

     有一个制作砖的工序,叫做脱坯,1980年代初期 ,我在老家村南河边的砖窑厂见过。当时,河里流水不断,河畔有砖窑。脱坯是比较费体力的活。干活的人用特制的模范(长方形的)固定砖坯的外形,用坯锤(也许还有更准确的名字)反复锤击砖坯,抹去多余的泥,一块砖坯就可以解开模范了。我看过脱坯工作者,挥汗如雨。他们的羊肚子汗巾已经接近灰色。

     砖坯,铺满一地。看上去比较壮观。砖坯凉到半干,可以树立、搬动后,叠摞成留有透气空的砖坯墙。男孩子们,偷着去墙间玩耍,会遭到呵斥和驱离。正在晾晒的砖坯,最怕遇到大雨天气。雨天,如果砖坯防水做不好,水浸泡之后,会瘫软成一摊泥。脱坯工,看到成了泥的坯子,咋能能不心疼?

     本村人干脱坯活的不多。外地来的居多。也有女的参与其中。有的是两口子搭伙干活,可以互相照应。一个人独立脱坯,累(一会儿要站起来打击土坯、一会又要蹲下去整理模具、清理多余的泥);两个人合作(一个站立主要负责打击、另一个蹲着收拾、清理),效率会高一些。

     若干年后,河水干涸、砖窑平了。那时候,我住的还是表砖土坯房。也就是,墙体主要以“土坯”建造,表面有砖。墙的基础,用比较规则的青石条构筑(有的人会窃取、抢劫他人的)。虽然故乡距离太行山不过20华里,青石板还是比较贵的。后来,人们改用水泥土建墙基。土坯房,少了。可是村子里,仍然有。

    刘老师在评论里提到秫桔泥抹墙,再刷白灰。”,我们那里喜欢用麦秸和泥

     家里的墙,有些地方需要打补丁。麦秸是经过多次碾轧,成了片状,纤维的柔韧性能依然保持着。

     生石灰,多是从山区里的生石灰厂购买。哥哥的日记里记载过,去石灰厂购买生石灰的经历。生石灰刚出炉,就装上车了。生石灰滚烫。他还遇上了阵雨。赶紧避雨。

    我和哥哥一起干过这样的活,先挖坑,用一个大铁锅盛水,把生石灰放入锅里,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后,变成熟石灰(水)。过滤掉渣滓,把熟石灰倒入挖好的坑里,等水渗入地、熟石灰凝结成糊。石灰水灌满土坑后,以细沙子或麦秸覆盖表面,防止氧化。用熟石灰抹墙时,也要用麦秸(或草)提高其粘附力。

     熟石灰抹墙,既可以用于土坯房内墙,也可以用于窝砖房内墙的“胶泥”。这里的泥,在方言里读作四声,“胶泥”做动名词使用。如果有人问别人,你家房子啥时候“胶泥”呀,需要帮忙请说话,意思就是要趁房子内墙还没有干透,赶紧动工。不然,胶泥房子会更费力气,墙体过于干燥的话,需要 先潲水、提高墙对于熟石灰(掺了麦秸))的吸附力。

     抹墙的装备之一是大草帽。在屋子里戴着草帽干活,也算乡间一景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5-1435542.html

上一篇:起早写作的人
下一篇:测量数据的采集与耕作

5 宁利中 尤明庆 郑永军 杨卫东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