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锦清的博客天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ngjinqin 写博客我是小学生,向网友学习,建设和谐友谊乐观豁达的博客天地

博文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8):清华园里的恋爱现象

已有 4472 次阅读 2011-1-15 09:55 |个人分类:杂谈评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清华园

忆清华,峥嵘岁月稠8):

 

清华园里的恋爱现象

 

 

方锦清(1958级工物)

 

 

现在,无论谁到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去开会,或随便转转校园,映入眼帘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年轻人非常投入的恋爱现象。在我们50-60年代,清华园里的恋爱现象,据我观察,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在清华园谈恋爱主要是发生在很少数的高年级学生中的个别现象,并不是普遍的现象,学校的风气是好的和健康的,清华园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特别是下午4点半之后,运动场上锻炼热闹非凡。当时,即使有的同学公开恋爱关系,他(她)们一般不双双牵手,而是比较亲密地并肩而行和在教室或图书馆里并行而坐,相互帮助学习,并不在公开场合很暴露关系。当然,个别也有很投入的,例如我们年级有一个男同学与无线电系一个女同学,当时正在国家困难时期, 他们经常或每天身影不离在清华园东区的野地里(在我住的5号楼房附近有一片空地)一起烧烤东西充饥,可谓“情投意合”,但是后来发现:毕业后他们竟然吹了!另外一个例子是,班上最后1-2年也涌现出一对恋人,“女大男小”,看上去他们并不很班配,可是他们公开后谈得比较热火,毕业后虽然把他们一起分到一个地方了,但是听说他们后来也拉倒了。一些类似的不了了之的结果使人感到:在学校里谈情恋爱的同学中,可能由于年轻,思想并不成熟,存在一时感情冲动和当时情感需要而已,而缺乏真正的“爱情诚可贵”。

很有意思,我一个同年入学的中学男同学,因为生病住在学校医院,时间长了,加上文化大革命,他本来应该在1964年毕业的,却留到1968年毕业。不过,因“祸”得福,他在校医院谈起恋爱了,同病相怜,后来成功了。听说,当时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一些学生一边在评判”谈情说爱”的刘氏理论, 一边在读“红楼梦”,以“革命”为借口,行 “抓时间促恋爱” 之实,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国家那个不正常的时期较早就结婚了,这个现象在国内当时学校有一定的普遍性。

毕业前曾经有1-2个北京的男同学,他们分别与校外有恋爱

关系,快毕业了他们公开消息,把女朋友带到学校来,但是毕业时他们都没有被组织上照顾留在北京工作,而是分到外地去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我遇到他们的时,才发现他们对当时主持分配的教研室老师意见非常大,因为他们成了“牛郎织女”了,其中一个同学是毕业前刚刚入党的班干部, 但是他是北京人平时就很恋家。大概老师是希望他带头,服从组织分派去外地工作了。我同情他们.其实,那年毕业分配班上有5个同学被分配到上海了,3个去部队基地,2个到北京工厂,一个去国家计委, 一位同学和我分派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算是很幸运的了。可能因为我当时在班上不“现眼”,反而把科研的机会给了我,成就了我的科教兴国的理想。

另外,有一个男同学与一起考进清华但不同系的中学女同学从进

校就开始保持公开的恋爱关系。女的很大方,每周到男宿来,同宿的同学叫她唱歌就唱歌。应该说,这对关系总体维持不错,“有情人终成属”,这是属于比较好的一种情况。

总体看来,在我们年代里,清华大学的绝大多数同学在学校里基本不考虑或难以考虑个人问题,因为清华大学里学校的环境里读书气氛相当浓厚,清华精神和美好的理想激励大家,加上学校女学生比例非常少(百分之几),几乎无对象可谈.不过,毕业的最后一学期,班上有一个在外校有女朋友的同学介绍其他同学去他校“串联”,有一次我们跟去看热闹,后来听说我班有一个谈成功了.可见,当时在学校不谈个人问题也不等于没有受到一点干扰和触动.主要问题是个人如何处理. 我感觉到,许多同学能够尽量排除干扰,完成学业是第一位的,有理想在自己心中.而且这样做是现实的明智之举.因为在学校年轻人毕竟缺乏深思熟虑,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也缺乏充分的认识.上面不成功的例子基本上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应当承认,不同时期的代沟肯定是存在的,但愿上述情况反思有助于现在的年轻人多一层思考.希望清华园作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之一,以及乃至国内大学的校园里的空气更清新,充满生机和生动活泼的气象,更有利于年轻人健康成长!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6190-404661.html

上一篇:2011年第1期“网络科学专栏”目录预告与说明
下一篇:忆清华,峥嵘岁月稠(9):英年早世的一位同班同学

1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2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