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锦清的博客天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ngjinqin 写博客我是小学生,向网友学习,建设和谐友谊乐观豁达的博客天地

博文

科普系列专博:向诺贝尔奖得主学习什么?(3) 向朱棣文教授学习 精选

已有 9071 次阅读 2012-7-6 07:31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科普, 学习, 诺贝尔奖, white, 朱棣文

科普系列专博:向诺贝尔奖得主学习什么?

(3) 向朱棣文教授学习

首先点评一下,这2天的感受,我觉得科学网编辑有一定的“偏心眼”,作为我系列科普博文之一,讲述了国外的诺贝尔奖得主普利高津教授的科学精神和品格魅力,但多少被冷落了,好象并不注意到。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6190&do=blog&id=588789,其实,他们却不知道普利高津教授在20世纪长达70-90年代期间,在我国科学教育界的影响之广泛和深刻,恐怕是现在80-90后的中青年所难以想象的,我自己亲身感受是,他不比现在年轻人当中出现的“追星热”差多少,那时非线性、非平衡统计、耗散结构、“新三论”等国内会议热火朝天。因此,我选择作为“之一”首先来介绍,不无道理,遗憾没有被理解。但是,科普系列博文之二与“国产品牌或风格”有关的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教授的博文被“精选”了,多少有点华人的亲情感,也说明李政道院士在国内影响更大,倍受关注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 =266190&do =blog&quick forward=1&id=589054),变成比较热门话题也不奇怪了。我感慨编辑部的不同“眼光”,同时建议年轻人多学点科学史。

现在,作为科普系列博文之三,我将继续介绍和了解与“ 国产品牌”有关的另外一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科学家朱棣文的科学技术发现与应用,思维方式与智慧,不知道将有何反映?我们拭目以待。

 

朱棣文教授Steven Chu1948228日-),男,汉族,祖籍江苏太仓,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是继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1976年的丁肇中,1995年的李远哲学之后第五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因为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1997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世界上顶级的激光制冷捕捉技术专家。美国第56届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名他为美国能源部长。 他的成功进一步证明了华人在世界科学界和政界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美国能源部部长的定位

二年前他说: “我是一名科学家,我不敢在政治领域做出一些预言,作为能源部长,我愿意继续依靠自己在科研方面的能力,为绿色科技的发展做出努力。”对于朱棣文来说,虽然自20091月宣誓就职第12任美国能源部长已有近两年时间,但这位64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依然习惯性地如此定义自己。他认为,美国已经落伍了!“中国在绿色科技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越了美国。”,并将美国与中国的清洁能源和绿色科技产业的“比拼”称为“新的人造卫星时刻”。就像1957年美国和苏联开始的那场关于人造卫星技术的“星球大战”一样,朱棣文认为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可能将美国纳入一场新的竞争”。

 令人欣赏的一句名言

朱棣文的伟大人格体现在他经常说的一句名言:“我们不一定是人才,但是我们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我们还时常受到挫折,但是不要失去热情”。

对物理学情独有情钟

朱棣文高中毕业时,父亲本不赞成他选择物理学,认为善於绘画、有艺术天赋的他应该去学建筑,因为物理学界高手太多,不易出成就,而且做实验是枯燥无味的,然而朱棣文却对物理学情有独钟,学问做得津津有味。这再次生动地说明,一个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多么关键和重要,它可以决定了人的一生事业的发展前途。

 

科学生涯

朱棣文1970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其专业为物理应用物理(原子物理);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做了两年博士后研究。1978年到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1983年任该实验室量子电子学研究部主任。1987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1990年任该校物理系主任。19936月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7年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他同获该奖项的是美国科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和一法国科学家科昂·塔努吉。还曾获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199865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6月被任命为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2008年获得美国第56届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名出任美国能源部长。

1983年起朱棣文开始从事原子冷却技术的研究,1985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他荣获诺贝尔奖的科研项目的主要工作是1987年到1992年期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的。

 

实际应用,潜力巨大

朱棣文从事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激光致冷捕捉技术研究,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用途,这项研究为帮助人类了解放射线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深入理解气体在低温下的量子物理特性开辟了道路。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中,研究气体的原子与分子相当困难,因为它们即使在室温下,也会以上百公里的速度朝四面八方移动,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冷却,然而,一般冷却方法会让气体凝结为液体进而结冻。朱棣文等3位学者则利用激光达到冷却气体的效果,即用激光束(molassos)达到万分之一绝对温度,等于非常接近绝对零度(摄氏零下273)。原子一旦陷入其中,速度将变得非常缓慢,而变得容易俘获。由此利用这个高技术可以解开地球上的许多谜团:

(1)     人们可以利用此技术做成重力分析图,可以用来做精确测量,特别是做"重力测量",即利用原子在超地温状态时进行重力分布研究;

(2)     勘探油田的内层方面和海底或地层内的矿物质;使石油开采大大降低成本;

(3)     在生物科技上可以解读去氧核糖核酸(DNA)的密码;

(4)     科学家还可以借此研究原子激光,制造精密的电子元件;

(5)     可以测量万有引力,进一步发展太空宇航系统,进行准确的地面卫星定位。

科学家们普遍共认,他的发现及其技术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科研成果,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6190-589303.html

上一篇:科普专博:向诺贝尔奖得主学习什么?(1)向普利高津教授学习
下一篇:[科普改写版5]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精彩科学人生

19 李伟钢 陈彬 王保魁 杜以梅 曾云 李本先 梁建华 张玉秀 孙学军 陆巍 惠小强 周涛 吕喆 王善勇 MassSpec1688 hmaoi lfzlpd XY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0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