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端午节的闲话

已有 4090 次阅读 2022-6-3 18:04 |个人分类:夏商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1 昨天202262日晚,从文[1] 读了李学勤先生2015621日在北京大学“西周金文与青铜器”研讨班上的讲话,“当前青铜器研究的几个问题”。研讨班是朱凤瀚先生主办的,四天半时间,十八位报告者,每位都是两小时。姚小鸥老师有博文介绍

[1] 青铜器与金文(1辑,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PP1-10

“今天既是端午节,还有一个洋节是父亲节,这是美国节。中国人现在什么节都过,今天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见面也是很不容易的事”,说话时李先生已八十二岁,四年后过世。

北京大学刘绪教授第二位报告,“近年发现重要两周墓葬述评”。年初因曾侯乙铜禁和尊盘的尺寸,写了一封短信给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到网站寻找地址,看到《江汉考古》对文[2]的介绍。随即写了博文“武汉盘龙城遗址绝非商王朝的南土”,贴后方知刘绪先生已于2021926日过世。

[2]   刘绪.商王朝的南土——在“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闭幕式上的讲话. 江汉考古, 2021,(4):13-16

[3]  江鸿盘龙城与商朝的南土文物, 1976,(2):42-46

[4]  李学勤盘龙城与商朝的南土见:李学勤新出青铜器研究(增订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6. pp13-17

2    现在多将盘龙城定性为“商朝南土”,或肇始于1976年署名“江鸿”的文章[3],其收入四十年后出版的李学勤先生文集[4] 时只是删除最后两段,其余内容未作改动。姚小鸥老师曾介绍李学勤先生的三封信1991.5.6 信有“《盘龙城与商朝南土》一文是我当时所作。因那时情况,不得不用笔名。我对这一问题看法,迄今无大改变”。

今天也是端午节,真不知道说什么为好。武汉盘龙城使用尺长15.8 cm,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使用的尺长19.7 cm不同。李学勤先生肯定不能知道;不过,刘绪先生或许知道。我已经给出众多实例,说明器物精美则尺寸严谨,可以确定尺度,而尺度具有政权属性。现在知道这句话的专家、学者想来总有吧。

3  李先生所讲第一个问题“今天的青铜器和金文的研究与前人有什么不同”,最后强调考古学的重要(截图如下),说依据金文判断师酉簋早、师询簋晚,1999年文物出版社的《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5],从考古学的形制、纹饰考虑,“现在倒过来,而且师询簋很可能要早到穆王时期”。这里似乎有需要澄清的内容”。

TA2.jpg 

“元年二月既望庚寅”师询簋最早著录于宋代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原器已失,器形不详,铭文只见摹本[6],主要记载周王的重大赏赐。文[5]述及师询簋的分期;2000年的断代工程报告简本定师询簋为共王元年(BC922)。

TA5.jpg

[5]计收录簋99件。1959年陕西蓝田出土的十七年询簋(无月日),现藏陕西博物院(图如上),列No.30,断为中期偏晚约当恭懿时期;元年正月师酉簋(无日期)传世器物(故宫博物院的图如下),列No.81, 断为西周晚期,图片来自。两者皆属册命铭文,职事相类而前者略多。 基于形制,询簋早于师酉簋。李先生所说师询簋或许应是询簋。TA1.jpg

[7] 介绍保利艺术馆征集的“四年九月初吉丁亥”师酉鼎,铭文内容为赏赐。基于断代工程的年谱,[7] 定上述四器:师酉鼎共王四年(BC919),师酉簋孝王元年(BC891),师询簋夷王元年(BC885),询簋厉王十七年(BC861)师酉早于师询,与文[5] 的分期不同。又,十年之后的文[8] 重定年谱,将师酉鼎调整为王四年(BC904) 

[5]  王世民, 陈公柔,张长寿. 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 文物出版社, 1999.

[6]  何景成论师询簋的史实和年代南方文物, 2008,(4):104-108

[7]  朱凤瀚. 师酉鼎和师酉簋. 中国历史文物, 2004,(1):1-41

[8]  朱凤瀚关于西周金文历日的新资料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6):11-24

如前篇博文所说,师酉的父亲与师询的祖父同名“乙伯”,酉之母亲为“宫姬”、询之祖母为同姬(同益姬),似可认为询之父亲与酉为同父异母,未能获得任命,故而询作器祭祀祖父母而非父母。如此可定师酉簋共王元年(BC938)、师酉鼎共王四年(BC935)、询簋共王十七年(BC922)、师询簋夷王元年(BC891),即酉在共王元年获得任职,四年获得赏赐,十七年转给侄儿询;询在任职30年后因拥戴夷王而获得特别的赏赐。或许,青铜器的形制与时代并没有完全确定的关系;犹如服装的样式随着时代变化,但单纯依据服装样式判断也是危险的

基于青铜器铭文日期确定西周王年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而困难在于确认材料可信。现在材料有四类:出土明确的器物,传世的器物,新近问世的海外私人藏品,以及宋代以降著录的失传器物,而后者可分为器形图像有无及铭文为拓本或摹本。笔者觉得,夏尺15.8 cm、商尺19.7 cm 以及周尺21.5 cm,可以用于2021年前问世铜器的辨伪。

4 重要的话总是最后说。李学勤先生最后说“我今天藉这个机会跟大家说一下,最近假东西很多,有的是器和文字都是假的,有的是器是真的,文字是假的,希望大家特别注意。

TA3.jpg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5648-1341414.html

上一篇:西周金文历谱的补充说明
下一篇:丁亥之吉或源于周受命元年元旦

24 江帆 许培扬 杨正瓴 李宏翰 张晓良 杨学祥 孙颉 王安良 郭战胜 郑永军 范振英 谢钢 冯兆东 信忠保 程少堂 代恒伟 杜占池 朱晓刚 周少祥 刘炜 李璐 姚小鸥 李俊臻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