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与洪钧老师关于“中医现代化”的对谈

已有 1513 次阅读 2022-2-15 08:56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按:洪钧老师一直是我最敬重的中医界学者之一。昨天,与他谈到“中医现代化”的事情,有些想法很大胆,请业内外同道批评指正!

聂广(深圳三院):中医现代化:从诠释、重建到融入

导言:中医将以何种形式迎接未来?

(一)医学的三种形态

(二)从臆想到实证

(三)技术与理论的加速度效应

一、诠释:中医理论的扬与弃

(一)西学东渐与汇通派

(二)“国医科学化”知难而退

(三)中医理论核心大讨论

(四)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的瓶颈

二、重建:概念系统如何搭建

(一)范式与不可通约性

(二)何裕民的重建倡导

(三)乔明琦的构想

(四)概念、假说与实证

三、融入:渐进100年是否面临全面转型?

(一)陈克恢的第一枪

(二)屠呦呦等的接力棒

(三)“炎症”是怎样炼成的

(四)湿、热、寒、瘀、虚等如何转型

赵洪钧:这是你的新作提纲吗?我看很好。

聂广(深圳三院):是的,赵老师,打算与乔明琦合作。我想,应该能够与他碰出火花来。

赵洪钧:没听说过乔,必然是共识很多。很期待。

聂广(深圳三院):[链接]科学网-[转载]乔明琦:一生做的这一件事,建立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聂广

文章报道, “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国内外首部专著近期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但这本书似乎早就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但始终没有出来。

赵洪钧:获了奖,又有钱,书出不来,也是怪事。除非水平问题,都不可理解。莫非有人作梗?按说出版商不管这些。有钱啥事都好办。

聂广(深圳三院):因为按照他的理想和标准,不可能发现(或创造)一种与现代基础医学并驾齐驱的“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他的科学哲学标准很高,理想很远大,但现实可操作性甚微。

赵洪钧:是的,我看也是这样的。

聂广(深圳三院):[图片]

赵洪钧:是他主动找你吗?你觉得与他合作有前途吗?

聂广(深圳三院):[图片][图片]

赵洪钧:看不清。

聂广(深圳三院):都是我转载他的文章。是我找的他,想通过他的影响,以及尝试此事的感悟,验证自己的想法。因为中医前途与下一代从业者关系密切,毕竟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我想,中医的话语体系转型经历了100年,是否已经到了全面转型的拐点?

赵洪钧:恐怕事情正相反。不过刘力红那种人,那种水平都有人捧,而且是大捧,长期捧,再捧一位也不算啥。

聂广(深圳三院):日本汉方医已经走在前面了,从事临床的大多数是学习现代医学的。这表明,中西医之间完全可以寻求共同的语言,而这个共同的语言应该是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如果我们经过发掘和提高,明确将中医的话语体系转换过来,西医学习中医一看就懂,立马能用,那么中医就真正融入现代医学的体系之中了。这样,可能导致中医教育和中医研究走上新的道路,因为一味强调特色并不能解决发展问题,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赵洪钧:我没有你那么乐观。因为即便有了较好的大环境,还必须有杰出的人才。人才不是短期内就会出来,而大环境越来越坏。

聂广(深圳三院):这样,看起来中医自身的很多原始理论遭到了扬弃,但它的应用面却更加宽泛,且与现代科学真正接轨,可以“说清楚、讲明白”了。

我正打算与院长(感染病大家)合作,写一本《中西医结合感染病学》,实际上是西体中用,探讨全面转型。

我想,杰出贡献是靠杰出人物做出来的,既有水到渠成,也靠拔苗助长,但看准发展方向,符合历史潮流,才是最根本的。

赵洪钧:没有当年的中西医结合,就不可能出现屠呦呦和青蒿素。也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屠呦呦和青蒿素。

聂广(深圳三院)是的,屠呦呦在中国医学史上是个无法替代的幸运者。她确实是5.23运动中运气最好的那一个,医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有运气的成分,从琴纳、班廷到弗莱明,比比皆是。屠呦呦的贡献,也提示了中医理论转型的重要性,为全面转型提供了素材。

赵洪钧:当然,我不知道还有谁比得上屠呦呦?关键是要做出历史性贡献,要剖析哪些努力、怎样努力才能够推动医学进步,哪些努力却阻扰进步。

聂广(深圳三院):《展望2100:中医学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解读》。

赵洪钧:望梅止渴吧。我看还把你的好书写出来,才是正道。

聂广(深圳三院):医学史家不是自己当划时代人物,而是趣谈他们。

赵洪钧:忘记了是否告诉过你,三年前《论争史》出了韩文版,英文版正在翻译中。是上中医的杨渝组织策划的。快的话明年即可出书。

聂广(深圳三院):祝贺赵老师,令人羡慕!

赵洪钧:我最多只能算半个医学史家。

聂广(深圳三院):还可以再努力,这件事就盼望您能够介入。学术需要传播,更需要团队。

赵洪钧:其实有了机器自动翻译,《论争史》翻译工作量不大,但我还是不会自己来翻译。

我愿意介入只是老朽了,不能做具体事了。呐喊助威吧!

团队必须有英明的又深孚众望的核心人物。

聂广(深圳三院):我想争取一下。

赵洪钧:当之无愧。冲刺吧!

聂广(深圳三院):请赵老师提携!

赵洪钧:一定尽力。

发给你与《论争史》等有关的文件,请你斟酌采用。

[文件]

聂广(深圳三院):发科学网?也是一个宣传。

赵洪钧:是的,你做主吧!

[文件][文件]

聂广(深圳三院):好的。

赵洪钧:[文件]

英文的编者按不必用了,席文摘要是摘要的编者按。摘要全文有18页。上面这个编者按是同时有中文的。主要不是我做的。

[文件][文件][文件][文件]

这个英文序言倒是我自己做的,当然使用了机器自动翻译。而后做了一些修改。

韩文版《论争史》花了译者李忠烈教授10来年的业余时间。他的英文也很好。据他所说政治问题比我们还要敏感,真是令人气馁。由于韩文版只有版权页上有中文(书名和我)故虽然给我10多本样书,没有送出一本。啊!给了上海一本。

我的毛病是,凡事不做则已,动手就是高效率。故《论争史》由我自己来做,即便不是全天做,也不用半年。但我显然不能这样要求上海。只好耐心等待。不过《内经时代》正式出版我等了27年,故我还是有耐心的。

当年的《希波克拉底文集》我只用了70天。

近三四年来,真是力不从心了。这本《说周易》是我最后一次冲刺了。

聂广(深圳三院):赵老师高效。我总是慢,玩玩打打的。做一点就想休息休息。

赵洪钧:翻译《论争史英文版》前年就联系我授权。一个月前才有正式手续。她也要和学苑社做手续。出版方大概首先联系新加坡,手续还没有办完。大概月内办完一切手续。都是上海办理。我只能等待。

各人的风格,天性使然。

聂广(深圳三院):是的,赵老师。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1325330.html

上一篇: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马伯英关于《近代中西医论争史》(英文版)的推荐信
下一篇:[转载]肝藏血主疏泄理论基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科学假说与学术思路和目标

1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