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从生理学角度探讨气血学说

已有 366 次阅读 2024-3-3 16:59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王驰. 从生理学角度探讨气血学说.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13-14

气血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机体中不仅是一个物质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动能的概念。本文从现代生理学角度对气血学说进行探讨研究。

1 气血学说与生理学有关论述的比较

1.1 气血学说的内容与现代生理学的有关论述是非常相近的。如中医认为“气”源于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不仅有推动呼吸和心血运行的作用而且有温煦、防御和多种生理作用。而现代生理学认为: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的消化分解和吸入之气被吸收的水分子物质渗入组织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变化最后生成高能化合物 ATP(三磷酸腺苷)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物质。其功能为:①机体各种运动;②主动运输、调节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离子泵;③供给合成体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等)的能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气”与 ATP 的产生利用和功能有相似的内容血离不开气的推动犹如一切生理机能离不开能量一样。

1.2 中医认为血的生成是脾胃中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血运行全身对全身组织器官起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即“血主濡之”。生理学认为血液除有形成份外还包含蛋白质、糖、脂类及许多小分子物质古代医学缺乏检验分析技术所以将上述成分概括为精微或营气。

2 气血虚实质的探讨

2.1 气虚的实质 中医的气虚证临床是广泛存在的。一般认为气虚是机体机能不足和脏腑功能减退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病证。因为脏腑之气表现的功能形式不同所以每个脏腑的气虚证候表现各异。如心气虚为脉象细弱心悸心慌;肺气虚为呼吸浅促咳喘息微;脾气虚为倦怠、纳少、便溏等等。气虚证候临床上可以有血液生化学检查心功能、肺功能测试基础代谢等等方面的改变也可能出现目前所有检验、检查手段均正常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与中医临床实践密切联系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进一步揭示气虚的实质。气虚患者是否存在机体中的微量元素、酶及许多未知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改变?我们可以将经中医药治疗气虚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某些特定指标进行对比作进一步的探索。

2.2 血虚证的实质 中医的血虚是一个远远超出现代医学中贫血的概念。因为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可见到面色不华或萎黄、头晕、舌质淡、脉细的典型血虚证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属正常但现代研究中血虚证有免疫细胞的水平细胞化学含量血清微量元素等方面的改变又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从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去探讨血虚证的实质。

2.3 心气心血功能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血”是在心气推动下循行于脉内注于五脏六腑外润四肢百骸营养于周身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心气、心血的盛、衰可以从脉搏、面部色泽等方面反映出来。心脏是循环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本身就是个耗氧耗能多的器官。心肌细胞中有极为丰富的线粒体不间断地合成ATP以维持正常的心脏搏动推动血液运行。因此从心脏对生命的重要性或从它与气血的密切关系考虑选择心脏来研究气血实质是较为合适的。

心肌耗能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维持心肌的兴奋性和收缩反应性主动运输(钠泵);②调节心肌纤维的收缩力主动运输(钙泵);③供应心肌维持细胞收缩过程的机械功。在心气、心血亏虚的情况下钠泵作用减弱钙泵功能增强使心肌纤维的收缩力减弱心肌搏动力减弱而补气养血之剂有加强心肌纤维收缩的正性肌力作用。临床实践的疗效也与这一生化药理学的观察结论一致。所以气血的实质也可以从生化药理等角度作研究。临床常用的生脉散也有上述作用。

3 结语

气血阴阳失调是脏腑病机之本:现代研究证明与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规律的失调有关蕴涵着微生态内容和机制内容广泛。气血学说在这些方面已有研究和阐述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气血失调或亏虚在很多方面(神经内分泌水平、免疫调控等)都有改变但尚不能作统一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对气血实质的研究也就不够深入和系统。我们所应做的是用现代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密切联系中医临床实践对中医的气血学说作更科学的阐发并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1423934.html

上一篇:[转载]中医生理学的研究、发展与未来
下一篇:[转载]从经络的认知发生学说起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