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大师——陆志方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tone2009 云水随缘,清明在心 何妨向红尘深处借青山

博文

人生的四境界和三层楼

已有 4785 次阅读 2014-2-2 10:50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哲学, 人生, 丰子恺, 冯友兰

冯友兰研究儒家的哲学精神,认为求理想生活是中国哲学的主流,也是儒家哲学精神所在。《中庸》说:“极高明而道中庸”,意为理想生活是超越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而又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极高明”即是说的人的境界。冯友兰将人生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极高明也就是天地境界。

丰子恺在一次谈弘一法师的演讲中,将人的生活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是指衣食温饱的追求,精神生活是指文化艺术的追求,灵魂生活则是哲学宗教的追求。丰子恺把自己的生活誉为在二层楼的境界,他的老师弘一法师则是在三层楼,努力探究人生的究竟——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

把冯友兰的四境界与丰子恺的三层楼对应起来理解,自然境界是顺才、顺习地生活,功利境界者则目的明确,利之所在,尽力为之,这两种境界都属于一层楼而已。道德境界,则可与二层楼对应起来,不过两者也有区别,前者强调为人求利;后者强调个人兴致,至于这种个人兴致是否为人求利,丰子恺没有明说。冯友兰所谓天地境界者,是指为天地服务的圣人,“极高明”而常人难以达到了;对应于三层楼,只不过对哲学、宗教的追求,大概要好做得多。

人生的四境界虽与三层楼大致可以对应,但还是大有区别,我以为前者重在分类人对外的态度,自然境界是对外界懵懂无知,所以不知利他利己,似乎有苟且而活,说得好听一点是孩童的天真;功利境界则是熟知利益、权欲,不管手段与方法是否正当,努力达到利己目标;道德境界则是利他目标。在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之间,都是需要利所体现,不过利谁的区别而已,也会存在利己与利他共存的情况,大概道德境界要求利他为先。天地境界则是面对天地了,或者说面对全人类了,应该是更宽广得多的道德境界罢!三层楼则是对内、对己的态度,物质的生活是必须的,精神和灵魂生活需要逐层而上,在一层了才可以去往二层,到了二层才可以去往三层,至于利他利己,则不是丰子恺的关注,或者即使关注也没有阐述。

冯友兰是哲学家,他努力用哲学的抽象的思维阐述人生的普遍性,他可以做到像一个智慧的旁观者那样看待每个个体,从而归类这些个体;丰子恺是艺术家,他努力用形象的思维描述身边的案例,他需要将自己和自己的体验设身处地对照进去,从而得出一个尽可能普遍的规律。于是,前者多了理想的主义、少了现实的案例,后者多了现实的对照,缺了普遍的概括。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6242-764002.html

上一篇:出租车被忽略的作用
下一篇:媒体的责任与国民的自信

1 刘庆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