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pengj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pengju attosecond pulse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ultrafast excited-state dynamics in liquid; time-resolved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elec ...

博文

读“农村孩子能否上重点大学不是教育是否公平的根本问题”后感

已有 4906 次阅读 2012-4-25 17:0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教育, office, 孩子, 重点大学, 鸭梨

首先,我要声明的是,我一直没有谈革命的事情,也别跟我谈革命,这个帽子太大,俺承受不起啊,表示鸭梨太大。我只谈能否根据大侠的博文,受到什么样的启发,从而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仔细看了我的解读的人相信会受到类似的启发,得出跟大侠一样的结论,那就是认了那个命,接受现实!毕竟,现在谈教育公平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曹:张鹏举博主解读了我那篇文章,应该说大部分解读是正确的,但有很多观点不敢苟同,例如我说到农村子弟的当务之急是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他解读成现在农村教育主要是扫盲,农村孩子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不存在是否找到位置的问题,只存在发不发工资的问题,这是严重的歪曲与误解。不要忘了,在北大清华等著名重点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中间地带:一般重点与普通本科。不要跟我讲什么农村孩子难道只有上一般重点与普通本科的命,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谈这个问题更没有意义。你谈命就只有去革命,革命的问题不在我的谈论范围之内,别跟我讨论。

农村的义务教育是九年,请注意,是大侠提出来的九年义务教育,该义务是有法律限定的,那么我想问所有看到博文的人,九年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有的媒体说[1],九年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适龄孩子都能拥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就是所谓的温饱问题,看来这个温饱问题貌似已经解决了。

有的条款解释[2], 目的是使儿童、青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如果说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投入,那么产出到底应该是什么?

拜托,根据前面两种目的解释,意淫成全民不再是文盲已经够强烈了,难道还要意淫成变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此外,农村子弟出去打工不是我说了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实际上,不仅仅包括大批农村80后在初中毕业,甚至高中毕业之后从内地到沿海地区打工,还包括城市的低收入群体家庭的孩子,这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包括一些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虽然他们的户口在上大、中专学校之时已农转非,但是,现行的户籍制度,覆盖面极小、各地政策不一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却使这个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成为非农业人口农民工!中国新闻网爆料,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民工的数量是2.42亿[3]。而且打工就是打工,有工才出去打,没工就窝在家里,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国情,不承认这个就没意思了。在打工的过程中,也引出了发不发工资的问题以及工资多少的问题,甚至还有工伤,保险等一系列问题。发不发工资的问题,是前几年国家重点整治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没意识到,也没什么意思了。

我是根据曹大侠首先提出义务教育,再结合中国的国情得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请明辨!

现在,曹大侠既然把中间地带提出来,我也非常高兴和欣慰。

因为,现在大侠已经基本把重点大学的范围限定在前二十?的高校上去了。

现在的任务是要给这二十名以外的重点大学以及非重点大学的农村孩子,在激烈的外部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说白了就是解决中国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大侠的意思就是,不公平已经是个前提了,那要是你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等著名重点学校,就不要去考虑之前的不公平,而是要考虑怎么就业,这是大实话,贴心啊。

我们想想,一个已经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毕业生,在非著名院校毕业之后,就业机会能和著名高校均等么?

捋一捋逻辑,一个人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进了一个普通院校,不能谈之前的不公平,完了毕业,就业压力比著名高校的大,还不能谈之前的不公平,要谈怎么在比其他人压力大的环境下就业。这逻辑,跟希腊神话有一拼。

当然,找适合的位置不一定限定到就业上,还有继续深造的问题,这也算是一个出路,道理是相通的。

我们退一万步讲,就算跟你们谈就业,怎么谈?你们要帮这些普通重点和二本学校的人就业么?事实上,掌握这些人命运的人从来不会,也没有义务发善心,通常意义上,应聘靠的能力,而不得不承认,读了著名高校,通常意义上,能力就是比二本的要强,所以招聘单位就可以冠冕堂皇地招了著名高校的毕业生。

因此,谈就业的不可操作性,隐瞒性甚至比谈公平更可怕,因为已经抹杀掉了一个起初的不公平前提。

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消息[4],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年,本科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因此,如果您信这茬,那么再给这些孩子们操心找工作也是白忙活了,不需要啊。当然,有的人会提出,要找到合适的工作,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什么是合适?这是另一个范畴,这里不表。

最后,大侠提出既定的游戏规则,看到这个,内牛满面啊。

游戏规则是一个最能引起人遐想的词,因为既然是游戏,就有人玩,就有规则,就有规则的制定者,我们都是游戏者,现在要是玩的很不爽,可能有两个原因:

1,自己游戏技术不高,技不如人;

2,规则不合理,有偏袒;

答案可能是规则不合理,那就修改规则,优化规则啊。不行,规则制定好了,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指定的,要是改了,制定者就不爽了,就这么简单又复杂的道理!!!

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我不是制定者,谁是啊?不太好找,还是不找了吧。 

曹:显而易见,解决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的根本不是什么向农村孩子倾斜,而是为农村孩子创造更多的接受优质基础教育的机会。我老家的县若干年前有十多所高中(凭记忆,未必准确),现在全县只有四所高中,在这样的情形下,农村孩子别说上重点高中,即使上高中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还奢谈什么上大学?

曹大侠指出的优质基础教育的机会。说的很模糊,但是下面有提到高中的这个例子,言下之意,高中教育应该包括在优质基础教育里面。

请注意,曹大侠之前提出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而高中教育不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之内,不是国家份内的事情。现在大侠又提出来这个不是国家份内的事情,我猜啊,有可能是大侠也意识到了城乡高中教育资源严重失衡的事实,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公平资源配置的现象,大侠已然意识到了,且大侠说要创造更多(言下之意少)的机会,目的就是为了平衡一下严重失衡的资源配置,消除一点儿不公平的事实,可以肯定地说,一旦采取措施来平衡,对城市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以一种新的不公平来弥补旧的不公平,不可取,是么?

无论如何,大侠开始谈不公平,以及有可能引入一种新的不公平协调旧的不公平的问题了。

至于,曹大侠家乡高中为什么减少的问题。请看图[5]

现在的高中生,按照17左右岁入学来算,是1995年左右出生的孩子,那时候的人口与80年代比是处于下降期,下降的还很厉害,因此,学校减少的客观原因是适龄的孩子少了,而不是人为地削减了高中教育资源。

大侠在这一点上的认知显然有偏颇,没有体会到高中学校减少,甚至初中,小学并校的本质原因,再表也没什么意义了。

 

最后,我谈一下为什么一些人会呼吁高考政策要向农村倾斜。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什么样的大环境呢,正如曹大侠所言:城乡高中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们应该平衡二者之间的分配,说实话,任何人说出这样的话令人振奋,但是仔细想想,现阶段,这绝对是一个噱头,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5年10年能够完成的事情么?显然不能。

所以,一大部分人等不及,等到这个资源平衡配置的那一天,该走的都走了,08后都有28后了,要快速解决这个问题,要快就从高考这个“一考定终生”的政策入手,这是最有效的平衡办法,可以说是一条捷径。

我认为,这就是一些人呼吁高考政策改革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即便是有了这种改革,也不能放弃和放松加大对农村及偏远地区城镇的高中教育资源投资,这个长期的政策也要抓,也要硬!

 

无论如何,一个人的观点和自己的经历有关,对于中国的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校扩招以后的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由于本人从河南农村出来,体会最深刻,最直接,最KB,因此,言语中或多或少地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在此深感不安,请大家见谅。

但是,一个从来没有作为学生完全置身于改革开放30年的上述教育中,而且如今作为决策者出现的人是永远不会有切肤的体会的,言语中必然带有自身的感情色彩,绝对的客观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也应感到不安。

感谢百度图片!

参考资料:

[1]http://news.cntv.cn/program/jiaodianfangtan/20101114/103597.shtml

[2]http://zhidao.eact.com.cn/question/0472e997ade585b3e99481e59bbd7a6231b100

[3]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2-14/2840604.shtml

[4]http://www.bjld.gov.cn/xwzx/zxdt/bjdt/201108/t20110817_25875.html

[5]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809/13/1302411_139127564.s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2266-563512.html

上一篇:读“讨论寒门子弟上重点大学的几率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后感
下一篇:微博吐槽啦

5 杨月琴 武京治 刘进平 汶伟强 王春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