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致命的盛宴”

已有 4121 次阅读 2013-1-25 14:47 |个人分类:栏目:书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学家, 疾病, 真实故事, 新几内亚

 文/星 河
      1985年4月,科学家在英国牛身上发现所谓“疯牛病”。在10年的时间里,这种病迅速蔓延,英国每年有成千上万头牛因患“疯牛病”而导致神经错乱,进而死亡。事实上,这根本不是一种新病。科学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一直在研究相关疾病。《致命的盛宴》阐述了朊蛋白病发现的始末,描述了“疯牛病”现世后的情形,并介绍了相关领域科学家之间的个人恩怨。一系列真实故事如同解谜破案一般精彩,其叙述开始于如繁星般点缀于太平洋中的岛屿……
      即使是20世纪50年代,在太平洋岛屿的部落中,仍保留有食用亲属死者的习惯。加德赛克是美国儿科医生及病毒学家,新几内亚官员吉加斯邀请他参与一种疾病的研究,加德赛克无意中邂逅了一种怪异而致命的疾病——“库鲁症”。
      得“库鲁症”的人无法走路、浑身颤抖、笑个不停,又被称为“笑死病”。“库鲁症”在当地被认为是因巫术导致的疾病,加德赛克不以为然。由于患者大多出现于食尸部落,加德赛克首先假设这是一种传染病,可能是由死者传染而来。但通过进一步观察,病人都不曾发炎,而这与“传染病人必有炎症”的定论相悖。
      加德赛克在新几内亚忙碌时,吉加斯给他寄来一份资料。1913年,在德国一家修道院中,一名女仆罹患精神疾病。这个姑娘一直开朗活泼,现在却性格大变,不吃饭,不洗澡,表情呆滞,步履蹒跚。患者被送到布列斯劳大学医院,时任医院主管是发现了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耳茨海默症的阿耳茨海默。阿耳茨海默的一位年轻助手克罗伊朗茨费尔特接待了该名病人,并在她病逝后解剖了尸体。他发现患者脑部没有炎症,但严重受损,一种不知名的物质杀死了无数脑细胞,而神经胶质则进驻了这些空洞。从切片中看,这些神经胶质就像天空中出现了许多咖啡色的星辰。1920年,克罗伊朗茨费尔特公布了这一发现。1921年,汉堡大学医生雅各布也发表了类似论文。因而这种病状被称为“克罗伊朗茨费尔特-雅各布症”。尽管“克罗伊朗茨费尔特-雅各布症”与“库鲁症”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加德赛克仍无法解开致病的难题。
      1959年6月,加德赛克接到兽医海德娄的信件。海德娄一直在英国研究“羊搔痒症”。这种病的最大特征是绵羊感到身体发痒,使它到处磨蹭墙壁或树干,同时伴有走路不稳、浑身颤抖等现象,直至死亡。通过解剖,海德娄发现患有“羊搔痒症”的羊脑子里,都出现神经胶质的不正常繁殖。这时他看到了加德赛克的库鲁病展览,发现库鲁病的人脑切片与“羊搔痒症”的羊脑切片如出一辙,于是写信给加德赛克。
      海德娄的信让加德赛克大吃一惊。加德赛克生长在城市中,从未听说过“羊搔痒症”。自此,加德赛克决定在其他动物身上进行实验。
      1961年夏,加德赛克试图说服海德娄参与对猩猩的实验工作,海德娄没有答应。但此时海德娄无意中涉足了水貂研究,发现有些水貂患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后来被称为传染性貂脑病。这种病与“羊搔痒症”的脑状况几乎一样。经过调查,发现患病原因是由于饲料中混有牲畜内脏,这其中也许就有患病的羊。
      而加德赛克则将“库鲁症”成功地传染给猩猩。经过解剖,得出重要结论:猩猩所感染的病症,从病理上与人类“库鲁症”无法分辨。既然“库鲁症”可以传染,那就一定存在病毒。但这种病毒的传染,似乎又与其他病毒不同,因为经过紫外线照射不能杀灭传染因子,这说明传染因子不是核酸。因而这种“病毒”暂时被称为“慢病毒”。
      不管怎样,可以证明的是:这些属于人类的怪异疾病可以传播,只是暂时找不到真正的病原体。
      “病毒致病说”之所以站不住脚,是因为它与有关理论不相容: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有关脱氧核糖核酸(即DNA)的双螺旋模型。依据这一理论,DNA携带遗传物质并自我复制,使得遗传得以进行。此后一些相关理论成为生物学的基本原则:DNA制造RNA,RNA制造蛋白质;而蛋白质本身,无法直接制造蛋白质。
      后来证明,上述诸多疾病的真正罪魁祸首,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病毒,而是所谓的“朊病毒”。所谓“朊病毒”,就是“蛋白质病毒”,“朊”就是“蛋白质”的旧称。此前任何一位病理学家都会声称病毒就是DNA,但在“疯牛病”出现之后,科学家改变了认识,他们相信有一种病毒是直接以蛋白质形式存在的,这就是“朊病毒”。也就是说,无论是“疯牛病”、“库鲁症”、“克罗伊朗茨费尔特-雅各布症”、“羊搔痒症”还是传染性貂脑病,都是由朊病毒直接传播的。
      由于对朊病毒的研究,加德赛克获得197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然,书中的故事还没有完结……
      需要说明的是,对“疯牛病”的解读,不应仅限于“饲料传播”;可遗憾的是,即便是在阅读了《致命的盛宴》之后,仍有许多人误读,甚至以“六畜不相为用”等说法予以佐证。
      所谓“六畜不相为用”,典出《左传》,本义是提醒人“祭人时不能以人为祭品”,并没提同类不能相食的事。而有篇书评先解读了这一成语,然后提出:祭祀都不能用同类,自然更不能同类相食,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牲畜养殖国却从未有过“疯牛病”的原因。
      但是,所谓“不相为用”不能说明问题,即便是最初在新几内亚食人族中发现类似病患的加德赛克也不相信同类相食是造成恶果的直接原因,而且类似的病症在异种之间照样传递。毕竟,“行为狰狞是一回事,是否有毒则是另外一回事。”
(责任编辑   陈广仁)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656468.html

上一篇:提高内燃机效率的潜力及?分析方法
下一篇:2013-2期读者之声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