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pingy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pingya

博文

一篇文章,点亮未来!(2)“丰收之年话稻谷”

已有 871 次阅读 2023-5-10 10:49 |个人分类:农业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篇文章,点亮未来!(2)“丰收之年话稻谷

    1977年至1979年,刚刚结束“文革”动乱岁月,科研人员还没有稳定的研究工作。当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下放到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管理,文革结束后存在机构调整问题,科研人员等待重新安排。佟屏亚珍惜光阴,读书写文,确定编写若干农作物的古往今来的故事。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一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借阅报刊杂志;二是去国家图书馆(北京市北海公园附近)和国子监北京图书馆查阅古籍。每天早饭后带上干粮和水杯,骑上自行车进入图书馆就座。这一呆就是一天。

    今天,在自然界里大约有30多万种植物,其中有2500多种已为人类所食用,有150多种被驯化和栽培利用。农作物对人类农业文明的产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是人类走到今天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经常食用的这些主要农作物,它们的起源和种植,每一种都有人类驯化和改良的故事。

1977年初,我写的第一篇科学普文章“丰收之年话稻谷”,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出版的《化石》科普杂志上。久旱逢甘霖,立即受到读者的欢迎,引起科技文化界的关注。杂志主编张锋鼓励我继续写下去。

    勤奋耕耘,文章频出,佟屏亚在《化石》杂志陆续发表了“小麦的起源与进化”、“玉米的历史”、“金色谷粒源流长”、“甘薯赞歌”等科普文章,通俗地介绍农作物的古往今来及其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接着,《地理知识》、《世界农业》等杂志约稿。我,曾经做过几年杂志编辑和报社记者,采集资料编写文章可谓得心应手。抓紧时间写下去,在有关科普杂志或报刊上陸续发表。好评如潮!

顺便说及,那时候可是没有电脑代笔哟!全凭日复一日,博览古籍。确定主题,手抄笔录,摘取精华;回家后编辑修改,调整章节,润色文字,然后由夫人帮助腾写清稿,再从邮局发送报社。

   佟屏亚连续发表农作物史话文章,声誉鹊起,引起中国青年出版社王主编的关注,他发信约我去总编室面谈,希望以农作物的古往今来为主题,编写一册故事性的科普作品,并提出文章规范。1977-1978年,佟屏亚利用工作间隙和节假日,抓紧时间查阅文献古籍,白天重点涉猎,晚间修改润饰,持续完成了20种农作物古往今来的故事。中国青年出版社修改润色,《农作物史话》一书于1979年8月出版。第一版印数2.5万册,定价0.50元,还付我400元稿费,这可相当于当时我半年的工资啊!

   《农作物史话》提示,本书选录中外出土文物和古农书上的文字记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篇介绍了二十种主要农作物的起源、进化、传播、发展的历史。谈古说今,既介绍历史资料,也讲解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我们认识自然界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农作物的起源和进化,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它,利用它;也使我们在今后培育新品种,增加预见性,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在长期科技文化荒芜的年代,农作物科普图书《农作物史话》问世,如同久旱逢甘霖,受到社会的欢迎,好评如潮。紧接着,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我写的《果树史话》,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我写的《为杂交玉米做出贡献有人》等,使佟屏亚在中国科普界名声大振,先后被选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和北京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或副理事长,还受聘为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科普作品评奖委员会委员”,荣获中国科协授予“有贡献的科普作家”称号和奖励。殊荣终生!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3-1387458.html

上一篇:一篇文章,点亮未来(1)——“耕作制度改革与农业机械化”
下一篇:《北京日报》摘要发表《农作物史话》部分章节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7: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