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旧文重温:20世纪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变

已有 6129 次阅读 2008-1-9 05:36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关键词:学者

旧文重温:20世纪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变

 

黄安年文  发表:黄安年的博客/200818日发布

 

20世纪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变》一文,发表在七年多前云南省委党校学报上。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为了学术研究、推进现代化、发展科学理论,还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最新情况的跟踪考察和研究,以及历史回顾,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需要的是学术研究无禁区,宣传工作守纪律。理论创新首先是广大群众和学术工作者按照社会实践的创造性工作,绝非个别人的专利,理论概况和群众性理论创造是相互依存的,重视对于20世纪资本主义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历史高度认识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

****************************************888

20世纪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变

 

黄安年文  发表:《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4期;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2002422日网上首发;2002820日重发

 

 

[内容提要:本文从资本主义整体考察的角度,概述了20世纪百年间资本主义演变的五个发展时期,指出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紧紧跟踪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从理论上对于当代资本主义作出准确的理论概括,逐步改变我们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理论研究滞后的状况。]

[关键词:20世纪  资本主义  历史演变]

 

二十世纪的世界和现当代世界的内涵是一致的,从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 划分近现代史的界标不能以社会制度来划定。一部二十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史也即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在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主体部分无疑是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西方发达国家,但是把主体等同于没有其他的唯一,则是一种不符合实际的误导。

 

和资本主义体系密切相连的还有先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后者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其中有的在8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新兴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史发展中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把20世纪资本主义完全等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是对于20世纪整个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一种误解。还要看到,由于老牌资本主义的个别国家如俄国在世纪初、以及东欧八个民族独立国家在世纪中先后发生了社会制度的革命性变化,脱离资本主义轨道,改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它们又一次发生了社会制度的剧变,实行资本主义的转轨,这同样也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变化之列。[此外,即使像实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也绝不能认为她已经没有某些资本主义的因素。因为宣布实行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不过在论述整个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主线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则是明显的事实。

 

[就人类的发展史来看,那种认为19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峰,20世纪和19世纪相比则已经走下坡路的见解,显然是与历史实际不符的。] 尽管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已经被打破,然而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迄今为止在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发展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单一社会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无一例外。在19世纪的世界,虽然没有出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但是地球上存在大量的前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远非一统天下。和19世纪相比,20世纪的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超过了19世纪的资本主义。而且在20世纪的世界上也还有一些推行前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本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历史阶段:

   [第一,世纪之初30年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和消亡时期(1900-1929)

第二,现代资本主义的大危机和大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时期(1929-1945)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一大批新兴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诞生,东欧和亚洲及拉丁美洲部分地区资本主义制度危机(1945-70年代初)

   第四,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和新调整、苏东国家社会制度的转轨和全球西方市场经济主导地位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70年代初-90年代初)

第五,20-21世纪之交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的新变化(90年代初以来)[1]

下面简要概述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

 

   一.世纪之初30年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和消亡时期(1900-1929)

    这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的突出表现是: 现代化经济的崛起、垄断组织发展的初步定型、自由放任经济主张占据主流地位。

  

 1.是现代化经济的崛起。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是西方世界由近代农业为主的社会到现代工业为主社会的大转变时期。在本世纪最初的三十年间, 美欧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经济生活由农村为主到以城市为主的转变。现代企业特别是垄断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初步成型。在科学技术领域, 由近代史上的蒸汽机革命到跨世纪的电力革命、内燃机革命以及汽车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大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和政治的不平衡发展和矛盾激化, 在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把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卷了进去,在俄国资本主义发生制度危机,苏俄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巩固、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和亚非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涨局面。所有这些, 开始了现代世界历史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2]

 

     本世纪最初三十年, 西方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以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的比重为例, 1900年分别占18%、31%、16%和7; 1920年分别占14%、47%、9%和5; 1930年分别占9%、39%、11%和7%。在世界贸易的比重分别为: 190019%、12%、13%和9; 192015%、14%、8% 和7; 193014%、12%、10%和7%。[3]以国民生产总值的三部门比例(农业:工业:服务业), 英国1907-1924年为6-4:46--51:48-45;德国1905/14-1936年为18-11:39-42:43-47。法国1908/10-1954年为35-12:37-52:28-36。日本1878/82-1923-1927年为63-26:16-38:21-36。美国1919/28-1939-1948年为12-9:40-39:48-52[4]再以主要交通工具为例, 1900-1940年间(单位: 英里/):[5]

            马车      海船      铁路       汽车     飞机

1900          5         25       60         30       50(1910)

1940          5         35      100         75      300

 

就城市化水平而言, 西欧、北美、日本所占比例, 1920年分别为41%、41%、23; 1940年分别为47%、46%、39; 1960年分别为49%、50%、46%。[6]

 

    2.垄断组织发展的初步定型, 并确立了统治地位。它在美国表现为普遍发展了普尔(联营)、托拉斯、控股公司等垄断组织形式,特别是托拉斯和控股公司成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在欧洲表现为普遍发展了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组织。在日本则康采恩组织较为普遍。整个说来, 托拉斯形式等垄断组织占据统治地位。在私人垄断发展的同时, 国家垄断组织和国家干预的一度出现。它突出表现在铁路、银行等部门、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垄断组织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自由竞争仍在继续快速发展。企业在自由竞争中的姣姣者逐步发展为各类垄断组织, 而强大的反垄断弊端运动又维护着自由竞争的发展, 自由竞争仍是资本制度立国之根本和发展之奥秘所在。

 

3.表现为自由放任经济主张占据主流地位, 主张强化国家干预的思潮开始涌现。这一时期, 经济学说的主流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信奉自由放任的庸俗经济学。但是主张强化国家干预的思潮已开始涌现。例如在美国有1901-1909年任总统期间西奥多·罗斯福政府的完善托拉斯政策和1913-1921年任总统期间伍罗德·威尔逊政府的新自由政策; 在英国有20年代麦克唐纳工党政府推行的社会福利国家化政策和企业国有化措施的尝试; 在意大利有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后实行的法西斯主义组合国家政策; 还有二十年代日本政府的推动经济现代化对策。至于, 由于世界大战的需要,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都无一例外地加强了国家对经济事务的干预。

 

   二.现代资本主义的大危机和大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时期(1929-1945)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大危机前, 西方国家经济思想的主流是强调自由放任。在大危机的强烈冲击下, 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并不能挽救私人垄断资本制度, 从而迫使各国政府和经济学界转而探索通过强化国家干预的途径来挽救资本制度的危机,由此马歇尔庸俗经济学传统的主流地位发生了动摇, 在这种情况下, 凯恩斯学说开始应运而生。在大危机前, 西方各国政府基本上推行的是有条件的国家干预下的自由竞争政策; 大危机推动着各国政府向强化国家干预兼顾自由竞争政策的转变; 在对外贸易方面, 则推动由强化贸易保护到以自由贸易为主导的兼及保护贸易政策的转变。[7]

 

    2. 西方各国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确立带来重要的影响。如1933-1939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1936-1937年法国的人民阵线政府改革、英国以工党为主导的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北欧国家实行的扩大社会福利和合作事业的反危机政策、第三帝国的强化统制经济政策、意大利的强化和完善组合国家制度以及日本政府的军国主义经济等。所有这些各具特色的政策都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国家的反危机措施还推动了国家干预垄断和竞争机制在不同程度上的完善。通过西方各国政府普遍强化反危机措施, 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完善, 同时逐步取代了不加干预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模式, 肯定了国家干预的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推动了资本主义内部机制的逐步调整。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确立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西方各国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干预模式, 巩固了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 它表明不论在大危机时期还是世界战争期间, 单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是不够的, 都需要加强国家干预。由于大战的结局是民主主义制度战胜法西斯主义制度, 从而确立了在政治上以民主主义制度推动国家干预的体制, 推出了西方世界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国家干预化和垄断主体化的模式。又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社会主义体系在欧亚大陆的发展和壮大, 使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面临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共处的严重挑战。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确立时期, 它的明显特征是, 始终伴随着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危机和反危机、民主政治和专政独裁、战争与和平的严重争斗。可以说, 在整个现代西方经济史上是最为动荡的时期。

 

在此期间,由于社会主义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完成,计划经济制度的确立,以及在卫国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中产生巨大影响,使资本主义唯一模式又一次面临新的危机。它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提供了道路选择的借鉴。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一大批新兴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诞生,东欧和亚洲及拉丁美洲部分地区资本主义制度危机(1945-70年代初)

    1.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它表现为无论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种国家类型的力量消长对比看, 还是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及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过程中所占的地位等方面看, 均显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它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进入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达到丰裕社会的程度, 从物质生活看, 这是西方资本主义跨入当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 垄断资本组织形式无论是私人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还是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以及国际垄断集团都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在政治方面, 资本政治制度协调经济制度的功能也趋于巩固和完善。][8]

 

    2.西方发达国家的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措施的逐步健全。它表现为: 在美国有杜鲁门政府的“公平施政”、肯尼迪政府的“新边疆”、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的社会”等新政式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在英国有以工党政府为主的推行国有化措施和福利国家政策; 在法国有几届政府推行的计划化措施和国有化政策; 在联邦德国有艾哈德为代表的自由竞争的社会市场经济政策; 在日本则表现为战后初期的民主化改革和国家强化加速发展经济政策。这些政策, 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罗斯福新政一类或深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模式。它的特点是, 强化干预型、民主化型和现代凯恩斯主义型。[9]

   

3.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占据主导地位。以阿尔文·汉森、保罗·萨缪尔森等人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和琼·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风行西方世界。与此同时, 各类西方经济学流派也有大的发展,如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以约翰·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以冯·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60年代以来兴起的供应学派、以丹尼尔·贝尔等人为代表的未来学派、以沃尔特·罗斯托为代表的经济成长论、以及激进经济学派、发展经济学派等经济流派。[10]

 

    4. 发达国家资本势力向全球的经济扩张和争夺空前激烈。这集中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冷战战略, 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排斥、遏制、渗透、争夺和演变政策, 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禁运、封锁和遏制政策; 对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的控制和争夺政策; 对世界货币组织、关贸总协定等世界经济组织、市场和秩序的统治或控制。在这些领域, 西方发达国家均据优势地位。[11]

 

  5.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及大洋洲一大批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选择了新型资本主义道路。从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发展的意义上说, 它是当代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标志。一方面, 它借鉴了老牌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 另一方面又在全球化新的历史条件下, 使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获得了大发展的新机遇。[12]

 

   6.由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引起力量对比的变化,东欧的八个国家和亚洲的中国、北朝鲜和越南、蒙古及拉丁美洲的古巴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又一次面临制度危机。

   

 

     四.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和新调整、苏东国家社会制度的转轨和全球西方市场经济主导地位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70年代初-90年代初)

    第一,出现了以滞胀经济为突出表现的结构性经济危机, 并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70年代, 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 它既有传统的生产过剩危机的一般特征, 又自身的特色, 使习惯运用凯恩斯经济学说干预经济周期的西方各国政府面临新的困境。经济滞胀的持续, 意味着战后1/4世纪西方世界经济大发展时期的结束和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稳定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及机制的新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面临如何克服滞胀经济现象, 保持稳定和持续增长新的严重挑战。

 

   第二,适应滞胀经济的变化, 西方国家经济政策实行了重大调整。这种调整的明显表现是美国1981-1989年间罗纳德·里根总统任期新联邦主义的“里根经济学”政策, 在此以前有, 1969-1974年尼克松政府的新新联邦主义改革和1977-1981年卡特政府的反滞胀对策作为过渡。在英国有1979-1990年玛格丽特·撒切尔政府的治理“英国病”政策。人们称里根、撒切尔政府的改革为“保守主义革命”。日本政府70年代以来, 采取了稳定发展经济的新对策。在法国从没有戴高乐的戴高乐主义到密特朗的“社会主义”, 也有新的变化。在联邦德国从勃兰特到科尔政府的经济政策体现了国家干预下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新发展。所有这些政策变化的一般特点是: 交替实行强化国家干预和放松国家干预, 鼓励自由竞争或两者兼顾; 现代凯恩斯主义主流的新综合和货币学派及供应学派等非主流经济学派的交替或兼顾; 在国际贸易领域实行新贸易自由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交替和兼顾。[13]

 

    第三, 西方经济不平衡发展进一步加强, 西方经济区域化、全球化趋势也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强, 出现西方经济的新格局。由美国称霸、欧日依附转化为以美为主的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苏东经济发展出现了有利于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差距也发生了有利于发达国家的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明显。1993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初步形成、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正式生效和欧洲联盟的产生、以及东亚经济区的蕴酿和亚太经合组织的产生, 勾划了三大经济区的走向。而世界范围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大发展、世界商品、贸易、资本、货币、计划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发展, 特别是经过1986-1993年长达七年之久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协议、1975年以来每年一度的西方国家首脑会议协调经济政策和计划的加强等, 都反映了西方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加强。[14]

 

    第四,70年代以来另一个关系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格局变化的事件, 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由重大西洋的两大洋经济发展, 逐步向重太平洋经济的两大洋经济的倾斜。回顾本世纪的历程, 我们可以看出, 在上半叶是重大西洋的两大洋经济的发展, 欧洲处于中心地位, 同时出现了美、日崛起的新模式; 在下半叶特别是70年代以来, 则出现了逐步向重太平洋经济的两大洋经济的转化: 美、日的发展、亚洲几“小龙”的腾飞、以及太平洋经济圈的发展。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以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以及在拉丁美洲地区巴西、墨西哥等向中等发达国家过渡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成长,和海湾石油致富国的发展。这些国家和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力量对比的新变化,成为继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力量对比新调整后,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新变化。

 

    第五,由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社会制度的剧变,发生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转轨,[在两大社会制度力量对比中发生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在全球继续发展态势。]全球市场经济以西方世界利益为主导的局面得到了进一部的发展

   

    五.20-21世纪之交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的新变化(90年代初以来)

    第一,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的解体、9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发展和结束,总体说来,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低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经济发展好势头。这种发展使资本主义的主体实力得到了增强。

   

第二,在此期间,西方发达国家以高科技为先导,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又一新时期。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又进行了相应的新调整。其中克林顿的新经济政策、欧洲联盟的发展,德国科尔迅速恢复和发展东德的经济对策及引人注目,尤其是英国新首相布莱尔、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施罗德战后新生代领导人推行的第三条道路,成为西欧新政策的住潮流,而日本迄今仍受经济危机和泡沫经济的困扰,直到今年才有所起色。这使得发达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又发生了新变化,一度实力相对削弱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增强,但是总的趋势是西方发达国家三种经济集团间竞争有增无减,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强化。

 

   第三,转轨中的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经济经历了大混乱和大危机、大调整,付出了比之西方30年代大危机更加惨重的代价之后,开始向相对稳定有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历道路上漫步。这在一定意义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增强, 因为它虽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重重矛盾,但是从社会制度上来考察,这种转轨走上的是资本主义道路,而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回归。

 

    第四,发展中国家中的极大多数,实行的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其中少数国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功,尽管先后经历了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在1997年下半年以来在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的动荡,但是在克服了这些危机后,他们经历了政策性调整,又再度走上经济发展之路,这些无疑是一中新型资本主义的新起。它既是对传统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挑战,又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整体上的充实和强化。

 

    第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型市场经济模式,[迄今在其全世界]取得明显成效[的仅此一家],它无疑对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沉重打击,显示资本主义传统模式面临的危机,[但是也要看到这种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力量还较弱,还存在者资本主义因素,谁战胜谁的问题,并没有最终解决,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就本世纪对西方经济的外部影响而言, 我以为, 一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带来的影响, 另一是90年代苏联东欧解体的后果。前者的影响带来世界上曾有1/3人口脱离市场经济轨道,走上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道路,后者则导致迄今除了北朝鲜和古巴,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推行各种模式的市场经济。其中包括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的西化模式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无疑, 西方经济对90年代苏联、东欧解体发生重要的影响, 同时苏东解体对西方经济的冲击也是不可低估的。90年代雅尔塔体制解体后国际经济关系正在蕴酿新的组合,中国行将加入WTO组织, 人们正密切注视和估量着它对西方经济和整个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

 

  [20世纪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表明,那种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处于总危机和总崩溃时代观,是与历史现实不相符合的。只要我们遵循社会生产力和坚持实践第一的根本原理, 就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对时代特征的表述并不能反映准确反映现时代特征的全貌, 它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现代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的估计上都过于乐观。1961年苏联著名经济学家瓦尔加在<<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一书中曾预言:“二十世纪是资本主义存在的最后世纪”“到本世纪末将根本没有资本主义, 或者将剩下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残余”。30年后苏联解体使瓦尔加的预言成了人们的笑柄。]

 

[现代世界处于资本主义总危机阶段的说法源于斯大林1952年他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系统地发挥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他说: “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的瓦解。这种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15]“由于这种情况, 在经济学家面前便出现了两个问题: ()可以不可以断言, 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所提出的大家所知道的论点, 即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市场相对稳定的论点, 仍旧有效呢? ()可以不可以断言, 列宁在1916年春天所提出的大家知道的论点, 即资本主义虽然腐朽, 但整个说来, 资本主义比以前发展得更迅速无比的论点, 仍旧有效呢?”“我认为, 不可以这样断言,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新条件, 这两个论点都应该认为是已经失效了。”他还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特别是在欧洲和亚洲的各人民民主国家脱离资本主义体系之后, 展开的总危机的第二阶段。”“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 是既包括经济、也包括政治的全面危机。”[16]斯大林的论述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思想理论界的经典依据。]

 

[50年来的历史发展表明, 斯大林的两个平行的市场进一步发展, 世界市场已经瓦解, 以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临总危机的理论与历史发展的实践相距颇远。人们不怀疑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不断, 但它没有排除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看来只强调资本主义的危机表现, 而回避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并不能反映当代资本主义的全貌。用一个国家、一个时期、一些部门、一些地区的相对衰落来概括全部国家、全部时期、全部部门和全部地区是不符合实际的。]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显然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科学工作者有责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借鉴一切符合历史和现实实际的研究成果,紧紧跟踪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从理论上对于当代资本主义作出准确的理论概括,逐步改变我们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理论研究滞后的的状况,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四化大业的需要。]

 

写于20006

 

注释:

[1] 20世纪西方经济研究请参见拙文:《二十世纪西方经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兰州学刊》,1994年第4期;《试论二十世纪西方经济的几个特点》,《史学月刊》,1994年第5期;20世纪资本主义的整体研究请参见拙文:《论20世纪资本主义的确整体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1期,《论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定位》,《史学月刊》,2000年第1期。

[2] 迄今国内大多数世界现代史著作和教材以俄国十月革命或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世界现代史的起点。笔者在1987年编写的《世界现代史》教材, 以及其他文章中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请参见刘宗绪、黄安年著:《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16,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拙文:20世纪的现实和高中世界历史课本》(上、下),《历史教学》,1994年第11,12;《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特征》,《历史教学》,1996年第1;《论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世界现代史》,《历史教学》,1995年第10期。

[3] 据库钦斯基估计。

[4] []西蒙·库兹涅茨编著《现代经济增长》,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7883页。

[5] []宫琦犀一、奥村茂次、森田桐郎编:《近代国际经济要览》(16世纪以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0年,第43页。

[6] U.N. Dep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 Growth of the World's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1920-2000, N.Y. 1969

[7] 参见拙文:《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载《史学论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33-339页。

[8] 参见拙文:《试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5;《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载《世界历史》,1989年第6期;拙著:《当代世界五十年》中第12章《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和严重困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35-249页。

[9] 参见拙著:《当代世界五十年》中第13章《战后最初25年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50-269页。

[10] 参见拙著:《当代世界五十年》中第28章《影响西方经济的经济学派在当代的演变》,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526-543页。

[11] 参见拙著:《当代世界五十年》中第8章《当代世界经济秩序的确立和演变》,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63-182页。

[12] 参见拙著:《当代世界五十年》中第31章《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和联合反霸斗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579-592页。

[13] 参见拙著:《当代世界五十年》中第14章《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保守主义经济政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70-292页。

[14] 参见拙著:《当代世界五十年》中第25章《美国超级霸主地位的兴衰》,26章《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集团欧洲经济共同体》,27章《日本岛超级经济大国的崛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473-525页。

[15] 斯大林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人民出版社, 1961, 23页。

[16] 斯大林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24~25, 人民出版社, 1961年。

 

[说明:本文公开发表在《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440-44页。这次网上发表时[  ]部分的内容是该刊发表是略去的,先予恢复。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世界历史研究/2002422日网上首发。黄安年]

 

[2002820日说明:重发时分上、下篇]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世界历史研究/2002820日重发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14158.html

上一篇:就武书连版《中国大学评价》中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第一名 有话要说
下一篇:第三个千年的新课题----坚持可持续发展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7: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