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三大问题的凸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世界大通史》第18卷第10章1)(1997年)

已有 7149 次阅读 2008-2-5 19:57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关键词:学者

三大问题的凸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世界大通史》第18卷第101)(1997年)

 

黄安年撰稿,发表:《世界大通史》文稿/1997年;黄安年的博客/200824日发布

 

 

本文为《世界大通史》第18卷(当代世界经济卷)的第10章的一节,写于1997年,笔者为该卷主编、该章作者。根据协议该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于该书迄今尚未公开出版。本文未能反映1997年以来的新情况,应读者要求现在发表的是当时的文稿,内容未做改动,请网友注意。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20021223网上首发,现在我的博客上发布。

 

*********************************************

三大问题的凸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世界大通史》第18卷第101

 

黄安年撰稿,发表:《世界大通史》文稿/1997年;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20021221网上首发

 

 

.  三大问题的凸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第十章全球环境、人口和资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伴随着人类面临环境污染、人口爆满、资源匮乏三大困境,这三大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影响和平与发展主潮流的不安定因素。

   

当代世界人口的爆满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全球人口运行的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世界人口的迁移呈现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急剧的增长趋势、国际人口流向发达国家趋势有增无减、人口结构上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年轻化趋势、以及人口素质的极端不平衡。1950年世界人口25.13亿,1976, 世界人口超过40亿, 1987711, 世界人口突破了50亿大关。 1996年人口突破58亿。预计到1998年世界人口会突破60亿形势是相当严峻的。人口爆满带来城市贫困化,全球贫困问题加剧,粮食危机加深,环境困境扩大等恶性循环现象。

   

生态环境的恶化迄今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它涉及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全球的大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的溃乏和污染、森林草原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野生的和稀有的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土壤沙化, 耕地面积减少、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核污染使环境质量恶化等重大环境问题。这次环境污染和破坏范围大、影响深、污染源、破坏源多, 它威胁到整个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 从而使保护地球环境第一次成为全球性协同动作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它对全球性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发展、以及政治、外交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1987, 以挪威首相布伦特莱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一份题为<<我们共有明天>> (一译<<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警告说:“存在着急剧改变地球和威胁地球上许多物种, 包括人类的生命的环境趋势。”每年有600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旱地变成无用的沙漠。它的总面积在30年内将大致等于沙特阿拉伯的面积。每年1,1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这在30年内将大致等于印度的面积。这些森林的很大部分将变成不能支持那里定居的农民的低质农田。在欧洲, 酸沉降破坏了森林和湖泊以及各国的艺术和建筑遗产; 它还可能使大片土壤酸化以至到不可恢复的地步。矿物燃料的燃烧将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之中, 造成了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这种‘温室效应’到下世纪初可能将全球平均气候提高到足以改变农业生产区域, 提高海平面泛滥沿海城市以及损害国民经济的地步。其它工业气体有耗竭地球臭养保护层的危险, 它将使人和牲畜的癌症发病急剧提高, 海洋的食物链将遭到破坏。工业将有毒物质排入人的食物链以及地下水层, 并达到无法清除的地步。这份报告以强有力的说服力向人们呼吁:拯救地球![1]199610,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题为<<为生存而战>>的报告中认为:生态恶化将超越意识形态冲突,成为各国关注的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

   

本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粮食总产量虽然增加了2.6倍,但是根据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莱斯特在分析人口增长率与粮食产量增长关系时说: 1950-1984年间,世界粮食年增长3%,超过了人口增长率,1984-1993年间,世界粮食产量年增长率不到1%,人均粮食产量比过去下降了11%,人口增长率超过了粮食增长率。[2]据世界银行的统计, 在提供统计数字的42个低收入国家中, 1979-1993年人均粮食生产平均增长率高于0.5%的有32个国家。[3]

 

1996年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罗马会议宣言>>, 宣言称“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有8亿多人没有足够的粮食来满足其基本营养需要这种状况是不能容忍和不能接受的。”并说,鉴于世界人口及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将要增加,除非采取紧急、果断和协调一致的行动,否则这些问题很可能持续下去,在一些地区甚至会大大加剧。[4] 除了粮食吃紧以外,还有由于大量地下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使用浪费导致了全球地下资源储存的急剧减少。

   

长期以来,人们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由于上述三大问题的凸显,现在人们的注意力已开始集中到这种经济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即可持续发展问题。还在70年代末,环境和生态学家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

 

还在1972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发展会议斯德哥尔摩会议上,在罗马俱乐部当年发表的报告中,已经开始涉及这一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长达374页的<<我们共有明天>>报告提出了“持续的发展”的概念:“今天的人类应以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 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5]报告建议拟定联合国持续发展方案,召开环境与发展问题世界会议。这一报告推动人们思考改变追求单纯经济增长而不顾及持续发展后果的模式。

 

198912月,联合国第44届大会决定在斯德哥尔摩会议20周年之际举行关于环境于发展问题的世界首脑会议。确认:“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模式。”[6]同年联合国环境署第15届理事会发表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申明>>,提出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1992年世界银行关于<<发展与环境>>的世界发展报告称“这个原则已被广为接受,而且得到本报告的坚决支持。”报告说:“可持续发展就是能长期延续的发展”。“把持续性的概念融汇到政策之中带来一些根本性问题,即如何评估目前这代人和未来几代人的生活幸福状况。”[7]

   

19926月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共同的发展战略,得到与会各国普遍认同,宣言明确规定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广泛国际合作的原则和途径,宣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注的中心问题。同年9月中国政府公布了环境发展的十大对策,把实行持续发展战略放在首位。19931995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成立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运动。

 

19943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19963月中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又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8]

 

1995年,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今天,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课题, 在一定意义上说, 那个国家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解决得好, 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那么那个国家和地区将能在21世纪的中期和后期保持竞争的活力。它不仅关系到21世纪初,而且关系到整个21世纪的竞争问题。

 

注释:

[1] 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布伦特莱报告<<我们共有的明天>>,1987年。

[2] <<光明日报>>,1995727)19961113日。

[3] 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一体化中的劳动者>>, 4.农业和食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第168.

[4] <<人民日报>>,19961114日。

[5]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我们共有明天>>, 1987年。<<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2年,第8页。

[6] 李铁城著:<<联合国五十年>>,中国书籍出版社,1995,281页。

[7] 世界银行: <<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2年,第34页。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6),<<光明日报>>,199665日。

 

[20021221日说明:本文为《世界大通史》第18卷(当代世界经济卷)的第10章的一节,写于1997年,笔者为该卷主编、该章作者。根据协议该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于该书迄今尚未公开出版。本文未能反映1997年以来的新情况,应读者要求现在发表的是当时的文稿,内容未做改动,请网友登陆时注意。发布时分若干篇,分别刊出]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世界历史研究/20021221网上首发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15416.html

上一篇:频仍的突发自然灾害和现代社会经济生活
下一篇:建议高速公路直升飞机巡逻制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