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外国青年触动你的心灵了吗
李宗彦
5月6日,27岁的巴西人Mozer在东莞闹市阻止盗窃,被三名扒手殴打,数十人围观无人制止。(5月7日《深圳商报》)近日,23岁的美国男青年Jason在南京市和乞讨老人一起吃薯条的图片也被大量转发。(5月7日《现代快报》)两则新闻很快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关注,两个外国青年不经意间触动了我的心灵。
显然,两人的外国国籍是新闻引发关注的重要因素,他们和我们中国人的行为对比让新闻耐人寻味。两个外国男青年不能代表所有外国人,甚至能否代表大多数外国人,也值得追问。强调他们的国籍,在逻辑上有失严谨。然而,如果突出国籍因素,能促使人们更认真地思考一些问题,我还是愿意指出他们是两个外国青年。
Mozer在闹市路见不平,出手相助,见义勇为,上演了一回“侠客行”。当他被扒手及其两名同伙围殴时,那些置身事外围观的人们,在做何感想?感叹世风日下还是欣赏歹徒的暴力?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到,在另一个场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个被扒窃的人。当我们在欣赏歹徒的殴打时,我们助长了歹徒的嚣张气焰,放纵了歹徒,污染了社会环境。对邪恶的放纵就是对正义的践踏。在某种程度上,那些围观者也悄然参与了这起事件,做了回不光彩的帮凶。围观者,你想到这些了吗?
Jason的行为更加平实,只是和乞讨老人一起吃薯条聊天。有些人会说,乞讨者很多都是职业的,以此安慰自己,给麻木不仁的情感寻求解脱。但愿有这种想法的人以其他方式更稳妥地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奉献了自己的爱心。即使是骗子,毕竟80多岁了,很可怜,能帮就帮。Jason的同情心还是超出了我们。在物质走向繁荣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他人,善良和同情心,在很多时候变得稀缺。没有了这些最起码的伦理价值,再繁荣坚固的物质都会烟消云散。“他们是人,我们也是人,他们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关注。陪着吃顿饭,这没什么。”Jason随意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动,触动着我们。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刚刚过去。同为青年,我们从Mozer和Jason的举动中能学到什么?在很多青年人看来,这也许是个尖锐的问题,难道要把他们上升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中华民族素有从善如流的胸怀,“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是优点,不论大小多少,不论是谁的,都应该努力学习汲取,这才是自信从容的气魄。今天的青年,更应该具有反省的勇气和开放的胸襟,坦然面对不足,“见贤思齐”,把该补的课补上,建设一个温暖而美好的社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1-30 1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