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st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wumei 科学就是科学

博文

考研基地困在不平等

已有 3430 次阅读 2014-1-9 15:22 |个人分类:教育相关|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1]xiaoyaojianke  2014-1-9 01:36
考研基地=高分+低能;用白话文解释一下就是:会学习的书呆子,会考试的机器!考研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或许你会说是金子就会发光,身正不怕影子斜之类的话。但是当你经过研究生复试的过程你就会明白,当你被带着有色眼镜的某些导师(不否认存在这样的导师,从这件事情来看,就有的带上了有色眼镜)来看的时候,潜意识中你就被pass掉了。各种故意刁难,各种鄙视,在那样紧张的状态下,在面对如此强大的压力下,你不战而输。或许我们某些方面的能力差了些,但这是不公平的教育资源造成的,我们拼搏努力进名校也就是为了能让自己在充足的教育资源中获得更大更全面的发展。而事实证明,考进名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弥补,我们的能力一样很出色!而且央视的报道严重扭曲了事实,我们曲师大的学生从来没有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老师为了考研而教课,实在太能扯。尊重事实,报道事实是一个新闻人所该有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何况是作为最主要舆论导向的央视新闻,更应该以身作则,却做出这种极不负责,扭曲事实的报道,置广大学子的利益不顾。中国梦的平等在哪里?“以名取意”,估计90%的人都潜意识里这么做。要不然大海为什么不叫天空?高山为什么不叫平原?皇帝为什么就只有一个人敢叫?

博主回复(2014-1-9 13:27)

首先,你真把导师当成傻子了。导师在高校中是众人中的人精,从招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是直接当事人,要承担所有后果,所以对于具体情景的感受最直接,反应也最快。就用本文中的笑话来说,让你去大食堂买饭吃,你是信广告还是信疗效呢?

其次,如果因为成功的掩饰了自己本科毕业学校的所谓某种特性,带着有色眼镜的某些导师把你招入麾下,跟随这样的导师,你或喜或悲?若喜,喜从何来?若悲,那为什么不换个不带有色眼睛的导师呢?毕竟带着有色眼镜的导师是某些?
最后,“而事实证明,考进名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弥补,我们的能力一样很出色!”,这句话从旁证明了名校本科教育是扯淡,可是名校本科教育就是你选择的导师亲身导演的,那么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你追随连本科教育都搞不好的导师呢?

------------------------------

网友xiaoyaojianke提到“中国梦的平等在哪里?”,感觉其中的关键词是“平等”,如果感觉错了请xiaoyaojianke指正。

而且央视的报道严重扭曲了事实,我们曲师大的学生从来没有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老师为了考研而教课,实在太能扯。”——如果选择“备研时间”为基准面再次进行观测:“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老师为了考研而教课”可以解读为“考研基地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备考”,隐含的意思是“非考研基地的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备考”,TV这样说还有一个常识作为隐含条件“充分复习与非充分复习相比,命中率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下面,仅仅就“备研时间”进行探讨:

智力等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考试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备考。在备考的诸多要素当中,“备研时间”是处于基础地位的——无法保证备考时间,备考无从谈起。

按照目前的考试安排,硕士入学考试是独树一帜的:小升初初升高高考都是在暑假进行的,从教学计划的先后次序来看“这些考试都在完成所有教学任务之后才进行的”。硕士入学考试是第7学期末结束进行的,在校考生参加完冬季的硕士入学考试,在第二年春季返校,在完成第8学期的学习任务后才真正结束了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经历。

参看一般的教学计划顶层设计,基础课是在1~4学期内进行的,专业基础课是在3~6学期进行的,专业课是在5~7学期进行的,第8学期是本科毕业设计。如果严格执行的话,基本上等价于“学完所有知识之后立刻进行硕士入学考试”,能够挤出的备研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专业而言是完全没有备研时间的(天才不在此列)。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备研时间呢?

1、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的情况下:第一种方法,学生通常会采用“全力备研,专业课或学或完全放弃,然后在考研结束的寒假里恶补课程,把第8学期的补考当成正考”的田忌赛马;第二种方法是“放弃在校考研的机会,7月份毕业之后,专心复习半年然后再参加当年的入学考试(实质等同于,没有找到在校期间的备研时间)”。

在以“上研”为目标的竞赛中,备研时间上的田忌赛马已经被个体广泛采用了,而且越来越没有底线了,从放弃第7学期逐渐延伸到了第3个学期(结果是从第三学期开始以后,所有补考变成了正考),为逃课率做了巨大贡献,最终影响的是本科生质量。

2、弹性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诸如,降低学习要求、降低考试难度、调整学习负荷等等,从面子上看,学校里什么都是一如既往的,但是里子上则从源头留出了充足的备研时间。

自然界具有去盈补亏的能力,就算人间有个所谓的马太效应,但是对于个体而言,总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修复不平等(正如数地考生抱怨的教育资源不平等,中小学奥数等各种竞赛屡禁不止一样)——虽然有的是个体自发行为,有的是小集体行为。

通过时间上的田忌赛马找到“平等”,有名有姓的案例再一次实证了“考研基地学生的个人实力响当当,211及以上大学的本科生教育如此不堪”——果真如此,那么就到了重新进行高等教育顶层设计的时候了:“去掉本科教学,把本科教育中一息尚存的有价值的内容并入高中,然后高考直接考研究生就行了”,道理在于,其一本科教育已经占用了大量的国民财富(参看国家财政各位就大学本科生的配套拨款),钱还没多到可以挥霍的程度;其二在于,与其浪费4年时间不创造任何价值,还不如早进入社会生产领域创造4年财富,为国家富强(年富力强)和个人幸福(可以按时结婚生子,社会上也会减少很多大龄未婚的青年男女)做贡献。

就此发散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国的本科教育果真如此不堪么”;第二个问题“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公平何在呢?”;第三个问题“在总的机会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看似公平的机会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种在时间上的田忌赛马破窗理论在“获得机会”方面的典型应用案例,使用不平等的方式获得平等,在得到平等的同时制造了新的不平等...然后?然后就进入了死循环!就你聪明,别人都是傻子。

后面两个发散出来的问题不继续讨论了,单说“我国的本科教育果真如此不堪么”这个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上再也不可能出现“会画直角三角形,能够算出面积和边长的世界级数学大师了”,“就会你算微积分也不行”,科技发展递增了学习压力,递增了开拓的难度,平移了大师们成名的年龄。

俗语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不知不觉中,科技发展就把“领进门的时间”给增长了——现代的本科学习不是听知识(他们都说可以自学,书上没有的网上有,反正都有)而是听专业哲学(想不到的事情做不到,想错了的也做不到),用来培养个人的专业洞察力和审美,把自己变成一个哲学家。本科期间对学生自身的专业修养至关重要,这些看起来云里雾里的东西恰恰就是日后指导一个人如何探索世界的精神导师。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说半路出家未来会有什么巨大的成就,就如同建造空中楼阁一般,你信么?当然有人会具出反例,其实“中大奖”是经常都有的,每一期彩票不都是先设定好奖项然后在售卖的么,这个我信!

对科学探索而言,什么是大成就?通常来说树根、枝干才是大成就,树根相当于新时代,枝干相当于新领域。那么,搞出来一个树叶算不算大成就?这个不好说,按照“最后一个馒头”的理论,如果这个树叶就是最后一个馒头,那它一定是大成就;如果它不是最后一个馒头,但是它属于稀缺资源,比如这次我国证实的那个东西,虽然理论推导早就有了,但是只有通过实证才能一锤定音,否则没有经过实证的理论就是猜想再合理再完善也不过就是一个科学猜想而已。

修改考研的规则是目前实现xiaoyaojianke追求的“中国梦的平等在哪里?”的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在校生不能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到病除。

将军若用此策,其一,“考研基地”人人趋之若鹜;其二,有为的本科生才能坚守课堂。


为了完善规则修改进行补充:本科生推免为硕士的保送工作,改到第8学期最后一个月进行,将“毕业设计的自我展示”列为参看标准之一,或许能够筛选出更适合的人选;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生,就可以在暑假之后直接入学了。

按照现在的惯例,找工作与公司签约是在“第7学期末和第8学期初”进行的,这样的调整也许能够避免“获得保研资格的同学后面遇到好公司左右为难放导师鸽子,导师被放鸽子之后处理违约学生下手轻重左右为难”的情况。

xiaoyaojianke,在追加回复的内容中,实际上涉及到的是“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的问题。世间万物幻化无边,人心深邃无从追溯,瞬息万变,善恶一念之间!既然有无法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哲学判断,那就有无法与同一个人进行共事的假说。

本文仅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试图找到成本最底的方法。这个方法善恶与否?首先,我不是先知,历史上好心干坏事的例子数不胜数;其次,善法也可以恶用,xiaoyaojianke同学你说不是么。

按照公平分粥理论,分粥的人最后吃最后一碗,从目前来看,这样的微调没有使考研的某个特殊群体获得特殊利益——在这个基础上来看,应该是公平的,理由在于“所用同学都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专业课,同时拥有足够的时间复习考研”。

作为一个职业教师,我只关心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而不是区别对待哪个学生的质量。我培养过很多非本专业的学生,不同它们日后的成就,只说遗憾“个人基础无一例外成为登顶的最后一道障碍,虽然我和学生都尽力了,但是那4年逝去的时光始终都是无法修补的忧伤,那四年看似平平,其实并非浪得虚名”。

xiaoyaojianke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搞科研么?”

说老实话,我非常惭愧,只能尝试回答而且还不能保证你满意,但是你要先听一个小故事——《北京协和医学院》

百度百科上是这样介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UMC)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旧又译:罗氏基金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也是它最得意的一项投资,北京协和医学院从1915年起开始筹建,1916年选址动工,1921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命名。它将美国当时最先进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办学经验移植到中国来,与现在的美国协和大学最早属于一个系统。把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人才作为办学宗旨,形成一整套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和方法。”——和我看到的介绍差不多,所以作为背景资料引用一下。

接下来的才是重点(我只把看过的内容在我记忆中残存的内容写下来),据说开建之初,它们为了在中国投资“建设一所医院,还是建设一所大学”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争论,最终确定下来投资建设一所大学——不过这个大学比较特殊,它有自己的医院,采用住院医生培养制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

那为什么最终选择建立大学而不是盈利性质的医院呢?要知道“就算是作为培养学生而存在的实习医院”,协和医院仍然是当时中国甚至世界首屈一指的医院(可以从医生的水准和医疗设备方面进行考查),如果用来盈利,自然不在话下。因为它们经过研讨之后认为:建一所上好的医院固然能够就很多人,不过始终还是有限的但是,建一所大学的话,透过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双手来拯救病痛,就能够发挥乘数效应——最后,历史实证了它们研讨的预设。

听完这个小故事之后,我就可以回答xiaoyaojianke提出的问题了:对我来说“能为华人社会打造杰出的专业人材”就足够足够了,说到底我就是个老师而已,别的东西从未奢望,顺其自然就好...

我很希望改一下考研时间,调整之后,那些真心喜欢专业的同学就不用顾此失彼,进退两难了。现在的学生考大学报专业很盲目,遇到那些真心喜欢本专业,并且愿意为之付出的学生...但是,很无奈,只能从长计议尽量保护专业热情,不要让这个火种熄灭 ...


“学生各种逃课理由中,考研和找工作是最不能拒绝的两个理由之一”促成此文。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3662-757425.html

上一篇:如何传递琳琅满目的现代世界
下一篇:最厉害的考试是面试

11 张海霞 潘寄青 李宇斌 陈安 占礼葵 陈筝 金拓 曾新林 王小平 chenhuansheng tenne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