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小冬 (Foster Fei)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sterfei2 主要研究领域: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博文

评:王莹、石岩(2014)一文

已有 594 次阅读 2023-7-5 01:2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晚(202374日)某同事(ref.)的电邮,


费老师:

       

        您好!感谢您对体育学领域有关扎根理论方法的关注,今天学习了您对6C刊文章的点评,您在最后提到,他们如果声称都使用了扎根理论方法,那都是有问题的,我更加有点疑惑了。

      我今天在知网上查到一篇发表在体育学领域最权威的期刊《体育科学》上的文章(中国优秀运动员公众形象塑造的质性研究),见附件。这篇文章在题目中只说是质性研究,但在具体的内容中又说使用了扎根理论,我不是太理解:一是为什么题目没直接提扎根理论?;二是这篇文章对扎根理论的使用是否合适?因为《体育科学》是体育人梦寐以求的期刊,我们普通人一辈子能够第一作者发1篇就非常不错了。

      因此,特别想听听给您对这个文章的专业点评。


      非常感谢您!


谢谢这位同事的电邮。


我的个人阅读习惯是,当我一看到主轴译码这四个字,就可以马上判断这不是一项扎根理论研究。


像目前在中英文文献里看到的绝大多数文章一样,王莹、石岩(2014)一文没有完整地了解扎根理论这一方法论的来龙去脉。无法鉴别英文文献是世界各地大多数人的,包括母语是英语的研究者,最致命的弱点。 


具体地说,在这一项质性研究中,分别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法,分别是:文本分析和扎根理论。


先不谈所谓不同版本的扎根理论的问题,我们会在接下来的两篇体育学领域的期刊论文里详细讨论。


就算王莹、石岩(2014)采用的是所谓程序化版本的扎根理论,那么该研究的采样方式与所谓程序化版本的扎根理论中理论性采样方式彻底背道而驰。王莹、石岩(2014)的采样是这样的:


1.1.1 资料来源

搜集了20012013年的相关文献资料和视频资料,其中,网络资料主要来源于网易、搜狐、新浪等中国网络媒体,并选取《人民日报》、新华社(网)、《中国青年报》、《中国体育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社(网)、《体坛周报》、国家体育总局官网等报道主体,以中国优秀运动员为主要搜索主题,结合不当言行等主题进行搜索。剔除同一主题的重复性内容或同一家媒体的相同转载资料以及无关资料后,最终整理、选择671篇文本为研究样本。


1.1.2 研究个案

研究样本中共涉及了19名奥运冠军的相关报道或事件,其中,男10人,女9人;5人为退役运动员,其余均在役(截止至2013年);运动项目包括羽毛球、网球、篮球、田径、游泳、体操、乒乓球、举重等。选择奥运冠军作为研究个案的原因是考虑到影响力问题,目前,无论运动员还是公众均普遍认可奥运会冠军的影响力,如那之前我拿了很多冠军,打过无数好球,但是人们对我的印象最深的就只有奥运会的决赛冠军


选取研究个案的成熟绩效阶段(Maturity performancestage)作为主要研究背景,适当考虑起始或训练阶段(Initiation/training stage)和退役后(Retirement stage)的影响力背景[19]。同时,有连续负面事件的作为重点个案研究。pp.49-50


这种采样方式和其它方法里的采样方式,比如,目的性采样有什么不同?完全看不到扎根理论里、根据理论的不断发展而作出的采样决定(ref.)。


还有,在整项研究中,研究工具是软件(p.50),而不是研究者本身。这篇文章对扎根理论的了解完全来自于某软件以及下面的这本德文书。


在文章最后的参考文献里,主要和所谓程序化版本的扎根理论有关的是最后一个、一本德文书。


[21]STRAUSS A L.Grundlagen qualitativer Sozialforschung-Datenanalyse

 und Theoriebildung in der empirischen sozilologischen Forschung[M].Munche,Fink:1991.



尽管我不懂德文,但是这本书的英文原著就在我面前。王莹、石岩(2014)既然引用了这本德文书,就应该清楚了解这本书里的内容。遗憾的是,他们没有。


总结:王莹、石岩(2014)不是一项所谓程序化版本扎根理论的研究。所谓程序化版本的扎根理论本身就不是扎根理论。我们会在今年下半年体育学领域的期刊文章里作出详细解释和说明。





https://m.sciencenet.cn/blog-448901-1394051.html

上一篇:六篇体育学扎根理论文章的点评
下一篇:来自某管理学青年研究者的私信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6: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