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和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man

博文

环保观念急需转变

已有 2470 次阅读 2010-8-25 13:41 |个人分类:环境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治理, 转变, 利用, 废物, 环保观念

有人说, 20091218日(哥本哈根大会召开)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之日。可以说,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为领土和矿产资源而战,第三次是为空气而战。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他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是用石头和木棒。也就是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用核武器结束了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将是结束了人类。这说明,几十年的环保工作不但没有根本解决环境问题,相反把人类推向了灭亡之路,只有彻底转变观念另辟捷径才可能起死回生。
变废物为资源。世界上本来没有废物和资源之分,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把有用(其实是人们有能力用)的物质叫资源,没用(其实是人们没能力用)的物质叫废物,并且有用和没用的物质都越来越多。原因是,科技进步可将越来越多的物质经过加工处理变成有用物,用过的物质也越来越多被当成废物丢弃或排放,回收利用的废物主要限于能带来效益的,在整个废物中只是杯水车薪,且用到不能再用的时候还是被当成废物丢弃。例如,用生活垃圾生产有机肥,用生活污水生产农灌用水,用放弃的秸秆生产颗粒燃料、木板、沼气等,这等于把垃圾、污水、秸秆都当成了生产生产资料的资源。
变治理为利用。几十年来,基于治理废物的理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若开始就基于利用的理念,用这些人力和物力,现在将是个什么样子,可以想想现在的环境肯定不是这个样子。因为,治理的理念是把废物处理成无用排放悼,即不是为了生产产品,是花钱不赚钱的公益活动,没有利益驱动排放废物者被动进行,社会资本不愿进入,管理成本高效果难保证;利用的理念是把“废物”加工成有用的产品,即是为了生产产品,是花钱要赚钱的生产活动,有利益驱动可调动社会资本进入,管理方便结果有保证。例如,中国几十年的治理结果是:局部有改善污染总量仍在增加,事实已告诉我们必须改成利用的理念了,否则死路一条。
变监察为激励。为了治理污染,主要靠环保部门的监察,发现产生或排放废物者,责令上治理设施并要求运行。具体做法是对排放废物者不上治理设施不允许开工,上了设施不按要求运行就处罚并责令整改或停产。毕竟执法人员不能天天守在现场看着,在现场的话每个点也不便都派第三方监督,又存在营私舞弊的问题。即使都装上黑匣子保证正常运行,也是仅处理到达标排放的程度,还有一些浪费悼了,结果如上所述。若变成向排废弃物者收费(负激励),给利用和治理废弃物者补贴(正激励),就像城市污水处理BOT运作模式一样,对废物排放者进行统一收费,然后补贴给利用该废物的企业,使其有正常的赢利。补贴方式可依据利用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可跟进生产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可二者兼有之,如垃圾发电同时补贴原料(垃圾)和产品()
转变环保的理念,不仅有利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而且可缓解能源危机和资源短缺,更可避免一场战争和人类的灭亡。转变环保观念是当务之急!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2965-356166.html

上一篇:结果至上
下一篇:再访德国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