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和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man

博文

盈利模式

已有 2349 次阅读 2010-8-26 09:29 |个人分类:管理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模式, 盈利, 客户, 有效产出, 发展瓶颈

盈利模式有多种,不知道哪一种适合自己和所在单位(包括各种组织、团队),有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略微做调整即可使用?要能通用,就要建立在统一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之上,而且是最深层次的。鉴于此,以公司为例,做如下探讨。
以客户的有效产出作为奋斗的目标。一般,做公司的经营计划,都以公司的盈利为目标。按照这种思路,公司的盈利目标,只能建立在已知客户的情况下,根据市场占有率来推算,是有限制的。若以客户的有效产出为目标的话,公司的盈利目标,取决于公司设计让多少客户实现合理的有效产出,是无限制的。这就诠释了“利己者生,利他者久”的哲理,以自己的盈利为目标的话,只能赚供生存用的小钱;以他人(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的盈利为目标的话,能长久赚更多的大钱。因此,制度公司经营目标的盈利主体,不是内部(公司),更不是自己,而是外部(客户),是服务的对象;盈利目标是服务对象的有效产出,而不是公司,更不是自己。
例如,中国沼气产业市场依赖于政府赞助,客户需求主要是为了得到赞助,项目质量和运行效果被忽视,服务商为了自己盈利迎合客户眼前需求,把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客户获取赞助上,而没有用心开发真正能给客户赚钱的产品,这样下去国家赞助取消之时,也是该产业灭亡之日。因此,服务商要想持续盈利,需要确保沼气产业持续发展,服务商不但要帮助客户获得国家赞助,更重要的是要给客户提供能赚钱的产品和工程,即要以客户的盈利为目标,而不是一味的只顾自己赚钱。
以公司的发展瓶颈作为过程的重点。公司经营计划中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其中的关键是要抓住影响目标实现的限制性要素,即瓶颈(相等于木桶中的短板)。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其发展的瓶颈不同,从这个角度上讲,公司的发展是在不断的发现瓶颈、解决瓶颈的过程。发现瓶颈的办法也有多种,一般是根据公司的业务流程,看哪个环节已成为制约整个公司发展最关键的要素,即是瓶颈或木桶的短板。该环节的工作就是工作的重点,身处该环节要全力以赴,不能满足于自己尽力了,要以公司集体的结果为重,主动想办法申请外援,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不处该环节,也要尽自己所能,全力协助或迁就。而不是自以为是的重点,更不能依着自己的嗜好。
例如,中国沼气产业的发展长期依赖于政府的赞助,而且能正常运行的比例不高,能盈利的更少。从流程上看,导致这种局面的关键环节是技术开发,没有开发出一种能盈利的技术和产品,即用有限的投入获得正常运行和盈利。因此,中国沼气产业的发展瓶颈是技术开发,建议国家和各有关企事业单位,不要盲目的先搞建设,而要在技术开发上先投入,生产出能让沼气生产者盈利的产品,是中国沼气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要工作。
以自身的主动改变作为突破的起点。经营计划确定后,开始了落实工作,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差,常见的是不能按期实现目标。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员工不努力,而是领导不能主动行动以身作则。经常看的表现是自以为是、墨守陈规,官僚作风严重,对自己自由主义,对别人马列主义;出了问题不检点自己,而是一味的责怪批评员工;发现问题不想办法解决,而是抱怨满腹;面对新问题时要求员工改变适应,自己却无动于衷袖手旁观;解决问题时靠经验倚老卖老不求上进,老问题重复出现,新问题接连不断;完不成工作目标时有能力找N个理由解释,没能力改变自己找一个方法解决。身教胜于言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改变,不进则退。只有自己主动的变,才能带动大家一起变。
例如,中国沼气市场混乱,前途未卜,各企事业单位对影响产业发展的瓶颈,视而不见,国家不主动投资开发,企业自己从国外引进,相互抄袭、抱怨、推脱,不在开发上先投入的话,这种局面永远得不到改变。德国沼气产业发达,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在沼气技术开发上,前期做了大量的投入,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因此,中国沼气产业要走向正常的发展轨道,突破点是技术开发,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主动在技术开发上多投入,是明智之举。
 公司是这样,部门和个人也是这样。就个人而言,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愿付出的人,很难对客户付出;一个对兄弟姐妹都算计的人,很难不算计同事;一个人越是为自己利益而争越难得到想要的,并失去得到更大利益的机会(谁愿意重用一个太看着自己利益的人),反而越不想得到的利益总会悄然而至。“利己者生,利他者久”。以利他为目标,以身作则,先填补瓶颈,如此循环,必持续盈利、盈大利、成大业,此乃盈利模式也!


https://m.sciencenet.cn/blog-462965-356439.html

上一篇:良知效应
下一篇:出差路上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