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mouy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oumouyan

博文

对一位年轻科技人员困惑的建议

已有 5162 次阅读 2014-8-27 22:0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 科技产业化

对一位年轻科技人员困惑的建议

 

                                                                                                                   邹谋炎

一位年轻博友已经掌握了一个可产业化技术,对如何才能达到产业化目标感到困惑,写信给我请求建议。这个问题的讨论可能其他科技人员也有兴趣,故将来信和回信贴于此。来信摘抄:

“您好!我是科学院的一名科研人员。….

“假如一个年轻人基于自己过去的研究基础和思考,并不是基于本职工作,掌握了一项实用技术和方法,基于该技术和方法开发的产品有望获得较好的市场前景。然而,他的困难是:

(1)    读书多年,没什么经济积累,无法拿出15万左右的资金进行样机开发;

(2)    不属于他所在研究室的传统开发项目,领导既不重视,也没兴趣;

(3) 他自己申请到的项目经费无权支配,因而无法利用单位的条件进行开发。

        由于没有样机作为示范,因而没有说服力。在这种情况下,他是否还能与企业合作?如果可以,该如何合作呢?

 与您素不相识,就冒昧的给您写信,唐突和打扰之处,还望您多多包涵。”

 

我的回信:

  博友你好!对来信提出的问题有如下建议供参考。

  关于你的技术产业化问题,建议你先思考和评估一下两个问题:

(1)如果实现了产业化,其产品有没有明确的用户?用户是那些?有多大数量?最终归结到你对产品有没有明确的年销售数量和销售额预期?

(2)如果用你的技术实施产业化,你有没有自己可以掌控的核心技术或技术秘密?

由于你现在还年轻,研究所的现有工作必须高度看重。轻率或冲动的“创业”裸奔是不可取的。下面的意见供你参考。

如果你对产品将来的销售额有高度预期(例如年销售额千万以上),可以尝试说服所的领导、科研管理部门,看看能不能得到发展支持。这需耐心、反复,并有文字报告依据。如果反复争取无果,你与企业合作的合理性才更切实。如果对产品销售额预期吃不准或不高,自然没有可能争取到研究所支持。

鉴于当前的行政化管理机制,你与企业合作不得不采用“横向课题”形式。需要说服企业在研究所建立一个横向课题,使你在研究所从事产品化工作有合法身份。需要用多少钱来建横向课题(如两万、三万)是你和企业决定的事,你的大部分研发费用可以放在企业里,但使用规则需有协议文件依据。

重要的是,你的技术中有没有让企业心动的特色,它通常由核心技术或技术秘密来体现,并且在产品中形成竞争力。如果有,就大胆去尝试;如果不足,你就还须更多准备。例如有科技人员想到可以发展某种产品,但产品一旦上市,很容易被仿冒,说明技术门槛低,你和企业将来能不能在乱仗中得益就不好说。

带着技术与企业合作应该不难找对象,只是需要耐心。但与企业的实际合作有一些问题需要小心。你目前属于研究所,知识产权归属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而且无论怎么提对你都有麻烦,这不决定于你个人的认识。因此,你不得不在所有合同文件中回避所有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表述。例如只承诺“合作开发产品,双方(研究所和企业,而不是你,因为你不是法人。)约定,甲方(企业)按月(或年)将产品销售收入的20%(例)支付给乙方(研究所)。”要明确合作期限,合作期限完成后的合作需另行协商。你的个人收入可以从两方面体现:一是从企业得到附加工资,这需你和企业另行协商;二是与研究所达成从企业获益的提成。

与企业合作尤其需要小心的是,有的企业主只看重你的核心技术或技术秘密。一旦获得,合同可能立即终止,并且让你一无所得。所以你必须严格把控技术秘密,切记不可答应“技术投入”、“技术入股”这类说法,只可答应“准许使用技术,发展产品”,由你“直接负责该技术的产品化实施。”必须约定,一旦项目不由你直接负责,技术使用权的准许立即终止。你的收入是“准许使用费”的合理结果。一旦“技术投入”、“技术入股”,可能导致你失去技术所有权,你自己创造的技术会因一点小疏忽而被别人轻易套取。如果打官司,你赢的可能性不大。对此你必须了解。

我的建议大致就是这些。如果你感到自己创业的机会已经成熟,最好还要先冷静3个月再审视。好消息是中央对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会更加受到鼓励。中科院领导讲话中也提到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这些是官话还是实话,我们正在期待。建议你自己练好过硬本事,在自己的研究发展领域内取得更充分的自由。机会总会来到。

祝福!

 



https://m.sciencenet.cn/blog-4909-822839.html

上一篇:关于自主创新如何“自主”的看法
下一篇:谈谈技术保密还是技术合作?

12 武夷山 曹俊兴 罗德海 郑永军 彭思龙 齐国臣 戴德昌 朱伯靖 陆泽橼 霍艾伦 zdlh zj31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