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acky2008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博文

也谈科研需要严格训练 精选

已有 4447 次阅读 2008-8-3 17:09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教育, 科学研究, 能力培养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谈到科学研究需要严格训练的学者,本人非常赞成这种说法,科研是一项严格的既要动手又需要动脑的工作,其工作的特殊性和严谨性与一般的工作不同。不论是过去还是今后,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学者才能做出有意义的工作来。当然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更是需要对科研工作者进行严格训练。应该特别注意下述几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1、      广阔的知识面与深厚的基础

众所周知,社会发展到现今,学科的交叉已为大家所共知。因此一个科学工作者,具有广阔的知识面是必需的,如果仅仅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同一知识领域的知识不了解或者了解甚少,如药物化学的人对于药剂学、药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不了解这些学科新进展和发展动向,也很难在药物化学方面提出较新颖的idea。此外,还应关注其他的学科(非药学学科)的新发展、新动向,能够将他们的新知识、新方法应用在药物化学领域,才能够产生较新颖的idea,做出较大的建树。因此,广阔的知识面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广阔的知识面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对什么都精通,因此对本学科知识具有最深厚的基础更是最重要的,实际上,什么都知道,而什么都不精的万金油式的人是不适合进行科研工作的。因此,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方面,应该既要抓广(广阔的知识面)又要抓深(深厚的基础),深是关键,是重点,不能因为要广而忽略了深。现在某些学校(大学)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放松实际上将会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应该在狠抓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因人而异的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视野,但不能一概而论,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个水平。

2、  文献调研能力与动手能力

与过去不同,互联网的优势已经被广大科研工作者所了解,因此查阅文献已经不是什么艰难的问题。但是这并不表明每一个人都能够很好的利用文献。文献的利用与很多因素有关,对个人来说,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广阔的知识面是文献应用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很难说能够较好的应用文献知识。另一方面,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以及相应的归纳、总结能力,也是是否能够准确应用文献的关键。从众多的文献中归纳出你所需要的东西是一件非常麻烦的工作,因此,建议年轻的学者多写一些综述性文章,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锻炼你查阅文献、总结文献的能力。

动手能力应该属于基础,对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具有动手能力。不仅能够想出点子(提出idea),还要能够干(将idea变成真实的东西),这里的动手能力是针对文献调研而言的,通过文献调研提出自己的idea,还要通过实际的动手,将idea付诸于现实。因此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不仅要会想,还要能够干,会干,当然还要会说,将自己的想法和工作说出来,让大家知道你的工作,你的想法。

3、  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与持之以恒

毫不怀疑,对于新事物具有敏感性,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是科研工作者所必需的,只有在抓住事物的关键点,敢于创新,才能够有所进步。另一方面,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持之以恒也是需要的,只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就要不怕失败,不抛弃、不放弃认真地干下去。当然,在失败时要总结失败的原因,针对出现的问题,调整路线和方法继续做下去,而不是一味的重复失败的结果。有些学生在实验失败时也不放弃,但是只是重复试验,这样也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成功和失败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才会有进展。如果只是对于新事物敏感,有很多新的idea,但是在遇到问题时就放手不再继续下去,就像猴子摘玉米一样也将会一事无成。

4、  争强好胜与团结互助

在竞争的时代,争强好胜是理所当然的,每个人都想做的更好。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想做为一匹黑马冲出来,这是好事,是事业发展的保证。但是科学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可能单枪匹马在科学研究中创出较大的成果来的。因此,作为科研工作者,必须而且也有必要和许多其他学科的专家一起工作,所以如何搞好团结,如何协调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很好的在别人的手下搞好工作,是今后科技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科技工作能否上一个台阶的问题,而现今的许多科技工作者在这方面还未能真正的做到。

要想使我国的科技工作发展的更快,真正的将科研工作搞好,的确需要大批经过严格培训的科技工作者,然而,如何进行严格的培训,怎样进行培训,需要培训那些内容,却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也许是会牵扯到大学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问题。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166-34097.html

上一篇:换位思考—将中药的理念用于药物的设计(二)
下一篇:鱼、钓竿与钓技

1 王德华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