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安全统计学的学科分支

已有 3029 次阅读 2014-5-15 17:41 |个人分类:教学资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安全统计学的学科分支

安全统计学的学科分支

1.按统计研究的侧重点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根据安全统计学的理论与应用程度,安全统计学可分为理论安全统计学和应用安全统计学两大类。

1)理论安全统计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安全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如数理统计学理论、统计物理学理论、信息论、灰色预测理论等;2)安全统计学的方法理论,如统计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方法、趋势预测方法等;3)安全统计学的体系理论,如体系结构、指标设置、相互衔接理论;等等。

2)应用安全统计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安全统计工作的程序与操作规则,如统计时间要求、安全统计报表的填报、安全统计法规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安全统计数据的获取与发布等;2)计算方式,如各种统计指标的计算公式等;3)安全损失评估方法,它主要用于对各种具体灾害的危害后果进行价值评价与估算等。

2.按安全系统统计范围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按安全系统大小分为宏观安全统计学和微观安全统计学。宏观安全统计学主要是统计研究一个较大区域内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事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律、事故的损失和安全活动的经济效益,为安全科学管理和安全决策的最优化等提供科学统计方法。微观安全统计学主要是统计研究一个小区域,如一个企业(单位)的事故和隐患规律,有关事故数据的产生、收集、描述、分析、综合和解释,并为推断事故的对策等提供科学统计方法。

3.按统计的具体行业安全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行业安全统计学是通过对不同行业安全问题数据的收集、描述、分析、处理和存储,研究行业事故的规律,为开展预测预报提供科学统计方法。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基于安全理论的角度将行业分为高危行业和普通行业。

4.按具体的统计的对象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安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很多,例如:可通过伤亡事故、自然灾害、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数量统计特征和数量关系等来建立其学科分支。

1)在伤亡事故现象和过程的研究方面,通过搜集生产过程中的事故数据,分析其数据表现,直观反映出该领域或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现状,提出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并形成伤亡事故统计学学科分支。该学科分支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例如:通过研究安全生产领域、社会领域、经济领域等各种事故现象与社会、经济互相影响的数量关系,并从大安全观和社会各领域互相联系的角度入手对事故现象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描述、分析和评价。

2)在自然灾害现象的研究方面,例如,对于非人为的自然灾害,通过对不同时期、区域、种类的自然灾害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揭示不同的自然灾害与时期、区域的关系,描述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从而建立自然灾害统计学学科分支。

3)在职业健康现象研究方面,通过统计研究不同类型有毒物质的致病毒理,预防控制与治疗效果,不同企业、行业、工种和不同接触毒物时间与发病周期的关系,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等,揭示职业病与行业、工作环境的关系,提出行业卫生调整措施,建立职业健康统计学。职业健康统计学研究内容包括职业病和危害、有害因素,其中职业病共有10115种,危险、有害因素有7类。

5.按安全特征指标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1)在安全经济现象的研究方面,研究安全经济问题,定量反映安全经济水平、安全经济分配、安全投入与安全经济效益等内容。通过对安全生产领域中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界限的分析和比较,揭示安全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预测安全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建立其安全经济统计学及其子分支。

2)在安全社会现象的研究方面,研究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安全法学、安全教育等安全问题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及其预测预报等问题。社会统计学研究内容是除经济统计学之外的所有内容,如劳动统计、生活质量统计等;安全社会学[12]是将安全科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研究社会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通过研究社会运行中不同区域、类型的安全问题的数量特征,揭示安全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2981-794725.html

上一篇:说几句“负”能量话
下一篇:相关学科中的统计学分支

1 刘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