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也谈三门峡:苏联人的设计并没有错 精选

已有 6001 次阅读 2012-10-22 22:33 |个人分类: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设计, 移民, 三门峡水库, 库容, 淤积

苏联人的三门峡水库设计并没有错误。
 
错就错在低估了移民工作的困难。三门峡水库最终是修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360米高程蓄水,650亿立方米库容,淹没半个陕西关中平原350万亩良田,动迁90万人口的最初方案最终迫不得已的半途而废了,小3门峡水库只有90亿立方米的肚子,还要有几十亿来用来滞洪,自然没办法吃下每年16亿t的泥沙,加上60年代前期黄河中游连续出现几个多沙年,三门峡的运用只能由拦变成泄。当然如果当年真修成了650亿立方米的大三门峡,也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从1962年开始,三门峡按照温善章当年的思路进行了两期改建,调度方式由拦洪拦沙改变为蓄清排混,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泥沙淤积动态平衡,渭河潼关高程保持在328m左右,并在有利的水沙组合下三次下降。因此,三门峡水库实际上不能说是失败了,只不过是走了弯路,大才小用,事倍功半,350米坝顶高程的大坝,常年只蓄半库水,最高蓄水位也只有320m左右。而且低水位蓄水使泥沙淤积的尾闾常年停留在渭河下游这一沉积环境中从而难以避免“翘尾巴”淤积的问题。

现在看来三门峡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操之过急了,90万的移民当时解决不了,特别是三门峡建成后就赶上了60时年代初的特殊时期,国民经济濒于崩溃,更难以组织移民了。

如果先上上游和北干流的工程,恢复与扩大宁夏与渭北灌区,60-70年代再搞三门峡的话,虽然当时移民数量要增加到150万左右,但是向灌区移民的难度也不会太大了,而至直到现在延安地区南部的黄土塬区人口密度一直不大,或许650亿立方米的大三门峡水库就搞起来了,也就可以做到“黄河洪水一峡收”了。
 
黄河防洪最大的问题是洪峰急、流量大,超量洪水的问题并不突出,黄河百年一遇洪水洪量充其量只有100亿立方米(1933年8月11日黄河洪峰流量达20400立方米/秒,12天洪量为101亿立方米)千年一遇洪水估计也不过150亿立方米(如1843年黄河历史纪录最高洪峰为33000立方米/秒,12天洪量估计为136亿立方米),而且650亿立方米的库容比黄河年径流都多,那么黄河下游可实现水资源多年调节。而且即使用100亿的库容来滞洪,剩下的500多亿的库容可以用来蓄水、堆沙,每年10亿立方米的泥沙淤积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况且80年代以来,黄河来沙量已经大为减少,每年只有6亿t左右以下,三门峡库容的使用时间将延长到百年左右,就是运行50年的今天,仍然会有200、300亿立方米的兴利调节库容,还可以做到多年调节,黄河下游的水资源也不会如此捉襟见肘了,70年代后期和90年代黄河两个少水时段也不会断流。而且泥沙从河口向湖泊(水库)内部推进,会形成河口三角洲,也就不会有翘尾巴淤积的危害了,在泥沙重新填满三门峡水库的过程中,每年洪水退却后都会有新的土地消落出来,一百年后三门峡库区又是一个新的关中平原。

在泥沙重新填满三门峡水库的过程中,每年洪水退却后都会有新的土地消落出来,这何尝不是黄万里先生大放淤的理想呢?只是由黄河下游提前到了中游。

当然三门峡水库淹没损失太大,其实并不划算。而且在北干流山陕峡谷有更好的坝址。不过限于当时的认识与技术水平,1954年规划里大北干流只规划了一些梯级矮坝,因此,上面的评论也是欺人之谈,关公战秦琼罢了

对三门峡工程贡献最大的当属温善章先生。从1962年开始,三门峡按照温善章当年的思路进行了两期改建,调度方式由拦洪拦沙改变为蓄清排混,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泥沙淤积动态平衡,渭河潼关高程保持在328m左右,并在有利的水沙组合下三次下降。因此,三门峡水库实际上不能说是失败了,只不过是走了弯路,大才小用,事倍功半,340米高大坝,常年只蓄半库水,最高蓄水位也只有320m左右。而且低水位蓄水使泥沙淤积的尾闾常年停留在渭河下游这一沉积环境中从而难以避免“翘尾巴”淤积的问题。

但温老总被媒体“善意”的忽视。他并不是简单的反坝,而是主张每个水利工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建与不建,如何建。就如同他反对三门峡高坝一样,他主张在北干流上大碛口与大龙门水库。但是经历了三门峡水库的波折后,黄委会讳言在多沙河流上筑坝,只知道在黄河上游清水河段修水电站。

龙门、碛口、大柳树,黄河上只剩下这三个大型枢纽没建了,但是2030年以前能建成吗?估计悬?大柳树与龙门两个枢纽非常重要,大柳树与大龙门灌区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后备灌区了。大柳树规划灌区在贺兰山两麓,以及陕甘宁交界处1300-1500m地带,并且可以深入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这一带土地辽阔、人烟稀少、气候干旱、非常荒凉,但有水就有绿洲,也可以为我国陕甘蒙宁特大型能源基地建设提供生产生活用水。龙门水库位于黄河中游峡谷的出口,规划中的龙门灌区灌溉渭北旱塬东部和晋西黄土残塬,可以使当地的农业生产由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还可以为已有灌区补水,把高扬程抽水变成低扬程抽水。

还有就是泾河出山口里面的东庄水库,除了发电外,还可以控制泾河水沙,并灌溉泾东、泾西海拔600-800m的大片旱塬地带,泾河中上游和洛河中游也有大片的旱塬,塬面海拔在1000米以上,可以从泾河、北洛河里提水灌溉。六盘山、子午岭、黄龙山是被黄土塬包围的“绿岛”也是“湿岛”,泾河、北洛河的支流就从六盘山、子午岭、黄龙山上下来,都是清水河流,每条河的出山口子里都可以修成水库,并引水灌溉。还有黄河上游的大柳树灌区也可以向东延伸到泾河和北洛河流域,当然过分水岭要打长隧洞或者提水。渭北旱塬目前只能一年一熟,以种小麦为主,一料小麦的耗水量也就300mm,夏季休耕,无效蒸发在200mm以上,如果补充100~200mm的灌溉水,就可以由一熟变两熟,粮食产量不只翻一番,而且还可以减少200mm以上的无效损失。


https://m.sciencenet.cn/blog-595119-625197.html

上一篇:我对国家财政没有什么贡献
下一篇:三峡功罪:大流域开发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7 翟自洋 陈龙珠 唐常杰 闫国进 王铮 鲍海飞 霍有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