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北洋系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播种机

已有 5849 次阅读 2014-4-3 21:05 |个人分类:读史方舆|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北京, 高校, 中心, 民国, 北洋

有人老埋怨北京高校太多,这个也只能怪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北京的高等教育,始于晚清,成于民国,在抗战之前北京(北平)一直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国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大,私立的辅仁、燕大,以及天津的南开大学、北洋大学(北洋工学院),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永远流传的名字。

京津保的北洋一系高校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播种机。最悲催的民国国立大学不是国立中央大学,而是国立北平(中华)大学,虽然参与形成十几所以上的高校,但本部荡然无存,或许中国农大和北大医学院还保存有北平大学的一点血脉。

北洋系大学第一次大流散是抗战初兴,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北洋大学)三校迁陕组建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旋又与陕西本土的西北大学、西北农林高专,内迁的东北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后来的焦作矿院,今河南理工,一部分参与组建中国矿大)、河南农大畜牧系组建新的西北大学与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大)、农学院(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杨陵)、医学院(今西交大医学院)、师范学院(在兰州)。

光复后,三校迁回平津,东北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复校,但西北联大一系的相当一部分师资与学生留在了西北,扎根西北、建设西北,西北五校堪称西北地区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可以说如果没有平津三校和西北联大,今天大西北的高等教育完全会使另外一种局面。

北平师范后改称北京师大,成为了今天的顶级高校;52年院系调整,北平大学、北洋大学被打散,与被取消建制的辅仁、燕大,清华、北大相关院系以及从京津地区以外调入的部分院系、专业,合并成立了北京学院路的八大院校,北洋大学留在天津的核心部分发展为今天之天大、河北工大。

虽然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大相比,西北联大黯淡无光,但西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播种机,堪称百校之母,前述之西北五校与北师大、天大、河北工大、河北医大直接继承了西北联大的血脉,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沈阳工学院)、焦作矿院(河南理工)也属于西北联大的旁支,建国以后西北联大一系院校参与组建的高校不下数十所。

京津冀的北洋一系高校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输出者。联大三校中,北师大自成一门,成长为今日的顶级高校,还在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留下了一个兄弟;北洋大学虽然被拆的七零八碎,但天大和河北工大好歹还算北洋系的正宗嫡传,至今仍屹立于津门;唯曾风光一时,居于西北联大核心的北平大学,虽参与组建了上十所高校,但自身烟消云散,片瓦无存,堪称最悲催的民国国立大学。

建国以后从北京支援外地的大学也不少,包括超一流的中国科技大学,以及中字头的地质大学(武汉)、矿业大学(徐州)、石油大学(东营),以及华北水电学院、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等。文革期间,农大和林大也给下放了。70年代下放外地的高校最后返京复校,但那也是师生不断要求的结果。

建国以后,重点发展的高教中心是武汉和西安,包括武大(以及以前的武水)、原同济医大、西交大、西工大都接收不少京沪的高教力量。京、沪、武、西是我国四大高教中心。

武汉大专院校在校学生的规模甚至超过北京,虽然湖北超一流不及北京,但武汉大学、华中科大、武汉理工、中国地大、华中财经政法、华中师大、华中农大在领域内也都是鼎鼎大名。然而湖北的高考成绩之高则一直是路人皆知。西安也有西交大、西工大、西北大、西电、长大、陕师大、西北农林等一大批的名校,追溯他们的渊源,也多与平津沪一大批也以不存在的高校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南京源出中央大学的一系列南字头高校以及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也蔚为大观。

北洋大学调整外迁的院系专业如下:

地质组参与组建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

以冶金系、采矿系金属矿组为主体组建北京钢铁学院,现为北京科技大学;

采矿系采石油组并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组建北京石油学院,后发展为中国石油大学;

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学院,组建北京航空航天学院,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采矿系采煤组至中国矿业学院,现为中国矿业大学;

以电信系为主体组建北京邮电学院,现为北京邮电大学;

水利系农田水利及土壤改良专业至武汉水利学院(今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土木工程系测量专业至武汉测绘学院(今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矿冶工程系调唐山成立唐山矿冶学院,后改为河北理工大学,现为河北联合大学。



https://m.sciencenet.cn/blog-595119-781821.html

上一篇:中国的民族问题,不只是求同,也是存异
下一篇:高校播种机(续):在陕高校的京津血统

8 时志强 吕喆 曹聪 郑永军 刘淼 翟远征 王永林 shs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