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马和羊

已有 10700 次阅读 2015-4-4 18:53 |个人分类: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绵阳, 山羊, 奇蹄目, 偶蹄目, 盘羊

在十二生肖中,马年之后是羊年。马去羊来这很有意思,因为这代表了生物进化的方向。马和羊都属于有蹄类,但马属于奇蹄目,羊属于偶蹄目。奇蹄目曾经在地质历史的第三纪繁盛一时,但现在已经处于衰落消亡的过程中。偶蹄目是迄今为止进化最为成功的有蹄类动物,主宰了第四纪的地球大地。

马是最为进步的奇蹄目动物

奇蹄目因其脚趾数多为奇数而得名,现生的奇蹄目动物只有马、犀、貘三科,其中最为进步的为马科动物,其基本特点是四蹄中只保留中趾,盲肠膨大,盲肠菌群可以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奇蹄目又可以分为角型亚目和马型亚目。角形亚目的现存种多热带山林动物,包括犀科(现存两种非洲犀、三种亚洲犀)、貘科(亚洲现存一种,美洲现存四种)。

马型亚目现存仅一科一属,主要种包括(家)马(欧洲野马、泰盘野马)、亚洲野马(普氏野马,应当也是家马的祖先,最大的半野生种群在中国新疆东北部的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家)驴(非洲野驴)、亚洲野驴(包括波斯野驴、藏野驴、蒙古野驴)、斑马(又分为普通斑马、细纹斑马、山斑马等)、班驴(或被认为是斑马的一个亚种),其中,家马(欧洲野马)、家驴(非洲野驴)的野外种群已经灭绝,班驴已经灭绝。马和野马主要生活在亚欧大陆的温带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带。驴和野驴的主要生境是亚洲、北非的热带和温带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斑马主要生活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高禾草原。

羊是偶蹄目牛科中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一个类群

偶蹄目是一类进化很成功的动物,因为具有偶数的脚趾(多为二或四)而得名,种类繁多,种群的多样性和生境的适应性都很丰富,其自然分布遍布除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的所有大陆,从赤道到极地苔原,从雨林到荒漠,从海岛到雪域高原,都是偶蹄目动物的家园;其种类包括只有兔子大小的蹊鹿,到重达一吨以上的野牛、河马、长颈鹿。偶蹄目共分为三个亚目——猪型亚目(包括猪、西瑞<美洲野猪>、河马)、胼胝亚目(包括非洲单峰驼,亚洲双峰驼和南美无峰的骆马、羊驼、驼羊)、反刍亚目。其中反刍亚目最进步、种类最多、多样性最丰富,大部分头部有角(或雄兽有角)。

反刍亚目包括蹊鹿科(分布在非洲西部和亚洲东南部丛林中的小型动物)、长颈鹿科(分布在非洲草原,包括长颈鹿和矮长颈鹿)、麝科(集中在亚洲东部中国及周边地区)、叉角铃科(分布在北美)、鹿科和牛科(洞角科)。其中鹿科和牛科动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羊属于牛科动物,是牛科动物形体差异最大、生境多样性最丰富的一个亚科。牛科动物包括牛亚科、羊亚科以及种类众多的羚羊类。羊亚科基本属于山地动物,其生境从森林和森林草原到荒漠和荒漠草原不同。与牛科动物的分布中心在非洲(为数众多的羚羊)不同,羊亚科动物的分布中心在亚洲中部山地,包括亚欧大陆、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北的非洲北部以及北美洲(雪羊和北极麝香牛)。如果包括高鼻羚羊和藏羚羊(又被认为属于羚羊亚科),羊亚科包括13属,又可以分为5组。

1)高鼻羚羊组,包括高鼻羚羊(赛家羚羊)和藏羚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可以形成堪比非洲原野上的大兽群,高鼻羚羊角是重要的药材,在中国已经野外灭绝,藏羚羊引其优质羊绒,在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遭到毁灭性的捕猎。

2)羊羚组,包括欧洲的臆羚、亚洲的鬣羚和鬃羊、北美洲的雪羊,多为森林动物。

3)羊牛组,包括相聚遥远的北极麝香牛和羚牛(扭角羚)。北极麝香牛是现存有蹄类动物中最为耐寒的,分布在北冰洋沿岸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岛屿和格林兰岛。羚牛(扭角羚)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山地的一种特有动物,在动物地理学中属于喜马拉雅-横断山脉区系。

4)绵羊(盘羊)族,又称大角羊,除盘羊外还包括欧洲盘羊(摩佛伦羊,现存撒丁、科西嘉等地中海岛屿)、东方盘羊(赤羊,分布在南亚和西亚部分地区)、雪山盘羊(西伯利亚中东部)、大角羊(美国西部)、白大角羊(加拿大西部和阿拉斯加),除欧洲盘羊外,形成了环青藏高原和白令海的分布中心。在所有的羊亚科动物中,除了北极麝牛外,盘羊分布中心的维度最高。

5)山羊族,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西南部,非洲北部和欧洲的地中海地区,包括山羊(野山羊)、蛮羊(一种非洲野羊)、塔尔羊(分布在南亚和西南亚,包括喜马拉雅塔尔羊、阿拉伯塔尔羊、巨角塔尔羊等三个亚种,有时也被认为是独立的种)、岩羊(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与中国西北部的高山地区)等。山羊组大都属于高山动物,在阿尔卑斯与高加索山区,野羊和悬羊的足迹可以达到3000-4000的高山,在青藏高原与中国西北山地,更是可以攀登5000-6000的高山,对海拔落差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我们常说的羊主要特指绵羊(盘羊)/山羊族的动物。盘羊族中盘羊处于分布地带的中心部位,亚种最多,除指名亚种(阿尔泰盘羊)外,还有天山盘羊、哈萨克盘羊、乌兹别克盘羊、博卡拉山盘羊、帕米尔盘羊、西藏盘羊、华北盘羊(藏东盘羊)、蒙古盘羊等。山羊属动物主要包括山羊(野山羊)、捻角山羊、羱羊(悬羊、北山羊)、西敏羱羊(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羱羊(包括指名亚种和葡萄牙亚种)、高加索塬羊、东高加索塬羊等七种,其中野山羊和北山羊分布最广,遍及亚洲中西部、非洲东北部以及环地中海地区,野山羊包括巴基斯坦野山羊、克里特野山羊和牛黄山羊三个亚种,塬羊(悬羊、北山羊)包括阿尔卑斯塬羊、努比亚塬羊、西伯利亚塬羊等亚种。盘羊和山羊都以其头部的大角而著称,这是生物进化中为展示雄性力量而产生的一种装饰品。

绵羊的祖先可能是盘羊属中的欧洲盘羊或者东方盘羊(赤羊)、山羊的祖先可能是野山羊或者北山羊,今天在新疆北部人们仍然在用北山羊和绒山羊杂交,以改良山羊绒的品质。

马科和羊亚科中重要的经济动物

马科和羊亚科中都有很重要的经济动物,主要是马、驴、绵羊和山羊。可以说马和羊的驯化和广泛应用促进了六七年前,农业部落和游牧部落的分离,即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犬是第一种被人类驯化的家畜,但犬的驯化还停留在渔猎采集时代。既犬之后被成功驯化的家畜是羊,大约在七八千年前,中亚到地中海沿岸的居民首先驯化了羊,但很难说是山羊还是绵羊到底被首先驯化成功。当牧羊成为一种生活和生产方式,游牧部落就从采集渔猎的原始人群中脱离和分化出来。我国也有悠久的养羊历史,3000年前商朝的青铜器中广泛使用羊的造型,甲骨文中已经有羊字,姜、羌、美等古老汉字中都有羊的构型。但是中国羊是在本土驯化还是从西方传入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命题。另外,在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的分布范围大体都是适合养羊的地区,因过于湿热和寒冷,羊难以生存的地区,一般很少有穆斯林(当然在东南亚地区似乎有些例外)。根据伊斯兰教义,在兽类中只有反刍且有蹄的动物经阿訇祈祷后宰杀(放血)肉才是洁净的(实际上犹太教也有相似的教条,不过也有例外,马不仅是哈萨克人亲密的助手,也是重要的肉食来源,)由于太大,一头牛和骆驼的肉很难在短期内吃完,而古代炎热气候条件下,肉类很难长期保存,而一只羊的酮体重大约10-20公斤,适合一家人在短时期内吃完。因此,羊肉是最重要的清真肉类,牧羊的民族比较容易接受伊斯兰教。在部适合养羊的地区,由于没有合适的肉食来源,伊斯兰教则受到了一种天然的抵制。

养马及养驴业的兴衰

家马的祖先是欧洲野马,应该也有一部分血统来自亚洲中部的亚洲野马(普氏野马)。自古以来,马就是牧人和战士的忠诚的伙伴、农夫的好帮手,可用于驮、挽(拉车、犁、磨)、骑乘等多种劳动,是最重要的役畜。历史上,战马和骑兵是一个国家强大的保证,如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良马推动了匈奴、贵霜(月氏)柔然、突厥、蒙古、莫卧尔等帝国的崛起,阿拉伯马和单峰驼是颠峰时期的阿拉伯骑兵战无不胜的保证,西班牙和美国骑兵完成了对美洲印第安人的征服,顿河马和哥萨克骑兵是俄国沙皇最锐利的刀锋。中国历史上,大凡王朝盛世如汉唐都注重马政,白起、王翦、蒙恬、廉颇、李牧、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靖、徐世绩、郭子仪、徐达、常遇春、蓝玉、付友德,以至明成祖朱棣都是著名的骑兵将领,明清之际,满洲八旗、关宁铁骑、科尔沁铁骑也曾经搅动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战马最后在军事中被大规模应用是二十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苏俄内战,苏联著名的骑兵元帅谢..布琼尼还曾长期担任负责养马的农业部副部长。直到中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军马(包括骡子)还被大量用于拖动重炮、运输辎重,在三大战役(特别是辽沈和平津战役)中,骑兵师仍是战役指挥者最重要的战略机动力量,当然这也是战略骑兵落幕时的余晖。

在几千年的时间中人出处于不同的目的也选育了很多良马,如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马,欧洲的安达卢西亚马(西班牙马)、塞拉法兰西马、萨克森马、荷尔斯泰因马、腓特烈堡马、特雷克纳马、纯血种马、冰岛马,俄罗斯的顿河马、奥尔洛夫快步马、苏维埃重挽马,亚洲中部的哈萨克马、蒙古马、汗血马,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矮种马、雅库特马、鄂伦春马、黑河马等。整体上根据不同的气质,马可以分为三类,热血种马、温血种马和冷血种马。热血种马性格活跃、易兴奋,如阿拉伯马、纯血马,主要用于赛马,冷血种马性格冷静,不容易受到惊吓,主要用于驮、挽,特别是战场运输,如克莱兹代尔马、佩尔什马。

马是家畜中较为耐寒的一种,其抗寒性仅仅低于雪橇犬、驯鹿和牦牛。马也是被毛颜色最为丰富多彩的一种家畜,除了白色、黑色外,还有红色、黄色、灰色、褐色等。

我国的地方马种大体包括新疆的哈萨克马,北方地区的蒙古马,东北的鄂伦春马、黑河马,青藏高原的藏马,西南山地的建昌马、云南马、百色马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出于农业生产和国防的需要,又培育了许多新的马种,如三河马、东北挽马(包括铁岭马、吉林马、黑龙江马)、张北马、伊犁马、巴里坤马、山丹马、岔口驿马、大通马、河曲马、关中马等。

的被毛主要为黑或灰色,用途与马相似,但力量不及马,不过抗逆性更强,适应干旱沙漠、贫瘠山地以及盐碱低洼等各种生境。但家驴的祖先是非洲野驴,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不耐寒冷与潮湿。世界上驴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美巴西、墨西哥等国的干旱地区,北美很少,欧洲仅集中在环地中海地区。

驴大约在唐朝以前,通过丝绸之路,经过新疆进入内地,以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为中心形成了繁育中心,向东进入黄河下游华北平原,向北扩散到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草原、向南进入西南山地。东北和新疆北部、青藏高原和南方大部分地区驴很少。

中国的驴大体分为小型驴和大中型驴为两类。小型驴主要分布于生境条件较为恶劣的沙漠、贫瘠山区等,以新疆驴为代表,包括长城沿线的滚沙驴、库伦驴,太行山、沂蒙山等地的华北毛驴、西南毛驴等。大中型驴主要分布在平原农业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和华北平原,大型驴有关中驴、庆阳驴、泌阳驴、渤海驴、德州驴等,中型驴主要有佳米驴、西吉驴、广灵驴等。驴还大量用于与马杂交生产骡子。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到二十世纪中后期,马和驴等在农业、运输和军事等方面的作用逐渐被机械化所取代,马生产肉、乳的性能不及牛,存栏量日益减少,主要作为用于速度赛马、马球、马术等体育竞技方面。当然,马抗寒性能优于牛,在亚寒带至中温带的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带,可用于提供一定的乳肉制品

我国养马历史悠久,地方优良马种众多,除了西南山区可能还会保存一定数量的驮运役马外,中国马业大体存在三方面的发展方向:第一是发展速度赛马、马球、马术等体育竞技用马和观光旅游业用马匹;第二是从西南山区的“矮马”、“果下马”当中选育出一批小型马作为家庭宠物;第三是从重型役马中选育出一批肉乳生产性能较强的品种,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北纬45度以北)发展商品性的乳肉生产,马奶酒就是北方草原的特产之一。

是我国存栏量仅次于黄牛的第二大大牲畜,全身是宝,在山丘区旱地农业生产中还具有一定作用外,驴肉味美、营养丰富,素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称,关陇一带的名吃“金钱肉”也是用公驴身上的一个器官制成的,驴皮是生产著名的补血重要阿胶不可缺少的原料,也可以用于雕刻皮影工艺品。驴耐粗饲,能利用多种农林废弃物,所以驴的养殖在黄淮海流域、新疆、西南地区,特别是其山地仍具有一定意义,是实现农牧结合、秸秆过腹还田的有效途径之一。

养羊业是现代牧业重要的生产部门

绵羊和山羊都是世界重要的经济动物,是毛绒和裘皮等产品的重要来源,也提供一定数量的肉、乳产品。绵羊的特点是身披卷毛和螺旋形的角(一般公羊有角,母羊无角),形态可爱,而且性情温顺,喜群居;但在所有的羊中,绵羊四肢较弱,是典型的草原动物,而非山林动物。

绵羊多喜欢温和干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不耐湿热,但经过选育,也适应湿润的温带海洋气候。按其经济性能,绵羊可以分为毛用型、肉用型、裘皮型、兼用型及乳用型,其中毛用和毛肉兼用是最主要的生产类型,绵羊毛是产量最大和最重要的毛纺织原料。按羊毛纤维的直径,绵羊可以分为细毛羊、半细毛羊和粗毛羊,全世界所有细毛羊都含有原产于西班牙的美利奴羊的血统。半细毛羊主要有原产于英国的莱斯特羊、罗姆尼羊(肯特羊)、澳大利亚的考力代羊和乌克兰的茨盖羊,世界其他地方绵羊多为粗毛羊。除了肉毛兼用型品种外,还有专门的肉用型绵羊,如杜泊羊,躯体粗壮,呈桶状,以及用于肥羔生产的品种,如多塞特羊。羊皮多为羊肉生产的副产品,也有专门以裘皮为主要生产目的的品种,如中亚地区的卡拉库尔羔皮羊,中国的滩羊、湖羊等,产于阿富汗和中国青藏高原的紫羔皮也是非常有名。在欧洲西北部以及巴尔干地区还有一些以生产绵羊奶为主的品种,如德国的东弗里斯羊。

和人类的毛发一样,绵羊毛可以一直不断的长下去,这在动物界是独一无二的。新西兰著名的“逃跑绵羊”——史莱克,为抗拒剪毛,曾在七年时间里隐匿于荒山洞穴,总计积累了重达27公斤的长毛。绵羊毛多为白色,但一些裘用品种也有黑色被毛,紫羔皮就是黑褐色的羊羔皮。另外在我国西南三江并流峡谷地区云南省兰坪县还有一种及其珍稀的黑色乌骨绵羊,骨肉因富含黑色素而呈现黑色,除了乌鸡以外,这在畜产品里绝无仅有。

中国传统绵羊品种多为粗毛羊,主要有草原牧区和农区两大品系。牧区绵羊如新疆的哈萨克羊、阿尔泰大尾羊,以及带有阿富汗羊血统的塔什库尔干羊、刀郎羊等,青藏高原的藏羊,内蒙古草原的蒙古羊、乌珠穆沁羊、乌拉特羊,具有耐寒、耐干热等高抗性的品质,野外生存能力强,冬季可以刨雪觅食。农区的绵羊如黄河流域的滩羊、同羊、广灵大尾羊,小尾寒羊、大尾寒羊等,适于圈养舍饲。其中滩羊、湖羊都以其优质裘皮见长,大尾羊、同羊肉质好,寒羊因高产多羔著称于世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引进血液的基础上培训了一批细毛羊与半细毛羊,如东北细毛羊、内蒙细毛羊、新疆细毛羊,新疆半细毛羊、青海高原半细毛羊、凉山半细毛羊等。

与绵羊相比,山羊被毛平直,白色或黑色,也有少数品种为黄色或红褐色被毛,角如弯刀,身体瘦削,四肢强健,喜游走,是典型的山地动物,虽也和群,但性情活泼,喜角斗。山羊的繁殖能力较高,绵羊(除寒羊等少数品种)一般一年一胎,一胎一羔,少数两羔,而山羊可以年产2-3羔,甚至5-6羔。山羊喜欢较为干燥和温暖的气候,但也能耐湿热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环地中海地区与亚洲的中部与西南部。

我国是世界上山羊数量最多的地区,广泛分布于北纬45度以南的山地与平原。山羊的用途很多,在很多地区是重要的肉、奶、裘皮和绒毛的来源,山羊奶是仅次于牛奶的重要的乳品来源,安哥拉山羊还可以提供一定的羊毛(马海毛)19世纪以来,出现了一些专用的山羊品种,如奶山羊中的莎能山羊、努比亚山羊,肉用羊中的波尔山羊等。我国传统山羊品种以肉、裘兼用为主,还有一部分的绒山羊,如长城以外的新疆山羊、(内蒙)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辽宁绒山羊,青藏高原的藏山羊、黄河流域的子午岭黑山羊、陕北白绒山羊、太行山羊、黄淮山羊,西南地区的汉中白山羊、四川南江黄羊、简阳大耳羊、云岭黑山羊、贵州黑山羊、贵州白山羊等,华中地区的马头山羊,华南的海南黑山羊(包括东山羊和壅羊),一部分藏山羊还可以作为驮羊。二十世纪以来,在引入品种的基础上,通过杂交改良,也育成了一部分奶山羊品种,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如关中奶山羊、崂山奶山羊、河北奶山羊等。

养羊是我国畜牧业中重要的生产部门,也是农牧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我国黄河流域及其西北和西南高原高山地区适合发展绵羊和绒山羊,黄淮地区及以南适合发展乳肉兼用型山羊及肉用型山羊,除专门发展一部分优质羊肉、优质裘皮生产外,应以乳肉、毛(绒)肉兼用为生产目的,以基础母羊群体生产羊毛绒、羊奶,发展经济杂交,肥羔育肥,生产羊肉和皮张。利用我国地方品种适应性强、繁殖力高、肉味鲜美的优点引进生长迅速的国外肉用品种血液,发展专门的肉用羊,生产优质羊肉,并作为经济杂交的父本。利用引进的美利奴羊、莱斯特羊、罗姆尼羊(肯特羊)、考力代羊、茨盖羊、莎能山羊、努比亚山羊、安哥拉山羊(马海毛羊)改良地方品种,选育优良细毛羊、半细毛羊、奶山羊、毛绒用山羊,并作为经济杂交的母本

羊合群性强,适合集群放牧和规模化养殖。同时也适合小规模家庭养殖,只要有一到二到三只基础母羊,不用占用太多劳动时间,就可以实现年育肥五到十只羔羊,是农区,特别是山丘区农民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羊产奶单产较低,不利于商品化,但适合农户家庭自给性消费

 



https://m.sciencenet.cn/blog-595119-879839.html

上一篇:新生辩论赛
下一篇:煤炭 雾霾 铁路 世界能源格局

2 宁利中 吕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