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张晓得”与天晓得——古今语言的雅和俗

已有 4385 次阅读 2014-9-16 07:40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方言, 普通话, 诗词曲语辞汇释

“张晓得”与天晓得

——古今语言的雅和俗

语言是需要一个环境的,长期在北方待着,脑子里思考、嘴上说的都是“普通话”,家乡的语言就尘封起来了。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在外界的刺激下,尘封的房间似乎会打开一扇窗户。昨天看到畸笔叟先生关于“天晓得”的一个歇后语,脑子里就蹦出来一个词,“张晓得”,这可能是一个典型的吴方言了。

畸笔叟先生说:“天晓得”不算老上海话,好像南北都有。他举出的例子是吴方言,几个例子中,天晓得是主谓结构,晓得是不及物动词,天晓得三个字是一个子句,如:这种事情真是天晓得。

但是,在普通话中,天晓得往往带有宾语:天晓得他来不来?

吴方言中的“张晓得”,与上述北方话中的天晓得相类似:“张晓得俚(他)阿来弗来”。

在苏州话中,如果不带宾语,则用天晓得,与畸笔叟先生文中所举例子完全相同。如果带宾语,则用“张晓得”,见上述例子。

为什么称“张晓得”?

我看,这“张晓得”之“张”,应当是“争”。在切韵系统中,“争”属耕韵。在苏州话和南方许多的方言的白读中,张、争同音。

《诗词曲语辞汇释》:“争,犹怎也。自来谓宋人用怎字,唐人只用争字。唐玄宗《题梅妃画真诗》:‘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此习见”。

实际上,翻开宋元人所作的作品,用“争”表示后来的“怎”的句子,比比皆是。如《牡丹亭·腐叹》:“争知天上无人住,吊下春愁鹤发仙”。又如《如杭》:“争奈试期尚远,客思转深,如何是好?”

争就是怎。“张晓得”,应当写成“争晓得”,用如今的书面话,就是怎晓得,怎知道。

“张晓得”如今是一句听上去很“土”的方言,许多年轻人也不知道这个词语了。然而,追查起它的根源来,却还是很“雅”的。把“争晓得”放到诗词之中,正经是很雅的词汇。所谓雅和俗,不但是相对的,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语音的变化,很多音失去了它的字,雅、俗对于很多词语也是可以转化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828068.html

上一篇:学习与享受
下一篇:说说卜筮的一些事情(上)

8 郑小康 李伟钢 尤明庆 骆小红 李轻舟 戎可 XuexingLu JIANHU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