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促进就业不能仅靠经济增长

已有 2961 次阅读 2012-7-23 21:0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就业

促进就业不能仅靠经济增长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就业已经成为很多国家面对的重大挑战。美国5月份的失业率由上个月的8.1%上升至8.2%。这让奥巴马很是烦恼,共和党的竞争对手罗姆尼为此大做文章,给他的竞选连任敲了警钟。而欧洲的情况更为糟糕,拥有17个成员国的欧元区失业率达到11%左右,是1999年发行欧元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像西班牙这样的国家失业率更是达到创纪录的25%,一半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创造就业现在几乎成了欧美国家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当前,人们普遍的认识是创造就业要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增长了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和很多的经济学家都持有这种观点。可是美国最近的经济一直在增长、欧洲经济虽然发展非常缓慢但也是在增长,但其就业却没有跟着形势变好。经济学家们又从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给出解释。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问题,固然可以导致经济增长就业不增加,但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那么再好看的经济增长花朵,都不会结出就业增加的果实!今年421日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一组文章宣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尽管很多人对文章所说的以“制造业数位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不表示认同,但欧美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确是实实在在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更多的产值同时,也将很多劳动者挡在了劳动市场之外,这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很多国家更需要关注的问题。因为在这个新历史时期的很多国家,经济增长已经跑不过生产率的提高了!

经济增长带动不了就业的提高,那么怎样让更多的人有工作?有人想到1930年凯恩斯发表的著作《我们子孙后代的经济可能性》中的预言,到21世纪初大部分人只要每周工作15小时就能生产出足以让他维持优越生活的东西了,剩下的则是休闲时间。减少人的工作时间,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工作机会,这是凯恩斯给后来人的启示。每天工作3小时,凯恩斯的预言当然没有预测准确!英国的智库新经济学基金会建议每周工作21小时,每天工作4.2小时,这更靠谱些吗?实际上按照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只享受凯恩斯年代的物质生活,人类早就不用每天工作8小时了。但英国的两位学者近日在英国的《金融时报》撰文分析为什么凯恩斯预测的每周工作15小时没能成真:因为人们拥有的越多,就越想要更多;人们不想减少工作时间,要赚更多的钱,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两位学者新著一本书的名字就叫《多少才算够?》,对揭示发达国家的就业困境应该很有启示。

靠经济增长不见效、减少工作时间不可行,难道促进就业没有路可走了吗?答案不应该太悲观。英国萨里大学的蒂姆·杰克逊教授今年五月在美国《纽约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对此给出令人鼓舞又似乎听过多次的路线。杰克逊教授认为促进就业不应眼睛只盯着制造业等劳动生产率高的行业,促进就业更要发展劳动生产率不高的服务业和文化艺术产业。在目前人类的劳动生产率很高、在资源与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约束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工业品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限制、大规模扩展的余地越来越小,经济增长率大于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难。比较起来服务业和文化艺术产业这样的问题却不明显,医疗、咨询等服务业难以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更难以产生外包他国减少就业的问题。而文化艺术则更是不会因为生产率提高而减少工作岗位。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服务业和文化艺术产业会大大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幸福感。人类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多的消费,而是更好地生活。所以,在服务业和文化艺术业增加就业前景乐观!

当然,发展服务业和文化艺术产业也不是说说就容易实现的,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像发展工业那样千方百计予以推动。当前,最为关键的是在思想上认识到促进就业的合理路径在这里。

《环球时报》 2012-07-23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6140-595067.html

上一篇:中国工业化即将完成
下一篇:一份未受到重视的关于北京大雨的政协提案

1 贾利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