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络,小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fanman 我是少数时,考验自己的勇气;我是多数时,考验自己的宽容。

博文

对寒门子弟来说:读博是合适的选择吗? 精选

已有 18228 次阅读 2010-11-26 12:49 |个人分类:记录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广西6岁艾滋孤儿独自生活 饭菜没油没盐吃的香》见http://news.qq.com/photon/tpyk/duzishenghuo.htm

今天我读了彭老师的“读博士是穷孩子发财的一条正路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7221

读了第一反应就是想跳出来喊:

“彭老师,穷孩子们够惨的了,你就别祸害他们了!”

后来想想理性一点吧,我的观点如下:

尽管穷孩子们在高等教育阶段以下和富孩子们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但教育确实是穷孩子们改变他们人生境遇的最好途径。因为只有穷孩子们得到了足够的教育(这一点上我和彭老师观点是一样的),他们才有可能从对他们不利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找到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

我想我和彭老师的区别仅仅在于:是不是只有读了博士才能称得上得到了足够的教育。

一方面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看,读博士并不是好的选择,读了博士平均下来未必比硕士挣得多(如http://zzy.china-b.com/sdsfdx/ksbm/256.html)。彭老师根据的可能仅仅是自己的体验,这个和自己买了彩票中奖了然后说大家都应该买彩票来发财没有什么区别。即便他自己的博士生毕业以后都不错,他也不能说明这帮学生硕士毕业以后就出去没有好的出路。我们总能找到典型案例出来,可这些不是统计规律。比尔盖茨和韩寒都辍学回家,人家都很成功,这样的例子我还能举出很多来,但你能说让孩子们辍学是最好的选择吗?

另一方面,中国有句古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为了培养这个孩子用尽了这个家庭的每一滴血汗,让这个家庭的顶梁柱能早点工作应该是比较理性的选择,有道是“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钱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权重,即便做了博士以后,40岁以后很有可能发财,可这个和25岁就能确实给整个家庭生活一些改善相比,可能后一个更靠谱。“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人生的悲剧。

极端一点看,即使这个社会再增加三个学位如:“壮士”、“烈士”和“圣斗士”,也总有人会讲“穷人的孩子应该读圣斗士”。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学校教育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重要,彭老师讲的各种目标都可以通过终身学习和网络学习来实现。

屁股决定脑袋的导师们,总有一套说辞来劝学生去读博士。为什么你们不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无论是穷是富)没有挤破脑袋读博士呢?要是读博士是最能发财的方式,博士入学考试应该比高考和公务员考试竞争还激烈才对呀!可现实情况呢?

如果要问我什么样的研究生导师算是一个好导师,我心中的一条标准就是永远不劝说自己的学生读博士,可遗憾的是好多老师都败下阵来。

 

[4] 标题:
发表评论人:stone1971111 [2010-11-26 16:10:22]     删除  回复

小时候家庭困难,大学毕业时家里债务累累,弟妹还在中学,父母不大同意我来读研,甚至读博。我觉得已经困难了这么多年,可以继续困难几年,翻身不用那么着急,反而是浪费了自己读书的潜力才是最遗憾的事。我自我做主来读研了。父母迄今不后悔我的选择。
博主回复:对父母来说,子女的选择除了支持还有什么办法呢?难道要他们跟你说:“孩子,家里困难,书你别读了?”

一方面,在硕士入学面试的那段时期,我永远忘不了全家(父母还有两个姐姐)知道我的两万元学费不用交一个月还有240大元时(一开始没考上公费的,还好后来学校又给了几个名额,好像叫师资生吧)的兴奋!

另一方面,我众多没有考研和念博士的同学活得也挺成功,实际上现在最没钱的就是我们几个一直读博士没有工作的人了。

我读完博士背井离乡当了老师,第一年过年回家把我的工资数给我爸听,我爸沉思了半刻,说:“这么少,上你大爷家拜年的时候可适当夸大一下”。唉,我个人为了理想生活,无论穷富都无所谓,有饭吃有衣穿就行了,也没指望今后能发财。尽管两个姐姐书没读多少,但是更多的是她们从金钱和精神上关心爸爸妈妈,有的时候有些惭愧。

可现在都是一个孩子,穷人家的父母眼巴巴地盼着“穷窝里的金凤凰”能发家致富,可搞科研有几个能发财呢?

省省吧您!尽管我欣喜地看到博士生的待遇正在提高,但家里没有点经济实力,穷孩子们还是尽早出去挣钱吧,毕竟只要你是个有心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学到自己想学到的东西。即便你要读个博士,一定要找个有应用背景(将来有钱景)的课题!

后记:本人觉得中国科学的希望是那些家里衣食无忧而本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同学们(总体上看),毕竟有钱到了一定程度边际效应就降低了,人就得有点追求了。但寒门子弟读博士也不是不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只是心中有根弦:发财的可能性不大!

这篇文章仅仅讨论的是穷孩子读博士是否容易发财的事!

在国家不搞优胜劣汰和大幅度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的情况下,我

基本上同意王老师的观点:

一个预测:中国科研的希望在“富二代”?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1479

想想西方中世纪的骑士和往后一点的科学家都是富人就基本上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m.sciencenet.cn/blog-64458-387632.html

上一篇:什么叫伟大、了不起?
下一篇:蝉联亚军:史冬鹏

24 刘洋 向峥嵘 彭思龙 张晓锋 李鑫 吉宗祥 熊李虎 佟冬 金小伟 马乐宽 赵晖 苗元华 吴军 李志俊 耿文叶 侯成亚 唐常杰 齐霁 闫小勇 黄峥 杨文祥 zenliang jiaol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