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ESC

博文

学习、写作诗词的一些体会及浅见

已有 1769 次阅读 2021-3-18 15:09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在中、小学时代,我的兴趣主要是数理诸科。很快就发现:应用题难解,主要原因是不理解题义;便开始重视语文。逐渐感到基础知识的完整性,也非常重要;所以我在中、小学并没有明显地偏科。这使我不惑之年转而研究人类认识量化时,只感到多方面的知识不足,并没有发现存在无法攻破的难关。

      人类认识量化,不单是为它建立数学模型。这个研究课题应该包括识别、概念产生、信息的提取、语义理解及表达、新知识的产生以及它们记忆结构(或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必然涉及人脑组织和功能、哲学、数理逻辑、语言学、分子生物、实验心理、数理各科及人工智能等。对语言学的学习,减轻了我理解诗词结构的困难。

      在退休前我就喜欢唐诗宋词,也写过一些诗词,大都是模仿而已。退休后我有大量的空余需要添充;便挑选出唐诗宋词各四百多首、其它朝代的诗词近二百首,十数年每日从早上6点开始朗读1-2个小时。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能生巧,逐渐摸索到一些规律,也能够写诗填词。下面我主要谈一些填词的浅见。经历一千余年后,语言、汉字的平仄及韵母都有所变化。即便你熟记了前人总结的平仄及韵的字表,写出的诗词也未必与现代语言的声调相符;未必对你想要表达的对风物理解、形象、比拟、情感等心声,达到诗词用句阴阳顿挫有致、表达确切、铿锵有力而恰到好处。只要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也就可以了。一味局限于平仄约束,是很难写出好的诗词,更别期望能够生动感人了!律诗对于平仄、韵、对仗要求严格;但派字则大可不必,韵母参照现代汉语词典即可可以了。古诗则不然,全诗可以有多个韵群;例如诗仙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就包含6个“韵群”。对于填词,关键是正确识别词牌的“韵群”。有了这个基础,填词就简便多了,不必再逐韵对照填词了;萨都刺的名作《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便是这样逐韵对照照填写的,我去年的《念奴娇/舟山记忆.步东坡韵》更是如此。对照苏东坡的《念奴娇/大江东去》的填词,很难表达自己的想要表达的用韵。实际上这首词与绝大多数宋词一样,也是一韵到底的;不过其“韵群”的结构比较复杂,“韵群”中还有“次韵群”。我用句号。作为“韵群”的分割符号;用分号;作为“次韵群”或“次义群”的分割符号;而“次韵群”与“次义群”是对应的,这与古诗中的“韵群”相似。按照对宋词的理解,对这首名词断句如下: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可以看到:《念奴娇/大江东去》有4个“韵群”,句号前的字韵便是这首词的主韵律;步其韵应该保持其主韵律不改变。“次韵群”就是次义群”,是一个完整语义的语句表达单元;可以按照派句的需要来挑选合适的韵,不必拘泥于原来的次韵。其实绝大多数宋词都是全词同一个韵母,与这首词的主韵并无本质不同,都是可根据表达需要来选择韵的。当然也有例外,例如词牌《减字木兰花》便有4个“韵群”,又称它为减兰或四仙韵。由于现在对宋词都是按照句义来断句,不便于填词;我才提出了“韵群”的概念。但我是学理工出身,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写诗填词不过是我的业余爱好。以上说法如有不妥,肯请文学的专家批评指教。




https://m.sciencenet.cn/blog-698426-1277438.html

上一篇:八声甘州(治学说)
下一篇:今有词《太常引》说“简化”劝世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