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erw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lkerwan

博文

读博路上:人人皆为我师

已有 2027 次阅读 2012-5-24 11:10 |个人分类:读博路上|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读博, 老师, 人人, 学校食堂

上周和同班同学一起听完英语界“牛人里的牛人”(据介绍人讲中国大陆英语界发表的国际顶级期刊中差不多有一半半是他的文章)--清华大学王宁教授的讲座,也到了吃晚饭的点了。大家一起走着去学校食堂的路上,聊起了彼此的研究进展和体验心得,也聊到了这学期的课程多,而且散,探讨着彼此对课程的看法,见仁见智,体验各不相同。

晚上回家的路上,又仔细想了想这学期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结合开学快一个月的上课心得,盘算一下,确实不同于大学和硕士期间的学习,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考核方式,都大不一样。

大概38个学时的哲学课就有大约18个老师上,都是专题形式,专业综合课48个学时,也是有本学院的16个博士生导师以讲座的形式开课,另外,还有研究生院的学术前沿讲座10个,更是国内甚至国际上有名的人物,涉及美学,艺术等等,还有学术英语写作和口语课,考核方式没有什么闭卷考试,基本上都是最后写篇Paper,只有一门考试,还是开卷。上课考勤也不严格,这似乎看起来,挺容易的。但同学们的聊天和自己的感受是,这恰恰是博士期间的任务要求不同所致。

博士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出研究成果,不仅要学习整合知识,更要从现象出发,抽象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形成构念和假设,然后去实证验证。这里面涉及KNOW WHO,在本研究前沿领域大师级的人有哪些,研究了那些,那些还没有突破,更要知道自己的研究兴趣在哪,还有KNOW WHAT,知道别人什么,你自己知道什么,为什么这么说(KNOW WHY),你用的什么实证工具和方法,资料收集和分析的方法,量表指标等研究设计与理论假设的效度和信度如何,有没有创新,所作出的贡献在哪,层层都是卡,步步都是关,要自我质疑,自我拷问,更要坚守学术道德,还有就是英语工具的表达,要充分体现科学的信息性和事实性表达,一篇论文的背后是,对自己而已,全是挑战,但这样的挑战更是体现了一种学术探索的自由和好奇心创造力的满足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贡献自己的创造。

想到这,想到有幸在短短一个学期内,能听到40多个老师的各有特色的讲座,无论从博士修养,还是研究内容方法等等方面,均可潜移默化,提升自我的研究基本功和研究内功,联通那些所阅读文献的作者所提供的,这些都是最好的创新基石,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反正自己从每堂课,每个老师,每个讲座,都学到了东西,受到了启发和激励,读博士做研究,发不了大财,但更多的财富又不是钱财所能衡量和买到的。更多的挑战,让我看到了更多挑战经历本身的乐趣,更让我看到了身边有那么多老师,同学等等,有时他们的一句话就起到了醍醐灌顶的效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读博路上,这么多人与自己通行,老师何止三个,人人皆为我师,宽阔自我胸怀,广而吸纳,兼收并取,集成创新,幸甚!



https://m.sciencenet.cn/blog-726805-574388.html

上一篇:感悟生命:读博对你有啥用
下一篇:随笔记事:大道至简,化繁为简

3 蒋迅 王季陶 程建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