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华的活动构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gh 活动构造,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哪天要了你的命,也许……

博文

淡定还是嫉恶如仇

已有 3139 次阅读 2012-12-4 14:41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冲突, 淡定, 地铁故障, 误机

淡定还是嫉恶如仇

 

给普通老百姓的印象中,平时要么不出事,要么抖出来的都是大事,以至于很多人眼里都认为事多仇深、水深火热,甚至部分人产生嫉恶如仇的心理。为什么不能淡定?

昨天坐飞机,航班航程也就一个半小时,可是临起飞时间通知要推迟40分钟,也没搞清楚具体原因,有几个乘客听到消息马上采取处理。一个转机的确定赶不上转机航班了,找乘务员咨询方案,最后也只能这样了。坐旁边的两个干脆就下去了。还有很多人电话,通知约好的人航班耽误信息。在这期间,看到有人上飞机,有新的拖运行李装机。到时间40分钟后,有马上通知下一步情况,在推迟15分钟。然后按通知起飞,并通报到达时间和目的地天气等信息。总算晚点接近一个小时到达。中午的航班,没有食物、没有饮料,只有冷水。

从机场下飞机,进入的是候机大厅,似乎路标不是我熟悉的那种,边走边看到了提行李处。一看,这些人提了行李往回走,没有想象中的出口。嘿,只好问路了。找到转运车站,坐车到地铁站。人真多,排队在自动购票机买票。唉,不熟,把塞进去的钱都存到票里了,可是我的目的地花不了这么多,郁闷和迷茫,终于后面有好人帮忙讲解了一下。只好留着回程在充值用余下的钱。然后在他的帮助下,到了站台。

坐着地铁,人很多。坐着的,站着的,坐地上的。地铁开了四站,停下来,通知计算机故障,需要15分钟处理,道歉、请求谅解。旁边马上有人打电话通知与自己有约受影响的人。过了15分钟,通知还没弄好,还需要10分钟,再道歉、请求谅解。10分钟不到故障处理完成,通知马上出发,道歉、感谢。终于到目的地了。

国内经常看到重大新闻是,因为误机,乘客与航空公司或者机场冲突。航空公司不相信乘客能宽容理解,经常编理由。乘客不相信航空公司说的是真实情况,误机必然强烈表达不满。乘客与航空公司没有信任可言,经常是嫉恶如仇!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地铁,例子在网上一搜一箩筐。

我要说的是,我前面叙述的的两次延误和故障,是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参加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2012年秋季年会碰到的,这种运气能连续碰上人估计不多。但是感觉这些人都似乎非常淡定,好像发生这些事情是随时随地、不足为奇。可是,机场可以查到每个航空公司的延误统计数据,地铁的运行每个站点都有时刻表。这似乎说明事故并不是那么常有的事情。

为什么一边嫉恶如仇、一边淡定得很?这不是一句文化差异、文明素质能解释的吧。社会需要信任,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良性运作。而信任的建立,必然要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惩处机制,虽然这似乎只是一些市场行为。

 



https://m.sciencenet.cn/blog-73355-639106.html

上一篇:青藏高原高海拔地质工作的风险与对策(三):对策
下一篇:关于地震预测预报:AGU2012秋季年会相关讨论

5 刘洋 曹聪 罗德海 刘桂秋 黄卫东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