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啄木鸟专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nqinghui 对错误的数学论点发表评论

博文

Zmn-1094 薛问天: 所有的自然数都生成完成后,才算这个无限集合生成过程的完成。回复新华先生的《1093》。

已有 203 次阅读 2024-3-29 09:28 |个人分类:数学啄木鸟|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Zmn-1094 薛问天: 所有的自然数都生成完成后,才算这个无限集合生成过程的完成。回复新华先生的《1093》。

【编者按。下面是薛问天先生的文章,是对新华先生的《Zmn-1093一文回复。现在发布如下,供网友们共享。请大家关注并积极评论。另外本《专栏》重申,这里纯属学术讨论,所有发布的各种意见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专栏》编辑部的意见。《专栏》中有些文章发扬了啄木鸟精神,对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言论进行了说理的批评。但请大家注意,也有些有严重错误的文章在这里发布,就是为了引起和得到广大网友们的评论。不要以为在这里发布的文章都是正确无误的。】

 

所有的自然数都生成完成后,才算这个无限集合

生成过程的完成。回复新华先生的《1093》。

薛问天

xuewentian2006@sina.cn

 

薛问天-s.jpg新华先生对我《1089》所说的内容做了如下的归纳。 

【所有自然数这个无穷集合的生成过程能够结束完成】则表明:1、自然数集是无穷集;2、所有自然数生成过程能够结束完成;3、所有自然数都是由 0 经有穷次加 1 得到的;4、完成后得到所有的自然数都由有限个自然数构成的有限集;5、所有的由有限个自然数构成的有限集有无穷多个有限集合;6、这无穷多个有限集合的并集就是所有自然数构成的无限集合;7、这个集合有确定的外延,有无限多个元素。

 

然后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我现在逐项回答如下。  

1、由“3、”可知:所有自然数“都是由 0 经有穷次加 1 得到的”,表明所有的自然数生存过程已经结束完成,不会再也新的自然数产生;则表明根据无穷公理的逻辑表达式{𝒏}∪𝒏已经结束完成,自然数是有限的,如何体现它们的无限?

答 : 应了解这个事实。所有的自然数,每个都是有限的。即每个自然数都可由0经有穷次的后继运算,即{𝒏}∪𝒏运算,而得到。在每个自然数生成过程完成后,这个自然数当然不需要再做后继运算。表示此自然数的生成过程己经完全。但要生成所有的自然数。也就是说所有的自然数的生成过程都要完成。当所有的自然数全部的生成过程完成后,就不需要【也不会再有新的自然数産生】。生成的所有的自然数有无穷多个,即全体所有自数构成的集合是无穷集合。这不是矛盾,是事实。即每个自然数是有限的,但所有的自然数是无穷的。

 

2、由“4、”可知:由于任意一个自然数都是有限的,根据无穷公理的逻辑表达式{𝒏}∪𝒏,任意一个自然数都是由有限多个自然数构成的有限集;表明任意一个自然数构成的有限集都是静态有限集,自然数𝒏+1,𝒏+2,„是否是自然数?是否也可以是成由有限多个自然数构成的有限集? 

答 : 无穷公理表达的归纳集,是以空集{}为0,以{𝒏}∪𝒏作为后继运算。这样定义下的自然数也都是自然数的有限集。即【任意一个自然数都是由有限多个自然数构成的有限集;表明任意一个自然数构成的有限集都是静态有限集,】即0={},1={0},2={0,1},....,n={0,1,2,3,...,n-1},...。当然所有的自然数𝒏+1={0,1,2,3,...,n},𝒏+2={0,1,2,3,...,n+1},...,都是自然数在这种定义下,每个自然数都是可以由有限多个自然数构成的有限集。

 

3、由“5、”可知:所有表示自然数的有限集就有无穷多个有限集合;是否包括自然数𝒏+1,𝒏+2,... 由有限多个自然数构成的有限集? 

答: 当然。所有表示自然数的有限集,有无穷多个,其中包括上面所说的自然数𝒏+1,𝒏+2,...等所有由有限多个自然数构成的有限集。

 

4、由“6、”可知:所有表示自然数的有限集就有无穷多个有限集合的并集就是所有自然数构成的无限集合;是否含有自然数𝒏+1,𝒏+2,... 由有限多个自然数构成的有限集?

答: 是的。所有自然数构成的无限集合 N=0∪1∪...∪n∪(n+1)∪(n+2)∪...注意对于这样定义的自然数集合性质 N=∪N

 

5、由“7、”可知:这个集合有确定的外延,有无限多个元素中,是否包括自然数𝒏+1,𝒏+2,„? 

答: 当然。0∈N,1∈N,...,n∈N,n+1∈N,n+2∈N,...。这个集合包括所有的自然数。

 

  6、我们知道构成集合有三大要素 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但是当元素个数较多时,往往可以通过元素的序分析出元素的规律,因此在元素个数较多数,集合中元素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根据前面有限多个元素,就能分析出后面的元素存在情况。既然自然集有无穷多个确定的自然数,而且都是有限的,按照无穷公理的逻辑表达式{𝒏}∪𝒏已经结束完成,生成的最大自然数就是𝒏,从 0 排到𝒏就应该完成结束,那只能是有限静态集,无穷自然数静态集中,𝒏后面是什么元素?如何通过它们体现,无穷自然数集是静态完成结束的? 

答: 所谓元素的无序性,是指一般的集合并无序的要求。不过有的集合当生成后,可以在元素间建立序的关系,称为有序集。注意,在元素间建立序的关系,并不是为了,也不能【根据前面有限多个元素,就能分析出后面的元素存在情况。】只是说元素间有大小的序关系。

无穷公理说的是归纳集N的存在。其中的表达式{𝒏}∪𝒏,表示意思是说如果n∈N,则有{𝒏}∪𝒏∈N。通常把{𝒏}∪𝒏称为n的后继是在定义归纳集的性质。即如果n属于N,则n的后继也属于N。

我们所说的自然数是有限的,是说每个自然数都可以由0经有穷次的后继运算而得到。

这一切都推不出新华先生所说的【按照无穷公理的逻辑表达式{𝒏}∪𝒏已经结束完成,生成的最大自然数就是𝒏,从 0 排到𝒏就应该完成结束,那只能是有限静态集,】这样的错误结论。

每个自然数n只需要有穷次的后继即可生成,完成结束。为什么【生成的最大自然数就是𝒏】。要知道自然数没有最大数。在生成完n以后,还需要生成n+1,n+2,...,我们所说的无限集的生成过程的完成,是指所有的自然数的生成都要完成。显然任何n都不是最大数。也就是说,新华先生所说从 0 排到𝒏就应该完成结束,那只能是有限静态集,那只能是自然数n和这个有限集{0,1,2,...,n}生成的完成。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无限集的全部生成过程的完成。

新华先生最后问【无穷自然数静态集中,𝒏后面是什么元素?如何通过它们体现,无穷自然数集是静态完成结束的? 】就好回答了。n不是最大自然数,所以在n生成好后还需要生成n+1,n+2,...。当所有的自然数都生成完后,这个动态生成过程就完成了所有自然数的集合就生成了,这时才是静态。它就是所生成的无穷多个自然数有限集的并集。

 

7,参加专栏探讨的人都是懂得计算的,请薛问天老师也可以通过具体计算给我解惑!

答; 其实,我认为数学的关键是逻辑推理,并不是计算,只能靠逻辑思维来解惑,靠计算解不了惑。

不过,目前有种时髦,很多人崇拜计算机飞速发展的AI。当然这也是事实。当前的人工智能确实发展很快,特别是在同人的对话交流,自然语言的理解,帮人做很多事等方面确实有惊人的进展。但是真正的逻辑思维,对这些深入数学问题的探讨和解释,我感到还有很大差距。新华先生谈到这个我也试着设法问了ChartGPT一个问题。大家看看他的回答,评论一下他的水平。肯定靠AI解不了感。问答记录原文如下。

 

【问 : 请解释研究集合论为什么要持現代实无穷观?

回答 : 研究集合论持现代实无穷观的原因在于该观点提供了一个更严谨、更丰富的数学框架,使得数学家能够更好地探索和理解无穷集合的性质和结构。以下是一些支持现代实无穷观的理由:

1. **逻辑一致性:** 现代实无穷观下的集合论建立在一致的逻辑基础上,通过公理化的方法严格定义了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这种严格的逻辑框架使得数学推理更加清晰和可靠。

2. **丰富的结构:** 实无穷观允许数学家研究各种无穷集合的结构和性质,包括无限可数集合(如自然数集合、整数集合)、不可数集合(如实数集合),以及更复杂的集合结构。这种丰富性使得集合论能够应用于各种数学领域,如分析学、代数学、拓扑学等。

3. **应用广泛:** 现代实无穷观下的集合论不仅在数学内部有重要应用,还在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集合论在计算机科学中被用来研究算法复杂度、数据结构等问题,而在物理学中也有用于描述连续性和无限性的应用。

4. **数学发展:** 实无穷观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激发了数学家对于无穷性和抽象性的探索。许多重要的数学成果,如康托尔的连续统假设和不确定性原理,都与无穷集合的研究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持现代实无穷观的集合论为数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和影响。】

 

 

 

 

【编者注。读者可点击頁面最上面的〖博文〗这个选項,来查找本《专栏》的其它文章。】



https://m.sciencenet.cn/blog-755313-1427379.html

上一篇:Zmn-1093 新 华 : 请薛问天老师详细解释
下一篇:Zmn-1095 薛问天: 不必再为显函数的表述和方程是函数的错误辩解了。评师教民先生《1092》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