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guox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guoxue

博文

【随笔】哲学(一)

已有 2681 次阅读 2013-8-29 09:3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哲学

哲学——方法:观察,体悟,交流,有的哲学家也做实验;用语言文字表达直觉、思维过程和结论。

 

哲学重形而上的感悟,宏观的把握,本体的确立。

 

哲学的世界先验地存在,人只是下意识地找到了这片开阔地。哲学没有终点,即使所有哲学家都倒下,它也不会有致命的损失。

 

哲学指代的是一个自足恒久的体系,它超越任何光辉灿烂的星河与一切飘渺寂寥的空虚。

 

哲学是无穷的追问,不到最后一刻,我说不出对哲学的全部理解。

 

智慧生于沉默,若想说出让人受用一生的话,你得用完整的生命和灵魂张嘴——“哲”的启示。

 

哲学为走近它的人提供了较为自由清醒的状态,它给人以当局者、旁观者、透视者等众多的眼光和身份。

 

哲学的独特之处:它让许多人和事变得越来越没有作用和价值,就像外科手术结合对症下药,将病变和有毒的部位连根除去,让机体恢复应有的功能和活力。

 

哲学,还有审美,刻意的强求反而离其更远。

 

一切人类困惑,必须超越人性才能透视。在林中,你无法一览整个森林。如果科学是当局者和旁观者,哲学则是全方位的透视者。

 

一旦悟得了哲学的精髓,人的一举一动就再也离不开它,睡觉、吃喝、呼吸,一切都是哲学的。小别胜新婚,有时候,哲学需要人大动干戈地同它伤离别。

 

哲学既不圆也不方,它随物赋形,因势利导。因为无形,故可成一切之形;因为无欲,故能度无穷私欲。

 

哲学不仅幻想生死对话,而且企图瞬间穿透无限和永恒。

 

给人类提供愚公移山式的精神动力和海纳百川的前瞻视野,是哲学的光辉使命所在,人类的哲学就应该鼓舞和指导人类超越自身。我所接受的哲学不但要开放、自由、从容,而且要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哲学”这个词汇可能改变和消失,挖掘人类生命最深冲动,探究人类和自然最终走向——这项事业始终存在。即使有一天人类超越了自己,仍然会问:“这到底为什么?我们下一步将去哪里?”

 

“人生苦短,傻子才终生沉迷于谈玄论道”,现实主义者如是说。

敢以毕生心血同虚无和不确定性搏斗的人不多,人类的哲学宗师不可能也不需要超过十个。

 

哲学讲究进展,更照看心灵和星空。在此意义上,康德和尼采是有超常天赋的野心家,像帝国元帅式的心理医生,妄图生吞活剥人类的理性和灵魂。他们是有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但还不是大师。尼采的孤独登峰造极,他呼叫自己的时代,却无人应答,但那是人性。灵魂何曾孤独?

 

针尖、刀刃总是孤独、稀薄又坚硬的,不如此它何以凝聚锋利尖锐的意志?

哲学及哲学家亦如是。

 

真正的哲学和哲学家是极其罕见的天文现象,灵魂对人性和社会不能期待太多。


哲学的旨归是玄思永恒,而非直接拯救社会和人性。自救是最可靠的救世主。

 

同情心很好,但神也无法从根本上颠覆一个人的生活,尤其当一个人正是一个人时。


如果能,世间就没有人神之分,哪怕是杜撰的神。没有人,杜撰的信仰也不得存在。因为有区别,虚构和信仰才得以成真。




https://m.sciencenet.cn/blog-882964-720571.html

上一篇:有些问题是不能用逻辑来扯淡的
下一篇:【摘录、随笔】科学与哲学

4 武夷山 郑智捷 蔣勁松 袁海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