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drdlzy 每个故事都和你有关……(本人现居济南,供职于某杂志社,编辑。邮箱:sdrdlzy@163.com)

博文

十年:在困惑中成长

已有 2013 次阅读 2012-2-28 12:4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十年:在困惑中成长

——读《幸福了吗》有感

李宗彦

10年前出版《痛并快乐着》后,白岩松又于2010年出版了《幸福了吗》。和那些以个人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名人出书不同,这本书不能满足人们的偷窥欲,它的重心不是白岩松的私人生活。白岩松在书中的角色相当于导游,带领人们游历20002010年的中国,后者才是作者要展示的风景。用封面上的两行字来概括这本书是最贴切的:“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成长与困惑。这个人,也是你。”

读《幸福了吗》,书中散发的困惑感紧紧吸引着我。阅读中,经常会感受到作者用那种不怎么确定的语气讨论某个问题。我喜欢这种不确定,它没有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说教,有的是与读者真诚、平等的交流。从书名到目录到正文,从代序到代后记,有那么多的疑问句,那星星点点的问号,常让我想起白岩松紧皱眉头的标志性表情。问号告诉我们,作者在思考这些问题,有时这些问题可能也是问读者的。比如书名,幸福了吗,有个大大的问号,却没有主语。作者是问自己,还是在问读者,抑或两者都有?即使随便地浏览,也会感受到作者的困惑。随便摘几句书中的例子吧,幸福在哪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新闻进步了多少?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SARS真走了吗?灾难中,我们要学到什么?看日本,看什么?美国,美吗?感动,有没有用……

困惑源于变化。那么多的困惑,似乎都是由一个困惑衍生出来的,那就是:我们该如何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时代?这个问题太抽象,于是白岩松开始讲故事,以轻松自在的方式,把他的想法一点一点表达出来。我们不妨随着他讲的那些故事去看一看,这十年中,我们的困惑,我们的成长。

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种角色的变化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是一道现实的命题。当911事件发生后,针对国人解恨的感觉,白岩松指出,这是对生命的漠然,一种可怕的情绪。针对由奥运火炬传递在巴黎失控引发的抵制家乐福事件,白岩松反驳了标榜爱国、骨子里是盲目的激情宣泄的抵制事件,坦言用爱国主义绑架别人行为是不对的。从没能直播拉萨314事件到乌鲁木齐75事件直播产生的良好效果,在对比中说明了,要满足老百姓的知情权,哪怕是负面事件,及时透明的报道,对事情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在对SARS的阻击战和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救助中,我们有了长足进步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事过之后亡羊补牢,事发之前防患于未然。白岩松反思问题,着眼长远,提出“后救援”概念,不让爱的潮水退得像来得那样快,不让感动在一觉醒来后无影无踪,记住苦难是为了让苦难不再发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岩松看台湾》《岩松看日本》《岩松看香港》《岩松看美国》系列节目,看什么呢?白岩松选择了看那些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助我成长;而不愿看缺点,以此麻醉懈怠自己。取人之长,补我之短,这正是进取开放的少年中国心态,升腾着自信和从容。

2008年,四十岁的白岩松给自己十二个字: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白岩松在代后记里专门谈到了这几个词,他说,“今天捍卫常识,其实,是在捍卫未来。”“理性不被建设起来,大国的‘大’字,很难名符其实。”这篇代后记的题目就是“明天,开始信仰”。 常识、理性和信仰,往小里说,事关个人家庭,往大里说,事关民族国家,也是我们面对困惑、实现成长的途径。在这变动不居的时代,我们需要了解并捍卫常识,建设并恪守理性,寻找并敬奉信仰,最终抵达幸福的彼岸。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212-542142.html

上一篇:冬日私语
下一篇:两个外国青年触动你的心灵了吗

5 刘洋 杨月琴 邵明飞 苏德辰 张玉秀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