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明物理学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kylark1981 用科学的思维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

博文

北大李姓教授怎么了?

已有 4602 次阅读 2012-12-17 00:0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教授, 北大

新华社中国网事: 【北大教授李可基向公众道歉 回应仍存疑点】因在茅台新闻发布会上发表塑化剂、三聚氰胺无害言论的北大教授李可基,日前接受了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的独家采访,他表示可以就信息传播 中的误导向公众道歉,但是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回应了网友对其为何登上茅台新闻发布会、有无收取代言费等质疑。李可基表示,他12日在见面会上的本意是想告诉公众,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太紧张,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不要过于敏感。他否认了替茅台说话的质疑。他还表示,他一直都是这个观点:“目前为止,没有人体实验表明塑化剂对人体是否有害。

这个教授强调人体实验,也就是说他并不否认在小白鼠上做实验证明三聚氰胺等是有害的。这种玩文字游戏的方式,其实很下三烂了。下面主要是普及三聚氰胺的一些知识,读者自行判断三聚氰胺是有害还是无害。

1: 化学物理参数:
三聚氰胺英文名称: melamine
别 名:  2,4,6-三氨基均三嗪;2,4,6-triamino symtriazine
分子式:  C3H6N6 (晶体)
溶解性: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二醇、甘油、乙醇,不溶于乙醚、苯
用 途:  用于制备合成树脂和塑料等。
注意,本品在高温下能分解产生高毒的氰化物气体。

2: 毒性研究

三聚氰胺本身为低毒性,一般成年人身体会排出大部分的三聚氰胺,不过如果与三聚氰酸并用,会形成无法溶解的氰尿酸三聚氰胺,造成严重的胆结石。已经有报道称,三聚氰胺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中,特别是在胃酸的作用下,自身即可能部分转化为三聚氰酸,而与未转化部分形成结晶。

3.  急性毒性

三聚氰胺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为每公斤3248毫克。对於兔子半数致死量则超过每公斤1000毫克。根据1945年的一个实验,将大剂量的三聚氰胺饲喂给猪、兔和狗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急性中毒现象。苏联在1980年代的一次研究,显示氰尿酸三聚氰胺的毒性要大于三聚氰酸或三聚氰酸本身。对于老鼠和兔子,氰尿酸三聚氰胺的半数致死量為每公斤4.1克(直接进入胃中)或每公斤3.5克(透过吸收),而三聚氰胺相比则分别为6.0和4.3克。一项毒物学研究也证实回收的受污染宠物饲料中,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并用,是造成猫严重肾衰竭的主因。

4. 慢性毒性

长期摄取三聚氰胺可能造成生殖能力损害、膀胱或肾结石、膀胱癌等。1983年的美国针对三聚氰胺进行动物实验,发现用三聚氰胺高剂量(4500 ppm or 263 mg/kg bw/day)和持续(两年)地喂食雄鼠会造成其膀胱结石,并增加其膀胱、尿道出现恶性肿瘤的风险。

对于三聚氰胺形成肾结石的机理并不是很清楚,有研究认为,三聚氰胺常混合有结构类似的氰尿酸,在摄入人体进入肾细胞后,三聚氰胺会与氰尿酸结合形成结晶沉积,从而造成肾结石并堵塞肾小管,并有可能导致肾衰竭。由于三聚氰胺微溶于水,经常饮水的成年人体内不易形成三聚氰胺结石,但饮水较少且肾脏狭小的哺乳期婴儿体内,则较易形成结石。

因为2007年发生的牲畜饲料含三聚氰胺事件,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於2007年5月25日发布发现评估报告,讨论家禽、鱼类内含三聚氰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文章指出人体可容忍的每日摄取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为0.63毫克/每公斤体重/每天(mg/kg bw/day)。此值是根据动物实验中(持续13週的大鼠实验)所观查到最低的「无有害作用值」(reported 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s; NOAEL), 63 毫克/每公斤体重/每天,再除以100的安全系数(safety margin)以考量物种间的差异。举例而言,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若每天累计摄取的三聚氰胺达37.8毫克以上,将会有健康风险。2008 年10月3日,FDA进一步把TDI:0.63毫克/每公斤体制/每天除以安全系数10下修得到0.063毫克/每公斤体重/每天(应对健康无害的摄取量),并假设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若每天摄入1.5公斤遭三聚氰胺污染的食物,只要被污染食物中三聚氰胺含量低於2.5ppm,该人体无立即健康的风险。

参考资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8%81%9A%E6%B0%B0%E8%83%BA#cite_note-6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7/05/06/AR2007050601034_pf.html

http://cheman.chemnet.com/notices/index.cgi?id=1613

http://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9/sanlu34.txt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9494-643389.html

上一篇:审稿一般多长时间?
下一篇:物质真的无限可分吗?

1 sz1961s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