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明物理学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kylark1981 用科学的思维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

博文

重温课本(2):知识的层次与结构

已有 4465 次阅读 2013-6-26 10:3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课本

可以这么说,任何一门学科或者一本教材,它的知识的结构可以用上面的图描述。就算教材很厚,其基本结构都是那么几块,中间可能会穿插很多无关的东西:发展历史/概况,小故事/八卦,以及小技巧等等。好的教材和差的教材的主要差别,也基本体现如上: 好的教材结构清晰,图像清楚,主次分明。好的老师和差的老师的差别,也莫过如此:好的老师可以把结构整理得明明白白,差的老师,则主次不分,结构不分,轻重不分。过分关注那些计算技巧、公式是不可取的。

对于数学和物理等以公理体系建立起来的科学,上面的精神得到了完美体现。对于工科来说,它们也会自成体系,只是它们的结构没有体现得如何清晰。但是如果仔细区分,还是可以区分开来的;如果不能区分,表示这个里面可能还有很多东西缺失了,我们可以有想象/弥补的巨大空间。

科学的前沿和教材的关系,也非常简单。现在我们做的绝大部分事情,基本都是书本理论在具体系统中的应用,而其中的唯一差别是,如果应用得好,会有新的发现;应用不好,就是一些很普通的发现,算是一个简单的习题而已。如果某个牛人可以对理论框架做修正,那么可能就是巨大的发现,可能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新的教材/科学将会诞生,而这门科学,也将按照这三个结构展开。

如果我们的老师/学生在上课/学习的时候对一门学科的层次结构掌握清楚了,我想,我们的研究现状会有质的飞跃。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9494-702839.html

上一篇:计算社会学:物理学家的新研究方向
下一篇:可怕的固定思维

2 李宇斌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