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douEuni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udouEunice

博文

PDX模型质控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定量PCR法)

已有 553 次阅读 2023-6-8 09:55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产品规格】

PDX50  50T

【产品说明】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 PDX)是将病人的肿瘤组织直接移植到免疫缺陷鼠而建立的人源异种移植模型,是癌症机制研究和药物测试的有用工具,但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肿瘤组织保真度下降。

本产品试剂盒采用双色荧光探针 qPCRFAM+HEX检测PDX模型总DNA中小鼠DNA的比例,并以此推导小鼠细胞浸润比例,检测对象为组织DNA。该试剂盒具有以下特点

稳定:全程闭管操作,无交叉污染。                      

1. 可靠样本与多个内标同板检测,减少孔间干扰。

2. 方便:操作简单,无需电泳步骤。

3. 定量 CT 值,可定量检测。

图片1.png 

【运输及保存条件】

低温冷冻运输, -20保存,有效期 1 年,冻融以后,4保存,有效期4周。

【产品组分】

组分名称

PDX50

Biowing®PDX qPCR SuperMix

2,700μL

Standard1

30μL

Standard2

30μL

Standard3

30μL

RNase Free Water

100μL

注:1Biowing®PDX qPCR SuperMix含引物与其他PCR成分;2Standard包含小鼠DNA和人基因组DNAStandard123分别对应小鼠DNA含量为25%50%75%(3)本试剂盒提供试剂,使用前请上下轻柔颠倒十次混匀,避免起低速离心、小心开启后使用

【阈值设置】50%标准品Standard2扩增曲线,设置阈值线,满足下列CT值范围

(1)DNA扩增曲线CT定为25±1

2)小鼠DNA扩增曲线CT值定为24±1

【操作步骤】

1. 准备

使用商业化DNA抽提试剂盒提取组织DNADNA纯度A260/A280≈1.8建议浓度为20-50ng/μL上样2μL

样品浓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扩增效率,对实验造成干扰,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2. qPCR反应体系及条件

反应体系以20μL为例

组分/样品管

待测样品管(μL)

阴性对照管(μL)

标准品对照1(μL)

标准品对照2(μL)

标准品对照3(μL)

Biowing®PDX qPCR SuperMix

18

18

18

18

18

RNase Free Water

0

2

0

0

0

Standard1

0

0

2

0

0

Standard2

0

0

0

2

0

Standard3

0

0

0

0

2

Sample

2

0

0

0

0

PCR仪设置以SLAN-96S为例

步骤

循环数

温度

时间

1

预变性

1

94

5 min

 

2

变性

 

40

95

15 s

退火

60

1 min

延伸

72

30 s

温度选择:72延伸时收集荧光信号

通道选择:人细胞检测通道-FAM鼠细胞检测通道-HEX

标准曲线举例

图片2.png 

注:建议每批次检测,均绘制标准曲线,三个阳性标准品,分别3次技术重复,绘制散点图并添加线性拟合趋势线,获得回归方程,用于小鼠细胞浸润比例的计算。

结果判读 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4061*X+0.4089为例

PDX模型中细胞比例计算方法(鼠:人):根据标准曲线计算PDX样本中的鼠人细胞比例

注: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4061*X+0.4089

相关系数R20.9998

X:△Ct值(CT小鼠-CT

YPDX模型中人鼠混样比例(样本比例为小鼠细胞:人细胞)的log10值,即Y=log10(小鼠:人比例)

小鼠:人比例=power(10,Y)

小鼠DNA占总 DNA 百分比=power(10,Y)/(1+ power(10,Y))

DNA占总DNA百分比=1-小鼠DNA占总DNA百分比




https://m.sciencenet.cn/blog-3140696-1390975.html

上一篇:Telo-Len 精确定量端粒长度
下一篇:【丈量生命,揭秘衰老】翼和生物端粒长度检测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