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羽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iyuxiao 诗言志,以象贵。

博文

呼唤美育(2):让教育回归以美育为核心的历史传统 精选

已有 6548 次阅读 2013-3-19 10:0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教育, 传统


呼唤美育(2):让教育回归以美育为核心的历史传统

 

2013/3/19

 

 

“美育”就是运用审美的方式来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人格的完善,最终实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艺术教育(包括体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纵观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美育都一直占据着教育的核心地位。

 

在中国,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551479)就已经提出了含有美育思想萌芽的“六艺”。 这里所说的“六艺”,一种说法是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六部经典,其中的《诗经》与《乐经》就是文学与艺术的教育。另一种说法是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其中的“射”与“御”更是与军事与体育有关。《史记·孔子世家》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他对于审美教育的重视。孔子的美育思想被后代历朝所继承,到了唐宋时期达到高峰。

 

西方的古希腊也有美育实践的良好传统,当时的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都重视美育。古希腊的柏拉图(前427—347年)既是古代西方美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又是一位在美育方面有很多论述的教育家。柏拉图本人笃好体操、文学和音乐,他本人的成长、成就,一个重要方面,乃得力于美育。因此,他积极提倡文艺教育,尤其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认为“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他还主张音乐与体育、歌舞结合,使“身体的运动和声音的运动有一共同的节奏”,达于“载歌载舞的境界”。这种境界,既是美育与体育共孕的健与美的形象,又是一种美与善相统一的心灵的和谐。柏拉图认为文学和音乐是教育的基础,在接受科学教育、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之前,应当先受到文学和音乐教育。古希腊的美育思想经过罗马帝国时代,到中世纪演化为“骑士教育”中的“七技”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现代意义上的“美育”概念则是由德国诗人和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末首先提出来的。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席勒还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的概念。他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而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席勒不仅首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而且首次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从而给了美育以不同于德育与智育的独立地位,在美育理论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近代倡导美育教育者,当首推国学大师王国维。王国维在他的《去毒篇》中说道:“故禁鸦片之根本之道,除修明政治,大兴教育,以养成国民之知识及道德外,尤不可不于国民之感情加之意焉。其道安在?则宗教与美术二者是。前者适于下流社会,后者适于上等社会;前者所以鼓国民之希望,后者所以供国民之慰藉。兹二者,尤我国今日所最缺乏,亦其所最需要者也。”又说“美术者,上流社会之宗教也。…… 吾人对宗教之兴味存于未来,而对美术之兴味存于现在。故宗教之慰藉,理想的;而美术之慰藉,现实的也。而美术之慰藉中,尤以文学为尤大。…… 此言教育者所不可不大注意者也”。在王国维看来,美术与宗教一样重要,都是人们的精神“慰藉”。

 

蔡元培是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美育论述涵盖面极广,几乎涉及到与美育相关的任何范畴和各个层面。其中,“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是其自始至终最为强调且最具独到性的。尽管这一主张在当时引起过多方争议甚至反对,时至今日也未能在学术界形成共识,但其在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在其《赖斐尔》、《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教育独立议》、《以美育代宗教》、《美育代宗教》等文章中都有体现,特别是1917年他在北京神州学会的讲演词、后发表于《新青年》杂志中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最具代表性。蔡元培认为各种宗教彼此之间都是党同伐异的,都具有“扩张己教攻击异教”的偏狭性,常常卷入现实的政治斗争、种族冲突,“以此两派相较,美育之附丽与宗教者,常受宗教之累,失其陶养之作用,而转以激刺感情。”蔡元培之所以批评宗教,是因为当时中国有些佛教徒不珍惜共和时代,附和帝制,热衷于经忏及偶像崇拜。“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贯穿于蔡元培先生一生。193828日,蔡元培逝世前两年,在为萧瑜编著的《居友学说评论》一书撰写序文时,还提到:“余在20年前,发表过‘以美育代宗教’一种主张,本欲专著一书……而人事牵制,历20年之久而未成书,真是憾事。”

 

蔡元培的继任者,前北大校长蒋梦麟认为,蔡元培之所以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是因为“蔡先生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把体育和美育结合起来,让它们齐头并进,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真谛。从这个角度来看,把体育和美育当作一种“素质教育”,仍然带有功利主义的印记。这也是蔡元培主张用美育代替宗教的主要原因。

 

检视我们时代的教育,我们发现中国教育在偏离以美育为核心的教育原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难怪资中筠要发出“中国的教育再不改变,中国的人种都会退化”的感叹,柯领要呼喊“国家处于危机之中,只有‘审美教育体系’才能救中国。”钱学森在临终前要发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疑问。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正本清源,重新确立以美育为核心的中国教育发展方向,使教育回归美育的传统。中国需要的是一场真正的文化复兴,政治改革与教育改革都是文化复兴所要完成的两个任务,教育改革需要从政治改革获得动力,政治改革也需要通过教育改革来稳定和巩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这也说明了教育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https://m.sciencenet.cn/blog-320333-671693.html

上一篇:呼唤美育(1):从娃娃抓起
下一篇:呼唤美育(3):中国的教育梦

32 刘洋 王春艳 田云川 朱艳芳 罗春元 张伟 孙彧 李学宽 武夷山 陆雅莉 张成岗 鲍海飞 庄世宇 曹广福 刘广明 钟炳 袁海涛 曾泳春 刘艳红 陈湘明 张玉秀 翟自洋 唐常杰 黎夏 徐明昆 陆俊茜 杨学祥 徐传胜 黄锦芳 康建 anran123 xindaxiang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